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文人喜欢做帮闲文人?
发布时间:2025-07-09 22:33 浏览量:5
一些文人喜欢做帮闲文人,并不喜欢老老实实读书写作,也不喜欢为老百姓谋福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人喜欢依附权贵,要靠权贵的权力推行自己的思想。孔子周游列国,要游说诸侯,宣扬“仁”的思想。没有一个诸侯采纳他的思想,最终孔子带着弟子无功而返,郁郁寡欢。文人本身没有武将的力气,也不能上战场杀敌,甚至手无缚鸡之力,需要依附权贵来生存和发展。倘若在文人没有成为一种职业之前,文人依附权贵还可以说得过去,因为只有权贵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可以读懂文人的心思,读懂文人写的诗文。当文人成为一种职业之后,可以卖文为生,就没必要依附权贵了。但文人依附权贵的传统流传下来,很容易出现帮闲文人。他们没事的时候替别人写书信,写墓志铭,可以获得润笔费。有事的时候就替权贵出谋划策,立功之后就可以获得封赏。他们往往依附在权贵门下,做权贵家里的食客。似乎他们的目标是功名利禄,而不是为老百姓办实事。这样的文人大多成了权贵门下的奴仆,而不具备独立的人格和思想。后来有了科举考试制度,民间的文人大多要参加科举考试,把做官当成人生最大的成功。官场内的文人几乎遍地都是,因为官员大多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位,本身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可以写诗作文,互相酬唱,但绝对不会写诗作文讽刺皇帝,不会指出皇帝的毛病,也不会指出整个体制的弊端。
民间的文人喜欢结交权贵,要通过权贵举荐来做官,而这种举荐一般出现在唐代,算是给士族门阀留了一条后路。唐代很多干谒诗出现了,就是民间的文人写诗赞美权贵,要和权贵拉关系,靠权贵的举荐上位。无论是李白,还是孟浩然,都写过干谒诗。他们喜欢做帮闲文人,却始终做不成,而一旦成为官场内的人士,就适应不了。像李白一样,做了两年多的官,就被排挤出官场,因为他根本不适合做官员,没有官员那样的算计。古代封建社会把官员职位看成是社会优质资源,很多人都想获得。尤其是民间的书生,想要通过读书获得官位。而科举考试出现以后,似乎给他们提供了上升的通道。科举考试似乎可以吸收民间的知识精英,让他们进入官场,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参与民间生态的管理。但科举考试选拔的官员并非都是人才。很多只是写歌功颂德文章的书生,没有治国方略,也不会做官。科举考试考中以后,书生要从头学起,学做官的各种门路,尤其要懂官场的各种显规则和潜规则,不然就做不好官。他们本身应该是人格独立的书生,却最终成为官场的禄蠹,怎么说都是体制的问题。
考不中的书生有的能够醒悟,有的不能醒悟,考了一辈子都没有考中,白白耗费了人生的美好光阴。他们要往权贵阶层钻,却始终钻不进去,想当帮闲文人,却始终做不成。而做了帮闲文人,写诗作文大多歌功颂德,不再写自己真实的感触,似乎适合了体制的需要,却没有忠于自己的良心,没有发现社会弊端,也没有“不平则鸣”。帮闲文人可以转化成御用文人,就是专门为统治阶级做宣传的,发号施令,似乎带着满满的自信,因为他们背靠权力系统,可以调动权力系统的资源为自己所用。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帮闲文人似乎找到了权力这棵大树,要背靠权力,发号施令,似乎自身已经成了很高级的官员,却往往忽略了自身的地位。帮闲始终是帮闲,不会成为正式的官员。而成为正式官员的文人似乎不喜欢写诗文,以免暴露自己的心迹,以免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审核,最终因为诗文犯了罪,怎么说都是得不偿失的。很多人都对权力有着天然的热衷心理,喜欢亲近权力系统,甚至要为权力系统代言。文人大多喜欢亲近权力系统,似乎成了墙头上的草,随风倒。要为权力系统代言的文人感觉有了信心,有了力量,甚至师出有名,却往往忽略了诗文本身的内涵和意义,忽略了自身写作的正当性,忽略了为人生或为民生而写作的初衷。
帮闲文人是可恶的,很容易说出一些假大空的话,也很容易忽略社会矛盾,只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没有一句真话。这样的文章居然能够堂而皇之地发表,而说了真话的文章却不容易发表,甚至直接被屏蔽。《水浒传》中的高俅就是帮闲文人,写了一笔好字,最终投靠了端王,端王就是太子,做了皇帝之后就是宋徽宗。高球做了太尉,却无恶不作。但他只要把皇帝伺候好了,和其他的贪腐官员沆瀣一气,互相勾连,就可以加官进爵,而不会被惩罚。鲁迅的《书信集·致杨霁云》中写道:“政府帮闲们的大作,既然无人要看,他们便只好压迫别人,使别人也一样的奄奄无气。”鲁迅痛恨帮闲文人,认为他们写的文章毫无新意,而且为虎作伥。很多投靠国民党的文人被鲁迅痛批,最终这样的文人写出的文章忽略社会矛盾,也看不到阶级差距,只是写写春花秋月,写写爱情,也就等而下之了。文革期间有很多文人成了帮闲文人,写出来的文章成了标语,喊出来就是口号。本来文人应该是社会的良心,应该能够正视社会矛盾,写出真话,却往往被权力系统同化,成了帮闲文人。
帮闲文人喜欢权力,如同苍蝇逐臭。虽然人各有志,不能强求,半帮闲文人背离了文人的初衷,也背离了写作的原则,最终被权力系统使唤,被资本收买,怎么说都不算真正的文人,而成了丢脸的文人。文人应该有气节,有风骨,而不能被权力和资本诱惑,更不能为权力和资本站台,应该始终站在人民的一面,说真话,办实事,不然就不配做文人。倘若只是做了帮闲文人,还沾沾自喜,那么就等于倚门卖笑的妇女搔首弄姿,沾沾自喜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