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平王听信费无极谗言,娶准儿媳,诛杀伍奢父子,伍子胥誓要复仇

发布时间:2025-07-12 03:39  浏览量:2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那年楚国郢都刚入夏,雨水来得早,宫墙内外湿漉漉的。

伍奢被押入大牢那天,天正下着小雨。

他披着一件旧氅衣,头发被雨水打湿,滴滴答答。

他没说一句话,只在临进牢门前缓缓抬头,看了眼天色。

有人听见他低声说了句:“员儿跑啦……楚国要出事。

这话传开的时候,外头还不知道太子建已经逃了,更没人想到,那位名叫伍员的年轻人,会成为楚国最难缠的敌人。

事情得从几年前说起。

那时候楚国在搞联姻,要和秦国结个亲。

太子建是主角,新娘是秦哀公的妹妹孟嬴

这桩婚事,是冲着政治来的,楚平王也同意了,亲自托给两位太傅去操办。

一个是伍奢,忠厚正直;另一个是费无极,心眼多,嘴也甜。

迎亲那年是公元前527年,费无极带队去秦国。

他原本是个随行官,可谁想到,人还没回来,事就变了。

这事儿有点奇。

按规矩,迎亲回来得走半个月。

他却提前到了郢都,一路快马加鞭,风尘仆仆冲进王宫。

楚平王还没问,他就先开口说:“大王,那女子貌若天仙,实在不该给太子,应该归大王。

楚平王愣住了。

费无极继续说:“她还没过门,嫁谁都一样。

太子仁孝,肯定不会有怨言。”

那会儿楚平王正值壮年,听得心动了。

加上这人本来就不是个按规矩办事的主儿,想了想,竟点头答应了。

这下可好,太子建的媳妇被父王抢了。

宫里宫外议论纷纷,谁都看得出太子脸上挂不住。

可太子没闹,也没抗命,只是默默接受,后来就被派去驻守边境的城父。

那是费无极出的主意。

他说,城父在北方,是个要地,太子去那儿能立功,也能避嫌。

楚平王点头,心里也觉得这事儿做得不太地道,干脆让太子离得远点,省得难堪。

可谁也没料到,这不过是个开始。

时间一晃到了公元前523年。

费无极又进了一步。

他告诉楚平王,说太子在城父结交诸侯、操练军队,谋反之心昭然若揭。

他说得有鼻子有眼儿,楚平王又多疑,这回是真的信了。

于是,他先把伍奢叫回郢都,问个清楚。

伍奢一进宫,就知道不妙。

他见了楚平王,直接劝道:“太子是您亲儿,他没那个心。

有人挑拨,臣斗胆直言,大王要提防的是费无极。”

这话一出口,费无极立刻反击:“你看,他和太子是一伙的。

楚平王当即下令,将伍奢下狱。

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的陷阱。

费无极提出,要骗伍奢的两个儿子回郢都,说可以免父亲死罪,还要封侯。

楚平王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

这两个儿子,一个叫伍尚,一个叫伍员。

那时候俩人都还在老家。

使者到时,说得一嘴好话。

伍尚信了,连夜赶路,只想看看父亲一面。

伍员却没那么容易相信。

他把哥哥拉进屋子,小声说:“这事儿不对。

大王要真想赦免父亲,不会用咱们来换。

他是想借此一网打尽。”

伍尚没反驳,只说:“我不是不知道,可爹在牢中,我不能不去。

伍员沉默了很久,最后点头:“那你去,我走。

那天夜里,他披上铠甲,带着弓箭,一骑快马,消失在城外的晨雾中。

他没回头。

伍尚到了郢都,果然被捕。

父子俩关在一起,临死前没有任何赦令。

楚平王下令——斩。

那年,伍员在长江边听到消息。

他一个人跪在河岸边,喊了一夜。

后来他发誓:“不杀楚王,不葬父兄。

他开始逃亡。

一路躲避追兵,几度险些被擒。

有人说他走夜路走到头发全白,也有人说他靠着一口气撑过了十多个城池。

那段时间几乎没人知道他在哪里,偶尔听到消息也是支离破碎的。

等到他出现在吴国时,样子已经变了。

可他的目标从没变过。

他在吴国谋得一职,先是辅佐吴王阖闾,后又主持军政。

他训练新军,提出攻楚之策。

从公元前506年起,吴军一路北上,击溃楚军,水淹郢都。

那场仗打得极狠。

楚平王早已去世,但伍子胥没有放过他。

他下令掘墓,鞭尸三百。

没人敢阻拦。

有人问他:“他都死了,你还这样做?

伍子胥只说了一句:“忠臣之血,不能白流。

这事儿过去后,楚国元气大伤,数年都没缓过来。

吴国则一度称霸。

可伍子胥的路也走到了尽头。

吴王夫差继位后,不听劝,重用奸臣,怀疑伍子胥有异心。

最终,赐剑自尽。

那天他穿了朝服,自杀前说:“把我眼睛挖出来,挂在东门上,看看吴国亡于谁手。

这是个真实的结局。

夫差后来果然败给越国,被迫自尽。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在楚国王宫里提“孟嬴”这个名字。

参考资料: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06年。

左丘明,《左传》,中华书局,2011年。

赵晔,《吴越春秋》,中华书局,2008年。

公羊高,《春秋公羊传》,中华书局,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