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治肌营养不良,从来只有两条路子,一个是“猛”,一个是“不猛”,要我说,治肌营养不良就得用虎狼之药

发布时间:2025-07-13 04:26  浏览量:2

前言:

治肌营养不良(痿症),中医界向来有两派思路。一派主张温补,慢慢调养根基;一派主张攻伐,用猛药直捣病巢。

我是补土派出身,深知脾胃是后天之本,调养是根本。但肌营养不良这病,发展到一定阶段,邪实深伏,非用些力道足的药物,难以撼动其根基。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肌营养不良,表面看是肌肉无力、萎缩、行走困难。根子上,是先天肾精亏虚,后天脾胃失养,气血生化无源,兼有痰瘀阻滞经络。

这病根,日积月累,深伏难除。如同朽木中空,表面尚可,内里已败。寻常草木滋补,好比给朽木刷漆,外观亮些,内里腐朽依旧。非得用些能深入病所、破瘀通络、涤痰开结的“虎狼之药”,才有望松动顽疾。

正文:

温补的道理,大家都明白。

老祖宗说“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病人本就虚弱,再用猛药,岂不是伤上加伤?

这话没错,但要看时机! 当肌营养不良发展到痰瘀胶结、经络严重痹阻的阶段,体内邪气(痰浊、瘀血)已成“实邪”,盘踞不去。这时若只顾温补,正气补不进去,反而可能“闭门留寇”,让邪气更嚣张。

好比一条河道,淤泥堵得严严实实。你不去疏通,光往源头加水,水再多也流不动,只会让淤塞更严重,甚至泛滥成灾。

古人对此早有明训。《黄帝内经》讲“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张从正更直言:“陈莝去而肠胃洁,癥瘕尽而营卫昌。”意思是,陈旧的垃圾清除了,肠胃才干净;积聚的症结(病邪)去掉了,气血营卫才能通畅运行。

肌营养不良病人,若见舌苔厚腻如积粉、脉象沉实有力、肢体僵硬麻木明显,这都是体内有“实邪”(痰瘀)存在的信号。此时若只知补虚,不敢攻邪,无异于养虎为患。

说到攻伐邪气的“猛药”,得讲清楚怎么用:

涤痰开结:

肌营养不良的“痰”,不是咳出来的痰,而是指体内病理性的粘稠废物,深伏在经络筋骨之间,阻碍气血。这痰浊,日久成顽,黏腻难化。

这时,可能需要用到像天南星(制)、白芥子、皂角刺这类药。它们药性相对峻烈,能“豁痰”、“涤痰”、“开窍通络”。尤其是炮制得当的天南星,古人说“生用如猛虎,制后如良将”。治这深伏的顽痰,就需要借其这股“猛”劲,但要通过炮制(如胆汁制、姜制)来驾驭其毒性,使其成为精准打击病邪的“良将”。

破瘀通络:

气血长期不通,必然成瘀。瘀血阻塞经络,肌肉筋骨得不到濡养,自然无力萎缩,甚至僵硬疼痛。

这时,像土鳖虫、地龙(蚯蚓)、丹参、鸡血藤这类药就派上用场了。特别是虫类药如土鳖虫、地龙,古人认为它们“善走窜”、“能搜剔”,就像精密的探针和疏通器,能钻到细小深层的经络中去,把那些顽固的死血瘀块一点点化开、通开。这就是“以虫搜剔,通络起萎”的道理。

兼顾开窍与透达:

严重的痿症,有时还伴随神疲、反应迟钝等,中医认为这可能与“清窍被蒙”有关。浊邪(痰瘀)上扰,阻滞了清阳之气上升。

此时,在辨证基础上,可能少量佐用一点石菖蒲、郁金、麝香(人工) 等芳香开窍、醒神利脑的药物,帮助开通闭塞,引药上行入脑,改善整体神机。

有人担心:这些药这么“猛”,不会伤身体吗?

这话有道理,但也不全对。关键在于两点:

“有病则病受之”: 中医古训“有故无殒”。意思是,当体内确实存在这些顽固的病邪时,针对性地使用这些药物,只要辨证准确、配伍得当、剂量拿捏精准,药物主要作用于病邪,对正气的损伤是可控的,甚至利大于弊。就像河道淤塞严重,用挖掘机疏通是必要的,小心操作即可,不能因噎废食。

“衰其大半而止”: 用这类药,讲究“中病即止”。一旦看到效果,比如痰瘀症状(舌苔变薄、脉象缓和、僵硬感减轻)明显改善,就要及时调整策略,减少攻伐药的比重,转向以健脾补肾、益气养血为主,辅以温和的通络药。绝不能一味猛攻,伤及根本。

作为补土派,我始终强调:无论攻伐与否,固护脾胃中焦是根本底线!

在用这些“虎狼药”时,必须配伍健脾和胃的药,如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砂仁等。它们就像后勤保障部队,保护脾胃功能不受损,确保药物能吸收,也防止攻伐药伤胃气。

同时,补肾填精(如熟地、山茱萸、枸杞子、龟甲胶)的基础不能丢。攻邪是为了给补虚扫清道路,最终目标还是强壮先天与后天之本。

说到底,攻与补不是死对头,而是战场上的协同战术。

早期或邪盛阶段: 病人体质尚可,但痰瘀阻滞明显,此时应以攻为主,辅以顾护。就像除草,草根深叶茂时,得先下力气清除。

后期或正虚明显阶段: 病人极度虚弱,痰瘀虽在但不宜猛攻,此时应以补为主,佐以通络。就像久病体虚之人,先扶正固本,待元气稍复,再缓缓图之,或攻补并施,如名方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补气,配地龙、当归尾等活血通络),就是攻补兼施的典范。

全程贯穿: 通经络(无论用虫类、藤类药还是针灸)是贯穿肌营养不良治疗始终的重要环节。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道不通,再好的补药也到不了该去的地方。

肌营养不良的病理,是虚(脾肾亏虚)与实(痰瘀阻络)交织。虚是本,实是标。但标不除,本难复。病邪盘踞经络日久,如同油渗入面,越来越难分离。早期不敢攻,病邪就深一分;拖延不攻,终至筋骨萎废难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