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有观点·行业洞察丨“铁皮打工人”是噱头还是刚需?

发布时间:2025-05-20 00:59  浏览量:1

央广网北京5月20日消息(记者杨昶 傅蕾 宋凯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报道,继亮相春晚舞台,领跑马拉松赛场后,最近,人形机器人又化身成为“年度最忙碌的打工人”。从开业巡游、科技展览,到广告拍摄、婚庆现场,人形机器人正以租赁的形式出现在各种场合,展示自己的绝活,租赁市场“一机难求”。然而,这场狂欢背后,人形机器人技术的短板、功能的局限以及成本的压力、商业化落地等问题,则需要更多冷静的思考。

租赁市场火爆的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核心因素?未来人形机器人的租赁市场,又将朝着怎样的趋势发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特别策划“行业洞察”,对话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互动媒体标准推进委员会副主席包冉,人形机器人租赁服务供应商、科技博主小雷哥。

小雷哥(左)包冉(右)

日租过万,谁在为人形机器人买单?

出于对人形机器人的浓厚兴趣,以及多年从事新能源车租赁的经验,使小雷哥成为全国第一批做人形机器人租赁表演业务的人。今年2月底,他到手了斥资三十多万的人形机器人,短短几个月过去,他带着机器人跑了全国近70%的省份,档期已经排到6月初。

小雷哥介绍,目前的服务对象以景区、展会、学校、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为主,起到宣传噱头、科学教育的作用。不过机器人目前的功能比较局限,主要是表演性质,包括挥手、行走、跳舞等。正因如此,在前期沟通时,往往会对客户进行相应的预期管理,如果客户需要对话功能,还会提供定制服务,“大部分客户其实还是挺满意的,还没有退单的情况”。小雷哥透露,第一台机器人(价值三十多万)不到两个月就回本了。从租金来看,一般一台机器要配两个人,所以租金构成中也包含了操作师的费用、差旅费。“五一”假期期间,日租金最高能到2万元;在非节假日期间,现在日租金最低可至5000元,并且提供“同城拼单”的服务,上午和下午分别出租,就会更划算。

包冉十分看好这种租赁模式,他进一步将整个消费市场分为四类:To C(即消费者,Customer)、To B(即企业,Business)、To G(即政府,Government)、To S(即科研机构,Science)。其中,B端和G端市场很相似,都是以组合的方式提供,将机器人融入到现有的智能仓储、流水产线或智能政务体系中,C端和S端市场则是以单个产品的方式提供,用于公众消费或科学研究。包冉最看好的是C端市场,“未来可能是万亿级的大市场,毕竟中国人口基数大,内需市场广阔,只是大家很难轻易作出购买决策”。

由此,包冉将租赁模式定义为一种市场发展早期的培养用户心智的行为。他分析道,人形机器人现阶段成本和价格较高,且缺乏市场对标产品,就像新能源车刚出现时,大家能通过燃油车来理解其价值,可人形机器人完全是从零开始的“冷启动”,而租赁模式能让更多用户看到、触摸到、体验到机器人,是一种多快好省的市场启蒙方式。包冉预测,“这个市场启蒙阶段大概需要5年到10年的时间,这也是租赁市场的黄金发展期。”

人形机器人在开业现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租赁神话”还能持续多久?

虽然租赁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不少制约因素,在技术攻关和市场培育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事实上,小雷哥数月前就遇到过因下雨无法出场的状况,而且在大多数场景下,机器人的宣传噱头大于实际功用。租赁市场上,也存在低价竞争、售后维修难和人才紧缺的隐忧。小雷哥坦言,“最初买的时候,全国不超过10台,现在可能有大几百台了,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部分同行会开始卷价格。”包冉则指出机器人软硬件的瓶颈,比如续航换电、过热导致故障、对于陌生场景的快速学习等问题。

面对考验,小雷哥并不过分担忧。他承认在售后维修问题上,一旦出现问题,现在只能提到厂家去,但是就像汽车行业一样,当行业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每个街上都会有小修理厂。相应地,等到整个市场真正打开的时候,操作员、维修员等人才需求就更紧缺了,但他的公司已经在对现有业务员进行内部培训并招聘兼职人员,以应对旺季需求。包冉也指出,机器人本身的局限性,反而使其成为一个职业发展的方向。

当机器人进入寻常百姓家,市场会不会变成一片红海,进而从“供不应求”转向“价格战”,从业者如何破局?小雷哥指出,每个行业都会有中高低端的服务,他的企业定位还是在做好引流的基础上,给客户提供高质量、定制化的服务,流量服务两手抓,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以后大家的需求就不再只是宣传引流,而是转向功能性,“我们自己没有开发能力,我们就越过这个产品,比如我们给酒吧提供定制DJ打碟机器人的服务”。

包冉认为DJ打碟机器人的定制服务是一种典型模式,他将一线用户的需求总结为两种,第一种情况是具有集中式或同质化应用场景的高频次复用,比如表演场景,租赁企业需要在单位时间里让机器人周转得更快;另外一种是差异化场景的增值效应溢出,比如跑马拉松、DJ打碟,对于这种高定制化的场景,租赁企业可以将单次服务的价格提高,“这个时候租赁不是一种消费型租赁,它实际上是一种生产性租赁”。

包冉进一步为租赁企业指明发展方向:一方面,成功的租赁企业一定要从简单的设备出租向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型,并且将标准化的高频次复用场景有机地抽象地归纳成一个智能体;另一方面,数据开发也会是一个赛道,不同于基于赛博空间的大数据,具身智能走进现实产生的数据更是值得挖掘的宝藏。基于此,租赁企业可以利用数据优势,为机器人厂商提供反馈,帮助其优化产品,上中下游的更多的数据联动,想象空间非常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