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袭人温柔,为何她却被弃,爆脾气的晴雯却成宝玉心中第一人?
发布时间:2025-07-11 07:16 浏览量:2
宝玉身边最重要的两个丫头,袭人和晴雯。这两人都不是家生子,都是从外面买来的。
袭人是因为家里穷的揭不开锅,为了换口饭吃,被父母卖到了贾府;晴雯则是被卖到贾府的管家赖大家中,因晴雯生得伶俐标致得了贾母的青眼,被赖嬷嬷孝敬给了贾母。
看起来,两人的身世都堪怜,毕竟为奴为婢总比不得在自己家中。按理说一般人都不愿意做奴才,而希望有个自由身。怡红院的丫头听说将来“全都放出去,与本人父母自便”,都很是高兴,大多数丫头都盼望着被放出去的那天到来。
可是袭人却不一样,当花家的家境有了好转,她的母亲和哥哥商议着想要把袭人赎回来时,袭人以哭着抗议,她说“幸而卖到这个地方,吃穿和主子一样,又不朝打暮骂”,让家人权当她死了。
其实这都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是她早已和宝玉偷试了云雨情,她自认为搞定了宝玉以后,姨太太的位置已在向她招手,她怎么愿意就这么轻易放弃?
袭人这种行为,说好听点是有争荣夸耀之心,说不好听就是贪图富贵,奴性十足。但凡有点志气的,都不想给人做小老婆。
比如鸳鸯,以死抗争不嫁贾赦,她并不是看上了年轻的贾琏或宝玉,根本原因是她不想做谁的小老婆。从她对平儿、袭人以及对她嫂子说的话,可以看出她对“小老婆”一事是不屑一顾的。
“怪道成日家羡慕人家女儿作了小老婆,一家子都仗着他横行霸道的,一家子都成了小老婆了!看的眼热了,也把我送在火坑里去。我若得脸呢,你们在外头横行霸道,自己就封自己是舅爷了。我若不得脸败了时,你们把忘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
鸳鸯有这样的觉悟,实属难得,可惜袭人便不是这般想的。
袭人一心想要留在贾府,就是要做小老婆。她贪恋富贵,希望成为宝玉的姨娘,而且她认为自己能拿捏住宝玉,将来宝玉娶妻了心中依然有她的一席之地。
说到拿捏宝玉,袭人倒确实有些手段,那就是以温柔为陷。
自从与宝玉偷试了云雨情之后,袭人的心态就不一样了。
在怡红院,她不止一次故意装睡,引宝玉来跟她腻歪。端午那次因为不开门,挨了宝玉的一记窝心脚,她内心惭愧面子上也不表现出来,口中也不发一句怨言。她劝宝玉用功,每每以走威胁,宝玉乖乖听话了,她又适时施于柔情控制。
对于如何哄宝玉这一块,她是花尽了心思的。
可惜她的这些温柔和顺,都是虚伪的,她并非真的有多喜欢宝玉这个人,一切为的不过是能坐上姨娘的位置。
虽然袭人和宝玉第一次时书中说“幸得无人撞见”,但是也仅限于那次。想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偷偷摸摸的次数多了,自然纸包不住火了。
对于袭人与宝玉的这点猫腻,同在宝玉身边的晴雯便心中有数。
不过晴雯不是袭人这样的人,所以这种行为她是看不上的,她的评价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她却不屑于干这样的事情。
晴雯是丫环队伍中的第一人,她模样出众,人品风流,但却心地坦荡,与宝玉从来都是清清白白的。
王夫人给晴雯冠于“狐狸-精”之名,被赶出荣国府,可实际上她从没有“私情密意”勾引过宝玉,只是“耽了个虚名”,可怜“有冤无处诉”。
