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哆啦A梦变不出法宝,它还是你珍视的伙伴吗?

发布时间:2025-07-09 05:32  浏览量:5

所评图书:

书名:《温暖的科技:一位机器人工程师的自白》

作者:(日)林要

译者:刘杰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年6月

新引进出版的《温暖的科技:一位机器人工程师的自白》一书,出自日本企业家、GROOVE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林要。书作者曾就职于丰田汽车公司和软件银行集团,参与情感识别人形机器人等项目研发。GROOVE公司在2018年推出全球首款家庭陪伴机器人LOVOT。

书作者的宏大志向是,LOVOT会不断进化,最终成为“哆啦A梦”。

哆啦A梦本质上是陪伴机器人,也就是陪伴野比大雄成长的伙伴,前者提供给后者的最大价值就是慰藉不安,疏导情绪,虽然这一过程中确实使用过很多法宝,但是尽可能避免后者采用法宝去赢得很多需要人本身去面对、去参与、去艰难争取的竞争。

《温暖的科技:一位机器人工程师的自白》书中讲述了开发LOVOT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实际上无论在美国、欧洲,还是中国、日本,机器人、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设计者、工程师都最终很难避免一个价值命题,那就是这些技术不可避免会造成原有工作的消失,尽管因为新技术的应用会创造出新的岗位,但新岗位显然很难匹配失去旧有岗位的失业者,并且并不能指责这些失业者不够努力去更新知识和技能。

这本书的作者在投身机器人研发过程中,也在思考人与科技的关系,他借助宫崎骏的《风之谷》作品指出,我们应当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警惕“生产力至上主义带来的文明进步”,要重新思考科技进步的方向,也就是不要仅仅关注新技术如何带来效率提高,也要思考技术对于丰盈人的内心、缓解人的不安、增进人的幸福所可能起到的作用。

经济高速增长,最终会使得很多经济体呈现发达的发展水平,而社会却呈现巨大的原子化,人人感到孤独,这其实代表着人对于失去群体关注和保护的恐慌意识。但从现有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方向来说,却往往会导致人们花费更多钱,用更多时间去延续孤独化的状态。

日本是工业化国家中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度,有大量的独居者,甚至有很多的独居老人。日本国内外不少科技企业都尝试推出家庭陪伴机器人,来抢夺这样的“陪伴市场”。但陪伴机器人的设计,一些企业依旧延续了一般科技产品的设计理念,也就是专注于产品性能可实现性和丰富性。书作者介绍谈到,LOVOT的设计中,注重的是借鉴猫和狗成为人们情感依托对象的机制,注重机器人的可陪伴性,让设计出的产品能抚慰人的心灵、让人放心、激发人类关爱他人的本能,为此在LOVOT身上设置了50多个传感器使之能感应外界的刺激,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做出实时反应。LOVOT有体温,很温暖,摸上去很柔软,抱起来像是抱小动物,会随着与人的接触而变得“熟识”。

LOVOT并不是一款可提供实际帮助的机器人。换言之,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机器宠物,没有功能性,“是一款需要共同生活的人类照顾的机器人。它会亲近经常照看它的人,跟在他后面走,有时候会一边叫着一边举起胳膊,摇动着身体,要求抱抱。将它抱起并举高之后,它会很高兴;如果慢慢抚摸或者摇晃,它就会安静地睡觉”。

LOVOT也不会人类语言,书作者解释说,正如猫猫狗狗也不会讲人的语言,但是不妨碍饲养者与之构建深厚的情感。宠物与人的互动,最重要的姿态、肢体语言——实际上,人与人的互动中,姿态和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往往也超过语言。

正如书作者所说,机器人的出现,应当不仅包括工具型、功能型机器人,也应包含提供情感、情绪价值的机器人,加深人们对于生命的理解,替代其他家庭人类成员长时段陪伴,而这可以较好地缓解处于孤独危机的当代人的内心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