文天祥骂吕文焕是叛宋逆贼,焕:我守襄阳六年,宋廷干什么去了?
发布时间:2025-07-06 22:20 浏览量:5
南宋末年,元朝铁蹄南下,宋朝江山摇摇欲坠。在这乱世中,文天祥是个响当当的名字,他那股子忠肝义胆、誓死不屈的劲儿,让后人一提起来就肃然起敬。可同样是那段历史里,还有个叫吕文焕的家伙,名声却复杂得多。他守了襄阳六年,最后却投了元朝,还帮着元军打宋朝。文天祥逮着机会就骂他“叛宋逆贼”,吕文焕憋了一肚子火,回了一句:“我守襄阳六年,宋廷干什么去了?”这话听着挺有道理,可仔细一琢磨,又觉得没那么简单。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事儿,看看吕文焕到底是个啥样的人,文天祥骂得有没有理。
吕文焕不是个无名小卒,他出身南宋有名的武将世家——吕氏家族。他哥吕文德是抗蒙名将,打过不少硬仗,家里从小就耳濡目染兵法和打仗的事儿。吕文焕自己也不是吃干饭的,年轻时跟着哥哥上战场,练出了一身本事。后来到了1267年,他被朝廷派去守襄阳,当了知府兼京西安抚副使。
襄阳这地方有多重要?简单说,它是南宋挡住元军南下的第一道大门,守住了就能喘口气,丢了基本就凉凉了。吕文焕到任后没闲着,修城墙、练兵、囤粮食,把襄阳收拾得像个铁桶。1268年,元军来了,领兵的是阿术和刘整,这俩人不是好惹的。他们不跟你硬拼,直接围城,修堡垒,断你粮道,想把你活活困死。
吕文焕硬是扛住了。他带着军民跟元军死磕,突袭也好,守城也罢,能用的招儿都用了。六年啊,城里粮食吃没了,衣服穿破了,连房子都拆了当柴烧。史书上说他“撤屋为薪,缉麻为衣”,这日子过得有多苦可想而知。他天天往南边看,希望朝廷派援军来,可一次次都是空欢喜。这六年,他真算得上拼了老命。
吕文焕守城守得这么辛苦,朝廷难道就一点动静没有?也不是。朝廷也不是没想过救襄阳,派过好几拨援军,可每次都搞砸了。问题出在哪儿呢?
南宋那会儿,掌权的是个叫贾似道的家伙。这人是个大权臣,但脑子里想的不是怎么救国,而是怎么保住自己的位置。他专权误国,搞党争,把朝廷弄得一团糟。谁有本事他就排挤谁,谁威胁他他就收拾谁。结果呢,前线打仗的事儿没人管,援救襄阳的计划拖拖拉拉,根本没效率。
再说军队,南宋打了那么多年仗,早就没啥底子了。国库空了,兵也没以前能打。派去救襄阳的将领,像张世杰、夏贵、范文虎这些人,个人本事不差,可手下的兵稀稀拉拉,士气还低得不行。元军那边装备好、人多、纪律严,想突破他们的包围圈,简直是痴人说梦。
更气人的是,朝廷内部还有人怀疑吕文焕靠不靠得住。有人觉得他守得太久,可能有问题,甚至想换人。这话传到吕文焕耳朵里,他心里能不凉吗?自己拼死拼活守城,后方还给你捅刀子,谁受得了?
援军一次次来不了,吕文焕在襄阳就跟被扔在孤岛上似的。六年过去,他扛不住了。
到了1273年,元军使了个大杀器——回回炮。这玩意儿是蒙古人从西域弄来的超级投石机,威力吓人。樊城先被轰塌了,全城军民被屠了个干净。襄阳彻底成了孤城,元世祖忽必烈派人来劝降,许诺给吕文焕高官厚禄。这时候,城里已经弹尽粮绝,守下去就是死路一条。吕文焕撑了六年,终于撑不下去了,投降了。
投降后,元朝还真没亏待他,封了个昭勇大将军,还让他当襄汉大都督。他也没闲着,带着元军沿江打宋朝,招降了不少地方。这下,南宋的防线崩得更快了,1279年南宋就彻底没了。
1275年,元军打到临安附近,南宋派文天祥去谈判,结果被扣了。吕文焕跑去劝文天祥投降,文天祥火气一下就上来了,骂他是“叛宋逆贼”,说他是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这话听着刺耳,可站在文天祥的立场上,也不算没道理。
文天祥是南宋的顶梁柱,忠臣的代名词。他眼里只有国家,投降这种事儿在他看来就是背叛。他骂吕文焕,不是单纯发脾气,而是因为吕文焕干的事儿确实戳中了他的底线。
第一,襄阳丢了,南宋没了屏障,元军长驱直入,灭宋的脚步一下子加快了。第二,吕文焕投降后还不消停,帮着元军打宋朝,这不是叛徒是啥?从民族大义的角度看,他这行为就是把刀子捅进了自己人的心窝子。文天祥那性格,碰上这种人,不骂才怪。
吕文焕也不是没话说。他那句“我守襄阳六年,宋廷干什么去了?”听着挺有底气。他觉得自己守了六年,朝廷啥也没干,援军没来,物资没送,最后把他逼到了绝路。投降这事儿,他可能觉得自己是被逼的,没办法的办法。
从他角度看,这话有点儿理。六年孤城死守,换谁不得崩溃?城里老百姓饿死一片,兵也没法打了,朝廷还跟没事儿人似的,他心里肯定憋屈。他投降时,说不定还想着保住城里人的命,不想让大家白白送死。
可这话听着有理,站不住脚。因为投降就算了,他还反过来帮元军打宋朝,这就不是一句“朝廷不救我”能抹过去的了。你可以说朝廷混蛋,但你也不能拿这个当借口给自己洗白啊。
吕文焕这人,历史上评价两极分化。夸他的人说,他守襄阳六年,硬汉一个,换别人早跑了。骂他的人说,他投降还帮敌人,妥妥的叛徒。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也都不全对。
守城六年,确实不容易。那时候元军多猛啊,蒙古人打仗就跟开了挂似的,襄阳能撑六年,吕文焕功不可没。可投降后帮元军,这事儿没法洗。守城再苦,也不能拿这个当理由背叛国家。历史上,像岳飞、文天祥这些人,宁死不屈,才是正道。吕文焕选了另一条路,名声自然臭了。
吕文焕投降是南宋灭亡的关键一环,但也不能全怪他。南宋那时候已经烂透了,朝廷腐败,军队拉胯,皇帝昏庸,啥都指望不上。襄阳丢了是导火索,可根子还是南宋自己不争气。吕文焕守不住,朝廷救不了,最后大家都玩完。
文天祥骂他“叛宋逆贼”,是站在道义上发火。吕文焕回那句“宋廷干什么去了”,是给自己找台阶。这俩人,一个死磕到底,一个半路认怂,谁对谁错不好一刀切。但有一点清楚,南宋没了,吕文焕的责任跑不掉。
吕文焕这人,守城六年是真男人,投降帮敌是真窝囊。文天祥骂他“叛宋逆贼”,站得高看得远,没毛病。吕文焕那句“宋廷干什么去了”,听着解气,但干的事儿不地道。南宋灭亡是天灾人祸一块儿来的,吕文焕是颗棋子,棋盘却是朝廷自己摆烂摆出来的。
历史这东西,没绝对的好坏。吕文焕有他的苦,文天祥有他的义,咱们后人看热闹,多少得带点脑子,别光听一面之词。你说呢?
林力平著.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 宋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