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魂索命
发布时间:2025-05-19 14:22 浏览量:2
清朝光绪年间,徽州府歙县有个叫陈鸿章的士人,通过捐官之途谋得四川嘉定府青神县县令一职。
这陈鸿章本是商贾之家出身,早年屡试不第,便用祖上积累的银钱捐了个知县头衔,带着一妻一子赴任。青神县地处蜀地丘陵地带,虽不算繁华,却也有“川西粮仓”之称,陈鸿章到任后,表面上装出一副勤政爱民的模样,实则暗中打听当地富户情况,专等捞钱的机会。
光绪十七年暮春,青神县下辖的汉阳镇发生一桩命案:镇上富户林盛德突然暴毙,他的侄儿林明礼声称叔父是急病而亡,已匆匆入殓。林盛德的小妾吴氏却暗中向县衙递状纸,称丈夫死前曾与人争吵,且口鼻发黑,怀疑是被毒杀。陈鸿章接案后,本想派仵作验尸,却不想林明礼连夜带着八个抬箱进了县衙后宅。待箱子打开,陈鸿章眼前一亮——箱中全是黄澄澄的金条,足足八百两之数。林明礼跪地叩首:“小侄叔父暴毙,全是因家中琐事,望大人明察秋毫,勿扰亡者安宁。”陈鸿章心领神会,当晚便将吴氏的状纸锁入抽屉,又招来自己的幕僚周鹤亭,如此这般交代一番。
周鹤亭乃浙江绍兴人,素有“绍兴师爷”之称,早年因科场失意,便专研刑名钱谷之术,跟着陈鸿章做了五年幕僚。他领了主子的差事,便将林盛德一案的卷宗悄悄提到后堂,在烛光下逐字修改。当他用毛笔涂掉“呕吐不止”“面色青紫”等关键证词时,忽然听见窗外传来“吁吁”的叹息声,像是有人在黑暗中幽幽啜泣。周鹤亭头皮发麻,壮着胆子推开窗,却只见月光下空空如也,唯有院角的老槐树在风中沙沙作响。他摇摇头,只当是自己听错,又关窗继续改卷,不多时便将供词改成“林盛德偶感风寒,不治而亡,侄儿林明礼孝悌有加,料理后事并无不妥”等等。
此案经陈鸿章之手匆匆结案,林明礼不仅未被追究,反而以“孝子”之名得到县衙表彰。消息传到汉阳镇,百姓们私下里议论纷纷,却无人敢触县衙的霉头。唯有吴氏带着年仅三岁的幼子,在林盛德墓前哭祭三日,随后便不知所踪。
光阴似箭,转眼到了光绪二十三年。这年入夏后,周鹤亭忽然染上怪病:每日午夜时分,便见一浑身浴血的男子立于床前,那人颈间有一道深可见骨的刀伤,鲜血顺着下巴滴在青砖上,发出“啪嗒啪嗒”的声响。一日,那鬼魂忽然开口,声音如同九幽传来:“周鹤亭!你与陈鸿章贪墨黄金,篡改供词,纵容杀叔逆侄逃脱法网,更将莫须有之罪强加于我!”周鹤亭大惊,忙问:“你是何人?我何曾害过你?”鬼魂怒喝:“我便是林盛德!当日被林明礼灌下鹤顶红,又用刀割喉,你却在卷宗里写成‘偶感风寒’,如今我已在阴司状告你们二人,今日特来索命!”说罢,伸出青紫色的双手,狠狠扼住周鹤亭的脖子。家人闻声赶来时,只见周鹤亭双目圆睁,早已气绝身亡,其颈间竟有两道乌青的指痕,状如鬼爪。
周鹤亭暴毙的消息传到陈鸿章耳中,他顿时慌了神,想起这些年收受贿赂、草菅人命的种种恶行,不禁夜夜噩梦。一日,他在县衙后堂批改公文,忽然看见窗外闪过一道身影,正是当年状告无门的吴氏!陈鸿章惊得跌倒在地,哆嗦着喊:“你、你是人是鬼?”却见吴氏冷笑一声:“老爷难道忘了林盛德之案?我母子二人虽流落他乡,却从未忘记冤情。如今天理昭昭,你将与周鹤亭团聚!”说罢化作一阵阴风消散。陈鸿章从此一病不起,不到半月便一命呜呼,死前嘴里还不停地喊着“林盛德饶命”“鬼差饶命”。
陈鸿章死后,陈家顿时树倒猢狲散。他的夫人本是娇弱女子,哪里撑得住家业?不出三年,祖上留下的田产商铺便被族人侵吞殆尽,母子二人只能搬到城郊破屋居住。其子陈世昌年方十六,却生得眉清目秀,颇有文采,光绪二十七年竟考中秀才,入了青神县学。陈夫人以为苦尽甘来,谁知放榜次日,陈世昌便在学宫后园突然倒地,七窍流血而亡。有目击者称,曾看见一个浑身浴血的男子站在陈世昌身后,待众人赶去,却只有陈世昌的尸首横在草丛中,其手中还紧攥着半片带血的衣角。
陈家从此断了香火,青神县百姓谈起此事,皆感叹“善恶终有报”。有人说,那夜夜索命的鬼魂正是林盛德,他死后在阴间告了十年状,终于感动天帝,派鬼差勾了陈、周二人的魂魄;也有人说,陈世昌之死是因为陈家罪孽太深,连上天都不愿让其留后。而那真正的凶手林明礼,虽在阳间逍遥了几年,却在陈鸿章死后不久便染上恶疾,浑身生疮溃烂而死,死前日夜惨叫,如同活在地狱。
这个故事在蜀地流传甚广,直到民国年间,仍有老学究在茶馆里讲起“青神县贪官能吏遭鬼报”的往事。人们常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当年陈鸿章为八百两黄金枉顾律法,周鹤亭为几两碎银篡改供词,看似得了一时的好处,却不知因果循环,报应不爽。那一个个深夜里的鬼声吁吁,不是虚无缥缈的传说,而是刻在人心深处的警世恒言——为官者若不能清正廉洁,终将难逃天理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