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哥变“药王”!湖北竹山父子接力种药材 兴产业富百姓
发布时间:2025-05-20 08:48 浏览量:1
初夏的秦巴山脉云雾缭绕,在竹山县柳林乡海拔1200米的梯田里,30多种道地中药材正沐浴着晨露。山脚下的现代化加工厂内,全自动清洗线正处理着刚采收的川乌,工人们将烘干的党参分装打包。
军人本色:两代人的药材“长征”
“这批川乌切片要赶在雨季前发往亳州!”5月18日,在竹山县柳林乡的标准化厂房里,59岁的退伍军人柳昌权正指导工人分拣药材。1988年退伍后,从零散收购发展到2013年成立合作社,如今已掌握30多种药材的种植技术。
其子柳松中专毕业后继承父业,36岁的他已是品鉴药材的“活字典”。父子俩独创“望闻问切”选种法,培育的七叶一枝花等道地药材远销四大药都。在药农眼中,这对“技术父子档”从育苗到采收全程指导,让深山药材优质率提升40%。
政企合力:3500平方米厂房的诞生记
2018年是个转折点。柳林乡政府投资建设现代化厂房,配备冻库、晾晒场等设施,2021年更协助注册“源泉佰草药业”。乡农技中心主任每周驻企指导,通过“产业奖补+技术兜底”模式,企业年加工能力突破800吨。
“没有乡里的保姆式服务,我们挺不过价格寒冬。”柳松回忆,在2022年川乌价格暴跌时,政府紧急启用产业风险基金,与企业共同兑现保底收购承诺,守护了药农信心。如今企业建成5大基地,形成种植、加工、仓储全产业链。
带农密码:1000个家庭的致富账本
退役军人史英波是典型受益者。2020年转型种植50亩川乌,在柳家父子指导下,如今年收入超20万元。残障人士史代聪更从学徒成长为合作社负责人。企业创新“三包”模式(包种苗、包技术、包收购),带动农户亩均增收3000元。
目前,5000亩药材基地吸纳1000余农户就业,其中脱贫户占63%。2024年企业产值突破2000万元,柳昌权却总说:“最骄傲的不是数字,是乡亲们盖新房娶媳妇的笑脸。”随着“神龙佰草”品牌走向全国,这对父子正筹划建设药材研学基地,让秦巴山的药香飘得更远。(许海涛 陶艺升 车堂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