连她的表嫂子,风流成性的多姑娘见到晴雯与宝玉两个“竟还是各不相扰”,不由得感叹“可知天下委屈事也不少”。
袭人表面温柔和顺,晴雯却刚好相反,她是个火爆脾气。她说不上温柔,甚至也没有做丫头的自觉,同为宝玉身边最近的丫头,但她从不花心思哄宝玉开心,宝玉倒是反过来哄她。
比如宝玉因金钏之死心情郁郁,加上又受了宝钗的冷嘲热讽,更加不爽,此时晴雯不小心摔坏了扇子,宝玉马上迁怒于晴雯。平日里摔坏个扇子算什么,如今却拿出少爷的脾气来,晴雯自然也不爽。
一番口角之争,袭人又借劝架之由火上浇油,宝晴之间差点决裂。过后,终究还是宝玉先服了软,引出“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名场面。
晴雯虽然“是块爆碳”,脾气也不算好,嘴巴还沾了毒似的,但是她却是宝玉心中的第一等人。为什么,是因为宝玉喜欢找虐吗?非也,晴雯纵然不温柔,但她对宝玉却是一片真心,肝胆相照,绝不藏奸。
大冬天的,宝玉心血来潮写了几个字,吩咐让贴在门斗上。晴雯怕别人贴坏了,亲自爬高上梯的仔细贴好,哪怕冻得手脚冰凉,也不假手于人。袭人回家奔母丧,晴雯一直睡在宝玉卧房的外床,照料宝玉夜间的茶水起居。
更有不得不提的勇补雀金裘事件,带病的晴雯,硬是熬了一夜,用生命为宝玉补好了工艺繁复的雀金裘。而她也因此落下了病根,最后被撵出去病死也有补雀金裘之故。
贾母因袭人服侍宝玉很周到,从而将袭人借调给宝玉使唤,但书中却并没多少笔墨写袭人的周到之处,处处拿捏宝玉之事倒是不少。反观晴雯为宝玉尽心尽力之事,随处可见。
花家赎人,袭人死都不愿意离开贾府。晴雯和宝玉斗气,也说“一头磞死了,也不出这门儿”。
看起来两人都不愿离开,但因由却不同。袭人的目的是要留下做宝玉的姨娘,争荣夸耀,享受荣华富贵,而晴雯却是无父母兄弟,无家可归,无处可去。
晴雯嘴上不饶人,但心底光明,行为端正;袭人为了坐上姨娘之位,可是绞尽脑汁。
袭人虽然先人一步,和宝玉有了实质关系,但她却是有实无名,只能偷偷摸摸。背后得不到贾母王夫人的支持,她的心七上八下,虚得很,而她最大的对手是晴雯。
晴雯被赶出去后,贾母曾这样说起她,“这些丫头们那模样儿、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
可见,晴雯才是贾母认可的宝玉的姨太太人选。袭人要挣到这个宝座,必须要打败晴雯。
可是论模样,论女红,她都比不过晴雯。她唯一能比得过晴雯的就是“贤惠”,也不过是搞好各层关系,努力经营制造换来的虚人设。
她靠近宝钗,想要结成同盟,“同舟共济”;她跟湘云假意亲密,让湘云不明就里为她做绣工,还能同仇敌忾为她说话。这些都还是辅助,最重要的是她向王夫人投诚告密,成为王夫人在怡红院的眼线。
不说她往日的虚情假意,就告密一事,便足以证明她的虚伪。明明是自己与宝玉偷偷有了云雨之事,袭人却向王夫人建议,为了男女大防,要想法儿让宝玉搬出大观园。
防谁,防黛玉呗。宝钗是王夫人外甥女,不用防,袭人是宝玉的枕边人,防不了。袭人的心计多着呢,她看出王夫人不喜欢黛玉,如此明里暗里再给王夫人提醒一番,王夫人岂不被说到心里去。
果然,她这一招马上获得了王夫人的赏识。很快,王夫人给她提升了月例,她暗中坐上了准姨娘的位置,从此她成了王夫人的人。以后怡红院里稍有风吹草动,都能立刻传到王夫人耳中。
她要打败晴雯,成为宝玉小妾首选人选的目标终于也实现了,晴雯如她所愿被撵了出去。
但她的所作所为也引起了宝玉的怀疑。王夫人赶走晴雯之后,宝玉曾疑惑地问袭人,“咱们私自顽话,怎么也都知道了?又没外人走漏风声,这可奇怪!”
