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为什么敢擅自杀掉一品大员毛文龙?毛文龙又为什么不抵抗?
发布时间:2025-07-07 21:29 浏览量:4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毛文龙死得突然,袁崇焕下手太快,一刀下去,明朝辽东的局势也跟着变了天。
皮岛,那个四面是水的小岛,一度是后金最忌惮的地方。
不是它地势有多险要,而是岛上那个人不好惹。
毛文龙,出身不高,底子不硬,从辽阳带着几百逃兵跑出来,硬是在后金眼皮底下搞出一片天地。
他不是靠朝廷给的饷银养兵的,是靠一手海上买卖撑起来的队伍。
他搞得皮岛跟个集市一样,南来北往的船都得交规费。
说白了,谁想从这条海路过,不掏银子别想走。
朝鲜人送人参,日本人带白银,汉人商人拿瓷器丝绸来换。
谁都知道那叫走私,但谁都睁只眼闭只眼。
因为这人有用,他能让后金不敢轻举妄动。
他人在那儿,皇太极就得留一半兵力防着他。
可问题也正是出在这儿。
他太有用了,用得朝廷开始不放心了。
他手底下四万兵,独自驻岛,朝廷的命令能不能听进去,谁也说不准。
再加上自己收钱、自己打仗、自己印钱,除了没改国号,跟建了个小朝廷差不多。
朝中有人盯着他很久了,等的就是一个机会。
这个机会,是袁崇焕给的。
袁崇焕刚上任辽东督师,喊出五年收复辽东的口号。
谁都知道这活不好干。
他要立威,要整军纪,而毛文龙,就是他眼里的第一块绊脚石。
他给崇祯写了奏折,说毛文龙“养寇自重”。
这话分明就是在说毛文龙根本不想打,只想靠敌人存活赚钱。
崇祯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
但袁崇焕等不了。
他带着尚方宝剑,直接登岛。
毛文龙没太当回事。
他是朝廷一品大员,皮岛是他经营七八年的根基,袁崇焕不过是个新上任的督师,能耐再大,也不该对他动手。
可是那天,袁崇焕到的时候,他让人家在外面站了一个时辰。
他是故意的,想给对方下马威。
可他忘了袁崇焕手里拿的是宝剑,不是请帖。
等他姗姗来迟,袁崇焕没寒暄,没客套,直接拔剑问罪。
还没反应过来,士兵已经冲上去把他按住,刽子手一刀下去,东江镇总兵的人头当场落地。
消息传出,整个东江军都炸了锅。
手下人看着自己跟了七八年的顶头上司说没就没了,谁心里能服气?有的准备反了,有的直接逃了。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这几个将领,后来都投了后金。
不是他们有多忠于后金,而是他们已经不信朝廷了。
后金那边乐坏了。
皇太极听说毛文龙死了,当晚就开庆功宴。
他知道,这人一死,后方就没人牵制他了。
原本出兵得留一半兵力防皮岛,现在全军都能往南压。
明军少了这根钉子,再也挡不住大军推进。
宁远之战打得再漂亮,也救不回战略上的漏洞。
袁崇焕自以为清理门户,其实是拆了自家屋顶。
他没想过,毛文龙虽不听话,但他在那儿的存在本身就是战略安排。
你要杀他,得先接住他的四万兵,得安排新的人镇住皮岛。
但袁崇焕什么都没准备,就这么一刀下去,战线一下崩了。
崇祯也不是没反应。
他后来看出不对,开始追责,说袁崇焕擅权专断。
可那时候,木已成舟。
毛文龙死了,皮岛乱了,辽东的防线也断了。
有人说毛文龙贪钱,说他骄横,说他不守规矩。
这都不是假话。
他确实靠走私赚钱,确实有时候不听命令。
但这些事不妨碍他能打。
更关键的是,他能拖住后金。
他人活着,对皇太极就是个威胁。
他死了,皇太极就能放心南下,后果明摆着。
毛文龙不是个完人,但他是个能人。
袁崇焕杀他,是拿了战术当战略。
一时看着爽,后面全是麻烦。
袁崇焕后来也没能实现他的承诺。
五年没拿下辽东,反倒把北京给暴露了。
最后他自己也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就这么一对将领,一个死在皮岛,一个死在京城。
两人本该搭班子打仗,最后成了对手。
毛文龙死得快,袁崇焕死得憋屈,明朝的辽东战线也跟着一起散了。
毛文龙手下那几位,后来都在清军里混得风生水起。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在清朝立下战功,成了封王的大将。
皮岛没了,再也没人能从后面威胁后金。
这事到最后,谁赢谁输,不用争,摆在那儿的结果就是最直接的回答。
参考资料:
1.《明史》卷259《毛文龙传》
2.《明崇祯实录》
3. 计六奇《明季北略》
4. 谈迁《国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