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公里的长途奔赴,27小时的日夜奋战——尧都农商银行信息科技团队用脑力和体力成就“金融芯力”
发布时间:2025-05-19 15:40 浏览量:2
早春三月,酒都汾阳,乍暖还寒,在这个“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地方,一场农信人“争分夺秒不断档”的服务接力正在悄然进行。
“办公大楼搬迁固然是升级服务、方便客户的好事,但也有很多现实困难”“搬迁期间怎么保证服务不断档,搬迁后怎么保证服务能衔接?”“搬迁中,最关键也最困难的是信息科技基础设施的搬迁,这是做好一切服务的保障和前提”为更好服务广大客户,提升经营质效,早日达成“六个实现”目标,汾阳九都村镇银行在经过科学论证、充分筹备的基础上选好新址,然而“搬家”的喜悦也带来接踵而至的困难,信息科技基础设施的搬迁就成了当务之急。
“以我行现有的力量,要保证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搬迁没有疏漏难度不小。”就在汾阳九都村镇银行相关负责人愁眉不展时,得知他们困难的尧都农商银行村镇银行事业部和信息科技部负责人本着“靠前服务”的态度立即抽调技术骨干成立工作小组全程负责汾阳九都村镇银行的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搬迁工作,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就此打响。
摸底:实地勘察解决问题症结
有的放矢才能靶向用力,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为了摸清搬迁中的堵点难点,工作小组在接到任务指令后,多次组织发起行、施工方、村镇银行三方人员,通过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等方式了解实际情况,沟通问题细节,并深入汾阳九都村镇银行新办公大楼,对大楼内信息科技基础设施逐楼层、逐区域地开展细致检查,梳理出区域划分、供电系统、网络点位部署、安全防护、信息安全等关键领域共计11个问题,现场联合汾阳搬迁负责人员、施工方对问题逐一分析,将任何有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逐一论证,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
在开通数字电路专线时,技术人员不顾连日加班的疲劳,在不到3天的时间内紧锣密鼓地与太原、临汾、汾阳等地运营商沟通技术细节,时刻紧盯专线开通进度,主动协助各家运营商解决疑难问题,确保线路按时保质开通。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对已完成的专线进行测试,全力保障专线质量,为设备搬迁奠定坚实基础。
入场:设备调试不容丝毫疏漏
科技是业务的支撑,设备是科技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确保搬迁新大楼后,基础设施能够立即投入使用,科技系统做到无缝衔接,就要在搬迁前严格按照网络安全的“最小通讯”原则调试好各类网络设备。新办公大楼楼层多、设备多、网络架构复杂,设备调试与搬迁任务十分繁重,且为了不影响第二天各办公区域业务系统的正常使用,工作小组必须分秒必争。
4月22日清晨,工作小组4名科技人员从尧都区驱驰170公里赶赴汾阳市,不顾舟车劳顿直接奔赴现场。大家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旧办公大楼机房各类设备有序下架,有的负责将各类设备搬运至新办公大楼,完成设备上架和网络布线工作,还有的专注于设备配置、测试和联调工作,确保每台计算机可以访问业务系统。
工作小组以“白加黑”连轴转的工作模式历经日夜奋战终于顺利完成了43台计算机、23台网络设备、35台无线设备、1套视频监控系统、1套视频会议系统等设备的调试工作。
攻坚:黎明之前的峰回路转
正当技术人员有条不紊地推进调试工作时,突然出现的设备兼容性难题打乱了大家的节奏。此时,连夜奋战的技术人员们已经接近体力和脑力的负荷极限,尽管高强度工作带来的疲惫感和饥饿感让他们好似双腿“灌了铅”一样,站立都有些不稳,但是解决问题的本能反应让大家在第一时间忘记了疲惫和饥饿,以“不向困难让寸分”的斗志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他们迅速拨通设备供应商技术人员的电话,分析问题症结,商讨解决方案,对设备调试全流程进行复盘,不放过一个微小问题,通过升级软、硬件系统版本和优化、调整网络安全策略,确保不让一台设备“带病”上岗,为各项业务的稳定输出提供安全可靠的环境。
他们把最后一个设备调试完成时,墙上钟表的指针已经指向了凌晨4点,不过大家毫无困意,纷纷表示要把所有细节再梳理检查一遍后再休息。但是,工作小组负责人出于对大家身体的考虑以及后续工作延续性安排,“强行要求”大家整理好手头工作后先回酒店休息,说是休息其实也就歇了3个小时。
4月23日早上7时许,匆匆吃了几口早饭的技术人员们又出现在了施工现场,对新办公楼业务网、互联网、视频监控网、视频会议网等网络进行全面检查和优化,反复确认新办公大楼机房及每层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万无一失。
“小伙子们连续工作了27个小时,怎么说也得吃顿饱饭,好好休息下再走吧。”一直坚守在现场协调的汾阳九都村镇银行相关负责人心疼地说。
“不用客气了,我们还要赶高铁,回去还有新活呢!”
协助汾阳九都村镇银行新办公大楼科技系统搬迁任务完成后,不顾村镇银行负责人的盛情挽留,工作小组的小伙子们拎起背包,扛起装备,向汾阳的战友们挥挥手,便转身上了返程的高铁。对他们来说,下一站也是“下一战”,征程永远在路上。
作者: 山西尧都农商银行 李兆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