袭人辩解说是因为宝玉平时说话不注意。怡红院的丫头都是被袭人拿下的,再不注意谁又能到王夫人面前说话?总不能是直性子的晴雯自己跑去说自己的不是吧。
宝玉说,“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说,又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
当然了,麝月、秋纹和袭人本就是一党,焉能有她们的错?告密的嫌疑只能是袭人党。
晴雯是怡红院的一股清流,她不走上层路线,除了宝玉她几乎没有和其他主子有来往,但她也不刻意讨好宝玉。
脂批有一句话,“袭为钗副,晴有林风”。不仅是形似,品性更相近。袭人和宝钗都是功利中人,而晴雯和黛玉一样有风骨。
宝钗为了成就“金玉良姻”,不但刻意讨好贾母、王夫人,还工于心计收服了贾府下人们的心。“大得下人之心,连小丫头们都爱找她玩”。
表面看来,宝钗端庄贤淑,大方有礼,实际上却是最无情之人。为了劝解王夫人,她说含辱而死的金钏可能是贪玩失脚掉进井里的,就算是自己跳的,也不过是个糊涂人,死了也不可惜。
这样的宝钗,冷血无情,没有半点同情之心,这与表面贤惠背地里告密的袭人一样,两人还真是同类人。
袭人抱怨宝玉不注意男女大防(袭人暗度陈仓不算,宝钗床边绣鸳鸯也不算),宝钗认为她有见识。
宝钗劝宝玉学习仕途经济,被宝玉甩了脸子也没生气,袭人觉得宝姑娘真真有涵养,要是换作林姑娘就得闹起来。
袭人认定自己是准姨娘了,她不喜欢黛玉,也不希望宝玉将来娶黛玉。宝钗要当上宝二宝奶奶,自然也不能接受黛玉嫁给宝玉。这点两人又不谋而合。
还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只能不客气的说一句“臭味相投”!
宝钗的劝说已经让宝玉厌烦,睡梦中都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而晴雯被撵,也让宝玉对袭人有了防备之心。
宝玉挨打后,黛玉悄悄去看他,眼睛哭肿得像桃子一般,听到凤姐过来林妹妹赶紧从后门出去了。林妹妹的担忧和哭泣都是私底下的,只有她和宝玉知道,不像宝钗手托着盘子,大摇大摆的送药,弄得人尽皆知。
宝玉不在意自己痛得无法起身,但他却担心林妹妹哭得不行。黛玉回去后,他想派人去看看,让林妹妹别哭。
不过此时的他已知道,他这样做袭人肯定会阻拦。为此,宝玉特地指使袭人到宝钗那借书,然后才让晴雯去代替他去看望黛玉。
晴雯和黛玉平时交流不多,但她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不存功利之心,对人对物都是真心真意,自有风骨。
北静王赠送的鹡鸰香串,宝玉献宝一样拿给黛玉,黛玉却不接,“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北静王贵为王爷,但又如何,在黛玉眼中只是“臭男人”。这是黛玉独有的骄傲。
晴雯虽是一个丫头,也有属于自己的风骨。第三十七回,秋纹因谈起为宝玉给王夫人送桂花,被王夫人赏了两件衣服的事儿洋洋自得,晴雯见后便啐“那是别人捡剩的才给你”,秋纹便说,“凭他给谁剩的,到底是太太的恩典。”
晴雯道:“要是我,我就不要。若是给别人剩下的给我,也罢了。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他,剩下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
这是晴雯的自尊,也是属于她的风骨。
晴雯直率,凭心行事,不问前程。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位居“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是宝玉心中的“第一等人”。
晴雯死后,宝玉为她撰写的《芙蓉女儿诔》,“金玉不足喻其贵”、“冰雪不足喻其洁”、“星日不足喻其精”、“花月不足喻其色”,更体现了她在宝玉心中的地位。
晴雯同黛玉一样,都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她遭人诽谤被扣上“狐狸-精”之名,但她却死于清清白白之时,死得惨烈,也死得高贵。
袭人心重,攻于心计,步步为营。
她以为自己稳坐姨娘宝座了,谁知却应了鸳鸯当初说的话,“你们自为都有了结果了,将来都是做姨娘的。据我看,天下的事未必都遂心如意”。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任她费尽心机,最后却还是跌进尘埃里,宝玉出家,她被嫁给了身份最为下-贱的优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