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内心的福流澎湃 | 《水木清华》专访之四:积极心理学重塑创新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5-07-07 20:03 浏览量:6
创新性人才培养
要为“天才”提供保障
时代之问
21 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的中段,“社畜”“牛马”“中年危机” 等职场形容词屡屡见诸媒体, “爱岗奉献”“兢兢业业”等优秀品质仿佛成了束缚住“老实人”的枷锁。在社会高速变革的时代,究竟要如何看待工作的意义?如何平衡工作与自我实现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让人安心的幸福感?本期《水木清华》专访了我,站在心理学的视角看待专业与职业、职业与个人价值、兴趣与幸福、中年危机与文化传承、心理品质与创新人才培养等的关系,以期启发心智,为人生带来更多可能性。
论积极心理学与创新性人才培养:
要为“天才”提供保障
拆解创新人才特质
彭凯平亲身案例
彭凯平,
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心理学系首任系主任,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HLab)联合主席,国际积极心理联合会(IPPA)及国际积极教育联盟(IPEN)中国理事,担任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执行主席。获 2023年清华大学新百年教学成就奖。创新时代的核心命题
积极心理学关注创新人才的特质是什么, 拥有什么样的特质才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的三大心理特质
首先,创新人才肯定有一种原始而积极的内驱力,他们有追求自己的兴趣冲动,把这种冲动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 最终做出许多创新性工作。第二, 积极心理学关注创新的过程。人本主义大师马斯洛认为,创新其实就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巅峰体验。当一个人做出了不起的业绩时,福流澎湃、天人合一的那种极度幸福感油然而生。比如阿基米德跳出澡盆喊着“找到了,找到了”,再如中国人说的恍然大悟、醍醐灌顶,都是强烈感受到创新过程带来福流体验的写照。所以主动培养福流,就容易激化创新灵感, 这是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 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第三,创新需要创新者能够抗压耐磨。因为创新需要长时间的酝酿,要经历很艰苦、很枯燥的阶段,最后才有可能做出成果。总结起来,创新需要积极的心理品质, 需要福流体验的加持,也需要心理韧性的 呵护。
破除天才迷思
破除“天才迷思”:GATE计划的百年启示
人们总以为天才是天生的。美国做了一个历时近百年的实验,从1930年开始,现在也仍在继续,就是心理学家特尔曼做的天才儿童培养计划----天才之门(gifted and talented education,GATE)。每年对三年级的孩子们做各种测试,到现在为止没有找到几个天才。所谓天才,是天、地、人、时的完美结合而造就的。中国有句话叫“时势造英雄”,不光要有“时势”,还要有人,有时间,有需求,有环境,所有这一切的完美结合最终塑造出来一个了不起的人,做出一件了不起的事。但是可能还有很多比他更了不起的人却没做出了不起的事,只因天时地利人和某个因素不对。我经常讲,人人皆可成为天才,关键要给他时间、精力、环境、技术各方面的保障。
阻碍创新的三大枷锁
既然天才是后天塑造的,人人皆可为圣贤,个个都可成天才,那么没有成为天才可能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缺乏自信。天才其实是很自信的,我们很多人培养的教育是受挫折,把很多天才从小就给抹杀掉了。第二没有足够的机遇,如果国家长期处于战争状态,时机不对,也不合适天才培育。第三技术保障也很重要。如果缺乏技术,即使刻苦、聪明,也很难出天才性的成果。我认为,把这三个问题解决,中国迟早会出诺贝尔奖。
提出科学培养法
科学培养法:尊重大脑认知规律
心理学上,的确有一些符合大脑认知特点、促进创造力提升的方法。比如,心理学建议要让大脑交替兴奋, 想一个问题,想半天想不出来,那别再想了,你就想别的问题,让过度思考的大脑休息一下。真正的休息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做,而是让别的脑区兴奋起来。从这个特点来说,创新人才一定是文理兼容的,某个脑区刷题过度使用容易产生崩溃,这时让他做别的事情,比如文学、艺术,就可以激活其他脑区,让大脑全面均衡发展。从本质上来讲,专业分科训练利于专业化,对机械式的技能最有利,但不利于创新。
举一个例子,要想提升学习的内驱力,就要想办法形成奖励回路,多巴胺的作用就是形成奖励回路。爱读书是因为读书读得开心,分泌了多巴胺,就愿意继续读书。为什么古代军队打下一 个城池之后,甭管多么惨胜都得让大家庆功?因为将士们戴了大红花,形成奖励回路,尽管攻打下一个城池更苦,但奖励回路驱使你不断奋斗。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一些大脑的基本知识和运作规律,否则课程设置、时间安排就会出现不符合大脑逻辑的问 题,也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
彭凯平教授寄语
人人可及的创新之路
心理学中有一个对未来的场景进行想象的方法,叫“意念想象”,就是闭上眼睛,在头脑里把自己要做的事情演练一遍,或者把要达成的目标在头脑里演练一遍。这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心想事成”,其实是自我效能感的自我促进所发挥的作用使然。我们所有的生活与经历,都是现场直播。有缺憾,很正常。走下去,不沧桑。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