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技术创新中心先后落地!这个实验室瞄准具身智能产业链“加速跑”|科技一线

发布时间:2025-07-12 05:02  浏览量:2

机器人大脑技术创新中心

——让机器人更聪明

机器人训练技术创新中心

——让机器人更灵活

交互人形机器人前沿研究中心

——让机器人有温度

……

在天府绛溪实验室

瞄准具身智能产业链

三大技术创新中心先后落地

围绕“数据+算力+本体”

形成了天府绛溪实验室首个

软硬件深度集成的具身智能创新协同体系

构建了从技术研发、成果应用

到场景落地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注入“强心针”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具身智能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关键赛道和未来产业新赛道。天府绛溪实验室前瞻布局,2025年4月起,天府绛溪实验室机器人训练技术创新中心、机器人大脑技术创新中心、交互人形机器人前沿研究中心相继落地,构建了从技术研发、成果应用到场景落地的全链条创新体系,为打造更高效、更有“温度”的具身智能打通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应用的快速转化通道。

“三大中心成立之后,实验室具身智能创新链条进一步完善,逐步构建起三大核心支柱。”天府绛溪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包括有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具身智能“核心零部件+整机”研发生产基地、“数据+场景+训练”一体化服务体系,以及全球首个机器人情感驱动引擎。

三大中心到底聚焦哪些内容?多个“全国首个”相继布局:

机器人训练技术创新中心(联合芯华创新中心)聚焦具身智能数据、训练平台及核心软硬件攻关,构建机器人“学习中枢”,实现多模态机器人的多场景协同实训;

机器人大脑技术创新中心(联合鼎桥通信)作为国内首个机器人大脑研发平台,驱动算力革命,主攻“感知-决策-控制”技术链,赋予机器人思考能力;

交互人形机器人前沿研究中心(引入电子科大顶尖团队)专攻人形机器人本体、自然交互与情感认知技术,攻克动态环境适应性瓶颈,赋予机器人行动与感知能力,让机器人“有温度”。

未来,三大中心将充分发挥垂直整合的“乘法效应”,共同打造安全可靠的国产技术方案,赋能更多应用场景。

打破研发壁垒、实现技术闭环、构建国产化生态……对于三个中心来说,每个中心都落点在驱动具身智能领域发展的关键环节上。

天府绛溪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三大创新主体的集聚,不仅打破了物理空间壁垒,更打通了从核心算法到实体硬件的全链条闭环,形成了天府绛溪实验室首个软硬件深度集成的具身智能创新协同体系。”

机器人大脑技术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坦言:“三个中心将在同一栋楼办公,协同发力,形成‘数据+算力+本体’的垂直化整合。

具体来看——

机器人训练技术创新中心侧重于构建用于大规模训练、可治理的数据资源,能够为算法研发提供高质量训练素材和数算协同基础设施;

机器人大脑技术创新中心则可用这些数据驱动多模态算法和强化学习模型,聚焦“感知–决策–控制”一体化算法优化;

而交互人形机器人前沿研究中心可将算法和算力落地到具体硬件上并持续优化交互体验。

预期这种垂直整合将大大加速机器人大脑技术创新中心机器人大脑的成果孵化及应用落地。

机器人训练技术创新中心同样期待未来三个中心能够实现高效沟通与资源共享,“比如,我们可在资源集约化共享方面,整合高端科研设备、算力资源及数据平台。”

交互人形机器人前沿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补充说,“希望在协同发力下,我们能够实现核心芯片和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跳出国际供应链的影响,实现自己的国产替代方案。”同时,通过与机器人训练技术创新中心的合作,确保获取高质量、更契合需求的数据,让核心资源真正协同起来,形成合力。

值得一提的是,为支撑三大中心具身智能研究,天府绛溪实验室将建设具身智能实训测试平台。据了解,该平台将提供硬件认证、软件测评、数据支撑等三大核心服务,并搭建多场景训练平台,实现技术到落地的闭环验证。

目前,三大中心研发的技术成果也开始陆续落地,实现加速跑:

机器人大脑技术创新中心第一代国产算力板卡及操作系统已落地公安巡逻、应急救援场景,完成“感知→建图→导航”全栈能力验证,开启第二代研发计划;

机器人训练技术创新中心将推动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及整机国产化制造;

交互人形机器人前沿研究中心预计2025下半年首发交互人形机器人,破局市场空白,随即推出全球首个情感驱动引擎,2026年实现关节/整机自主生产并开拓家庭/海外市场,2027年打造情感化IP系列,构建“有温度”商业闭环。

下一步,三大中心不仅将在各自主攻方向形成“理论突破-技术验证-产业预研”前沿探索机制,也将通过“共振”效应,驱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上游拉动专用板卡研发、推动国产芯片(CPU/NPU)及高精度传感器厂商加速向机器人领域深耕;中游促进具身智能大模型开发、机器人操作系统、仿真训练平台等软件生态完善与自主可控能力提升,吸引相关软件企业聚集;下游持续拓展工业制造、智慧物流、公共安全、医疗康复和家庭服务等场景。

“这不是简单相加,而是乘法效应。”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天府绛溪实验室通过垂直整合三大中心,实现了数据、算力、硬件的闭环和‘学研产用’的生态构建。这种‘模式’一旦成功验证,不仅将驱动产业链技术升级,还将孵化一批具身智能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吸引全球产业链资源汇聚成都,助力我国在机器人赛道实现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