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正式回应访华,6字定调美方态度,压力全来到鲁比奥肩上

发布时间:2025-07-07 23:50  浏览量:5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自从日本媒体放出特朗普可能会访问中国的消息之后,对于他是否会参加中国“九三阅兵”的消息就层出不穷。

如果特朗普真的出席,那么中美俄三国元首的会面,势必会很大程度上改变现有的国际秩序,然而,中美双方都没有就特朗普是否出席做出回应。

直到7月4日,特朗普才在记者的采访中谈到这个问题,那么特朗普究竟是怎么说的呢?他到底会不会出席“九三阅兵”?

特朗普的访华表态并非孤立事件,6月25日,中美在日内瓦补签“稀土换芯片”协议:美方取消对华三大芯片设计软件出口禁令,放开乙烷和C919发动机出口。

中方则加速稀土出口审批,缓解美方军工原料短缺,这种交易模式与特朗普的商人本性高度契合。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产国

他计划率领苹果CEO库克、英伟达CEO黄仁勋等组成豪华商业代表团访华,复制今年5月访问中东时签署2万亿美元订单的模式。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年1—5月中美贸易额逆势增长8.2%,达2300亿美元,尽管经贸领域出现缓和,台湾问题仍是中美关系的“试金石”。

7月3日,中联部部长刘建超在世界和平论坛上明确提出两个“必须”:“美方必须尊重中国主权,必须恪守台湾问题上的承诺”,这一表态被视为中方对特朗普访华设定的前提条件。

特朗普政府近期呈现矛盾姿态:特朗普本人多次拒绝承诺“协防台湾”,副手万斯更直言美国“不再投入不明确的军事任务”。

但是美国会仍通过法案要求在台设立“区域紧急库存”,这种“战略模糊”背后,是美国国内对华鹰派与务实派的博弈,国务卿鲁比奥作为被中方制裁的反华旗手,至今被排除在访华筹备团队之外。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9·3阅兵的历史背景为特朗普访华增添特殊意义,中美作为二战盟友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历史,与当前美日同盟形成微妙对照。

如果特朗普出席,将成为首位登上天安门观礼台的美国总统,与普京同框的画面或将重塑大国关系格局。

但现实障碍显著:美国国内已有民主党议员扬言“参加中国阅兵等于向中国致敬”,日本政府更暗中施压。

这些压力使得中方邀请始终保持“战略模糊”,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仅表示“目前没有可以提供的信息”。

没想到,次日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专机上就访华问题进行了正式回应,特朗普表示自己已经收到了中方的邀请,“可能访问中国!”

这话听着留有余地,实则透出关键信号:九月那个全球瞩目的大日子,他大概率要缺席了,联系他近期对俄乌冲突的公开抱怨:直言与普京通话“没进展”,并暂停对乌军援。

此时要是在阅兵场与普京并肩,场面得多尴尬?美俄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根本分歧,短期内难以调和,两国领导人会面只会徒增尴尬。

十月这个时间点,是精心选择的利益平衡点,中美五月达成的稀土与关税新协议,其90天关键执行评估期正好落在八月下旬至十月初。

美国拉拢日、印、澳搞“四方稀土联盟”,试图减少对华依赖,但短期内撼动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几无可能。

十月访华,继续围绕稀土、关税等核心经贸议题深化磋商,对美国经济最为有利,重要的是,十月亚太地区外交活动密集,APEC峰会、东盟峰会接踵而至。

按照惯例,美国总统多会出席,借多边舞台推进议程、施加影响是更便利、更安全的选择,远胜于在象征意义极强的中国主场阅兵仪式上露面可能带来的复杂解读。

特朗普的“可能访问中国”表态,本质上是美国在实力相对衰落背景下的务实选择。从取消科技限制到考虑出席阅兵,美方的每一步试探都围绕“利益交换”展开。

而中方则在坚持核心利益前提下展现开放合作姿态,未来两个月,随着9·3阅兵临近,特朗普访华悬念或将揭晓,无论结果如何,这一过程已揭示中美关系新现实:对抗没有赢家,合作才是正道!

信源:

新京报2025—07—03——美国总统拟带企业团访华?商务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