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最大的盲区:王家兄妹五人,二男三女 嫡长女是甄夫人

发布时间:2025-07-13 02:33  浏览量:2

提到《红楼梦》,常有人说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复杂最深刻的一部小说,错综的关系,重重的暗流,光看一遍根本搞不清楚全貌。贾府的盛衰,四大家族的兴亡,乃至大观园里那些织梦女子的命运,都如迷雾一样,表层易见,底下却暗潮翻腾。有人只看悲欢离合,有人却专盯那权力和利益的盘根错节。诡异的是,贾府那么大,占尽天下风头的盛门,偏偏只有门口的石狮子最干净——这话听着好笑,其实哪有什么干净的地方?或者,真的有吗?

《红楼梦》中四大家族的轮廓,看似写得清清楚楚:贾、史、王、薛,各自高门大户,合起来号称京中最不能得罪的顶流家族。这点贾雨村在薛蟠案子上已经说明白,下头的人私下告诉他这四大门阀最好谁都别碰。说是“荣辱与共”,可真要细抠,每家的分量可真不一样,表面谁高谁低,背后有的也许根本轮不到顺序。尤其王家,很多人读下来都觉着“王不过是陪衬”,主角还得看贾家,可真仔细一扒拉,这句话就有点儿站不住脚了不是?

谁说王家弱?第七十一回里王熙凤一句话把底儿漏了个大概:“把我王家的地缝一扫扫,也够你们贾家吃一辈子。”换人说也许是吹牛,凤姐说就是信手拈来。要是她对自己娘家没有底气,断然说不出这种话。到了贾府揭不开锅的时候,王氏却还能故作坦然,这是彻底心里有数。虽然后来确实也有王家家道中落的迹象,可此时的底蕴还在。别忘了,凤姐的嫁妆都成了宁府的宝贝,玻璃炕屏仅只是其中之一,谁还看不出来王家的实力?

王家看起来发展得慢点,早年也真没有贾府土豪甚至府台的气场。刘姥姥见王家倒是倍受欢迎,进贾府反而磕磕碰碰,反差明显。有人拿贾家的地位和做派说事儿,但那会儿王家,论实权和门面,的确还差一截。可别着急下结论,《红楼梦》处处给人挖坑。王熙凤一边搜刮钱财,一边精算入账,从她克扣月钱、打官司收贿赂这些行为来看,渴望改命的味儿扑面而来。再说史湘云不懂典当行有些吃惊,凤姐却很淡定。莫非王家真的一路顺遂?其实早年还是有捉襟见肘的时候的。

可总说“王家靠贾家起家”,细想怎么看都对,也怎么都不对!联姻成了王家实力暴涨的跳板,这历朝历代都差不了多少。王家女儿进贾府,权力分布立马就起变化。王熙凤掌管贾府财权,表面看是凤姐本事,实际上则是背后的王家慢慢把手伸进来。薛宝钗住进贾府,看着说是偶然,细究起来,背后推动的多还是王家的手笔吧。

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薛家看似只靠经商、皇商身份下场最低,但在王家眼中,本质还是自家同盟。薛姨妈本是王家之女,和王夫人一母同胞,结果薛宝钗成了贾宝玉的妻子。看似贾家在被动配合,其实更像是王家顺利完成二次布局。帝都权贵混战,自然说不上谁铁了心要帮谁,谁又成了王家的附庸。

王夫人在贾府,名为主母,却实际掌控贾府方方面面,贾政反而顾不上小事。凤姐成了代理人,大小事务决断快刀斩乱麻。秦可卿去世后,贾府实权之争非常微妙,王夫人对王熙凤的驾驭尤其明显。下人提拔,财务收支,都要过王家一环。夺权好像来得有风有雨,实则无声无息。王家慢慢蚕食权力,几乎无懈可击。贾琏虽然是男主人,可要事还得看凤姐脸色。

然而是不是王夫人真的掌控一切?真要说没有漏洞吗?也未必。王熙凤处处圆滑,王夫人权威空前,其实更像是一种合谋。只是说到底,王家和贾家彼此消耗,也许才会有后来的覆灭悲剧。不禁要问:“贾府没落,是因为王家插手过多,还是因为贾府自迷?”这种问题,书里并没有答案。

再谈薛家。都以为皇商只能算末流,小看了薛姨妈用女儿联姻的深意。当年薛姨妈、薛宝钗进京,第一时间探访的又是谁?王子腾。这位王家兄长,节度使,官声赫赫。按照性别排序,按理应先走男亲,薛姨妈却拐去贾府找王夫人。是忘了规矩?不会的,显然是更相信借王夫人能牵出贾府这脉贵气。其实很多人也许都忽视了这个“弯路”的价值。

薛姨妈想借贾府之力,其实是为了给自己和孩子另辟蹊径。王家和贾家联手,既是同盟也是“斗争”,薛家成了关键节点。此时的贾府,地位如日中天,王家借力打力,互相借壳转移,薛宝钗嫁入后,贾府政权继续稳固在王家系统里。王夫人再怎么软弱,实际上却越管越深。贾府上下,几乎没人能避开她的影响力。

有意思的是,王家一心培植自家势力,但结局并没能如愿把贾府全部吃下。表面看王家渐渐主导全局,实则却在内耗中失去了真正的机会。贾母、贾政,乃至贾宝玉本人,都没有脱离世俗的牵绊。权力交接下注定带来混乱。贾宝玉和薛宝钗的结合,更像王家意志的顶点。此刻薛宝钗稳步掌权,凤姐反而退居二线。

可贾宝玉就真能扛起家族重担?看起来他根本不想碰家族的那一摊破事。他天性叛逆,只关心大观园的诗酒风流。王夫人安排薛宝钗主权,某种意义上已经表明贾府未来其实脱离了贾家掌控。贾府的下一代,贾家血脉所剩无几,王家——尤其是女性成员——却逐步渗透。换个角度说,王家和贾家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到最后,甚至没法彻底分清楚界限。什么自废武功,什么两败俱伤,哪有绝对。

再看远点儿。甄家、王家,不同地域、不同出身的女子共同推进着灭亡的进程。甄夫人本身便有王家血脉,否则也难解释抄家财产为何总落王家手里。甄家失势后,抄没的财帛有多大一部分最终划归给了王氏?没有明说,却可想而知。可惜,费尽心思,最后还是一场空。王家财权和政权梦都没能实现,连个“善后”都来不及。贾府土崩,王家没得力,都是输家。

有人说,贾府由盛转衰就是“挥霍无度,坐吃山空”带来的失败。但细翻书中的蛛丝马迹,谁能否认王家插手乃“罪魁祸首”?有人却说,这种归因未免牵强,大厦倾倒,哪能只怪一家?说不定王家要是再干预少点,结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讽刺的是,王家到头来自己的地位也没能守住。毕竟贾府倒塌时,谁也救不了谁。王家的布局足够复杂,贾家也不算单纯。可再怎么盘算,到了那个节点,所有的“胜负计划”,都只是空想。

表面上红楼梦写尽勾心斗角,实则命运暗流早已不可逆转。每次重读,新的细节又浮现,故事看似明了,骨子里的玄机永远说不清。有人说,理解《红楼梦》要从王家下手;有人却说,只有找到贾府命运的盲点,才能透彻认识那个正在崩溃的时代。说到底,真有谁是赢家吗?红楼一梦,世事如烟,谁都留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