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与谁都关系好,唯独与此人不合,差点被害!主席保护了他!

发布时间:2025-07-14 16:49  浏览量:2

在新中国的开国将帅中,陈赓绝对算得上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他不光打仗有一套,个人性格也特别讨人喜欢,天生乐观,豁达大度,有他在的地方,总是笑声不断、趣事连连。就连当年以严厉著称的彭德怀,碰上陈赓都常常被他那些稀奇古怪的点子搞得哭笑不得。可以说,几乎没人跟陈赓合不来。然而,在红军当中,唯独一位领导人与他不合,甚至一度生出暗害之心。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两位红军将领走到这个地步呢?

这事要从陈赓的经历说起。他在革命队伍中起点很高,南昌起义时就担任了营长,可惜在部队南下途中腿部中弹,不得不离开前线去香港、上海治疗。等伤好之后,他没能返回部队,而是被留在了中央特科从事情报工作。如果当时他能随朱德去三河坝阻敌,再参与湘南起义、上井冈山,或许他的军事地位会更高,但世事无常,他只能走上另一条路。

一直到1931年秋,因叛徒顾顺章暴露了大量情报,上海变得不再安全,陈赓才被派去鄂豫皖苏区继续战斗。他虽然有四年没上过战场,但毕竟是中央调来的骨干,立刻担任红四军13师318团团长,当时的军长正是他黄埔一期的同学徐向前。陈赓打仗很行,不到一年就当上了红四方面军的参谋长。如果不出意外,他本可以继续往上升,可惜天不遂人愿,他的旧伤复发,再次负伤,只好去上海治疗。

这一次他没那么幸运,在1933年初被敌人特务逮捕。本以为这回凶多吉少,但奇迹出现了。他在国民党高层中人脉甚广,连蒋介石都默许放人,许多将领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最终得以脱身。之后,他千辛万苦到了中央苏区,身份也由红四方面军转到红一方面军。这段特殊经历虽然让他得以活命,却也让有些人心里犯起嘀咕,特别是博古等人,对他一直存疑,便安排他去红军步兵学校工作。直到长征时,才让他重新进入部队,担任干部团团长。

长征途中,陈赓遇到一个难搞的人——张国焘。当年他们就有过摩擦,最早是在南昌起义前夕,张国焘根据所谓“共产国际指示”主张取消起义,激怒了贺龙,甚至差点被拔枪相向。陈赓也是个脾气直的人,当场就和他吵了一架。再后来,陈赓在鄂豫皖期间也亲眼见过张国焘排除异己、掌权自重的种种行径,他因此离开前还专门向中央揭发了张的错误路线。这两件事在张心中埋下了深深的怨恨。

1935年懋功会师后,红四方面军人数远多于红一方面军,张国焘开始心生不满,不断争权要位。为了团结大局,中央做出让步,但原则问题坚决不退。张国焘眼见得不到想要的权力,就开始采取另一些手段。两大部队被编为左右路军,准备共同北上,陈赓则被调入左路军,希望他能影响红四方面军一些同志。

没想到刚到任不久,张国焘就来“套话”了。他问陈赓:你在一、四方面军都干过,你觉得哪边好?这问题看似轻松,其实处处是陷阱。陈赓一时语塞,灵机一动,用帽子打了个比喻:“四方面军戴大八角帽,一方面军戴小圆帽,那就是四方面军是‘大脑袋’,一方面军是‘小脑袋’。”张国焘不满意,继续追问:“我是问政治上、军事上的差别。”陈赓这回没躲,说了实话:一方面军纪律严明、政治工作做得好,四方面军战斗力强,但政治工作差一些,纪律不够严。

这些话虽然中肯,但张国焘听后勃然大怒,当场拍桌子骂人。陈赓见状也不惯着,直接怼回去:“你问我我就实话实说,难道还要我说假话?随便骂人本身就是政治工作差的表现!”说完转身就走。张国焘试图挽留,说你要是回来,我还让你当师长。可陈赓不为所动,头也不回。

张国焘知道,陈赓不会对他俯首称臣,还可能成为中央在红四方面军的影响力量,于是打起了更阴毒的主意。他开始在内部散播陈赓是“蒋介石派来的间谍”的谣言,理由就是陈赓能从敌人手中脱身,必定“有猫腻”。造谣完成,张国焘甚至指示川陕省委,准备暗地里干掉陈赓。

好在消息传到了中央,周恩来立刻安排人送去密信,让陈赓迅速回到一方面军驻地。他不敢怠慢,立刻动身,赶到毛尔盖。毛泽东听说后安排陈赓就近住下,还放出话来:“我看他(张国焘)敢来杀人不。”有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保护,陈赓暂时安全了。

不久后,张国焘的分裂行为越来越严重,还想挟中央机关南下。中央果断决策,由毛主席率领红一军和红三军单独北上,彻底与张划清界限。陈赓因此也脱离了危险。

到了1935年11月,中央在陕西甘泉地区与红十五军团会师,恢复红一方面军建制。陈赓担任红一军团第十三团团长,在随后的直罗镇战役中表现出色,战后不久升为红一师师长。从此,他的辉煌历程就真正开始了。抗战期间,他担任129师386旅旅长,是“老三旅”名震敌胆的重要将领。解放战争时,他又成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四纵司令员,后来还指挥过陈谢兵团、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战功赫赫。

新中国成立后,陈赓不仅支援过越南抗法、参与朝鲜抗美,还回国主持哈军工的创建,为我国的国防工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可惜的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胸襟广阔的大将,却在1961年英年早逝,年仅58岁。如此命运,又怎不让人唏嘘感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