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涛观点,当下年轻人的社交方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发布时间:2025-07-14 20:04  浏览量:2

提到社交方式,大家都知道这是人和人交往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比如说大家一块聚会,一块野游,一块开party。年轻人本身就有聚集的需求,这种需求从古至今都存在,只是不同时代的表现形式不一样。

我今天主要想探讨一个问题:当下年轻人的社交方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恐怕是大家需要关心的。为此,我将研究以下几个内容:第一,当下年轻人的社交方式有哪些;第二,年轻人社交方式的特点;第三,和过去相比,这些社交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第四,未来年轻人的社交逻辑会如何发展;第五,基于以上分析,得出基本的结论和建议。

一、关于年轻人社交的几个例子

无论是从日常生活中,还是从网络媒体上,我们都能看到反映当下年轻人社交方式的内容。我先讲几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有个年轻人去和相亲对象约会,一见面就自己扫码点餐,这本来是一种比较自觉的方式,分得很清楚。但没想到对方立刻扫码,把他自己点的咖啡钱付了。这是我最近刚听到的事,它说明现在的年轻人在社交中可能过于冷漠,不愿意替别人付钱。当然,这只是个例。

第二个故事:有人在相亲时,借着相亲的名义让对方付钱,甚至一下点很多菜。有的男方不好意思拒绝,就付了;而有的则直接硬刚,说“我没吃,你自己付”,结果就闹出矛盾。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有的女方利用相亲,点很多菜要求男方买单,还理直气壮地说“既然相亲就该请客”,甚至吃完饭还要求去名牌店买手机。

这两个例子是两个极端:要么是自觉付钱,各付各的,甚至显得冷漠;要么是利用社交名义变相敲诈。当然,还有别的现象,比如在同学聚会上,有人利用别人的虚荣心让别人多花钱,或者找借口说“我忘带卡了”“手机没电了”之类,总之就是想方设法在社交中让别人掏钱。这些是目前社交中出现的一些情况。

二、现在的年轻人社交到底有什么特点?

从我刚才的分析可以看出,年轻人的社交表现为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在年轻人的社交过程中,有的表现得很自觉,但对方却不够自觉;有的是女方很自觉,而男方不够自觉;也有的是男方很大方,女方却不够自觉。这些情况在传统观念里可能不太好理解,但现实中确实存在这种现象。

第二,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现在的年轻人普遍接受AA制,也就是各付各的,聚在一起是为了友谊,分开时清清楚楚,不会拖泥带水。不像过去那样讲究"这次你请,下次我请",那种方式反而让人觉得有点黏糊。这就是现在和过去的一个明显不同。

第三,现在的年轻人社交面更广了,聚会也更多了。过去大家可能固定在一个小圈子里,每周、每月甚至每年聚一次,形成轮流坐庄的模式。但现在不一样了,社交范围扩大,聚会形式也更灵活。

总的来说,现在的年轻人身上传统的东西少了,现代的东西多了。他们把关系划得很清楚,做事更注重目的性,不像过去那样特别强调感情和义气。当然,并不是说现在完全没有感情和友谊,只是由于社会的变化,人们逐渐接受了这种新的社交方式。我们能明显感觉到,现在的人际关系比以前淡漠了。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比如禁酒令让聚会时不能喝酒了,一些聚会减少了,年轻人自然也跟着减少了社交活动。另外,由于社交面变宽,接触的陌生人多了,就不能再用熟人社会的思维去对待陌生人。这些是我们现在能观察到的现实情况。

三、年轻人的社交方式是怎么发生变化的?

前面举的几个例子,展现了当下年轻人的交往方式,我们也看到了现在和过去的不同。像我们这一辈人年轻的时候,大家都不分彼此,好兄弟、好朋友、好同学之间都是抢着付钱。当然,那时候也存在边界感不清的问题,很多人有矛盾都憋在心里不说。过去还有个重要特点,就是人和人之间的社交比较少,聚会时间也少,有时候几年才聚一次,所以也就不太存在花费分摊的问题。

现在最大的不同就是从低频社交变成了高频社交,从窄社交圈变成了宽社交圈。交通发达了,高铁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飞机解决了远途出行问题。大家也比以前有钱了,再加上网络工具的普及,微信、抖音等各种社交平台,让人和人之间的社交面大大拓宽。现在的社交很多是陌生人之间的交往,而不是过去的熟人社交,所以交往规则发生变化也是正常的。

因此我有几个总结:

第一,传统的熟人社交模式正在瓦解,新的社交模式建立起来了。传统是以熟人为主,现在则以偶然相识为主,所以AA制就普及了。现在年轻人普遍接受AA制,除非是特殊情况比如过生日或重要庆祝活动才会请客。

第二,由于社交面变宽,人们的社交圈不再局限在某个区域,所以开始把经济和社交分开,这就形成了现在的社交特点。

第三,现在很多社交跟相亲有关。相亲很特别,它既是亲密交往,又是陌生人交往。因为是别人介绍的,所以容易产生矛盾。比如熟人介绍就该互相请吃饭,但陌生人见面又倾向于AA制,这就是矛盾的关键。处理得好能发展成友谊,处理不好可能直接翻脸。网上有很多这类案例,基本都是处于熟人和陌生人之间的模糊地带。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利用这种特殊关系占对方便宜,最后导致一些让人难以接受的结果。这就是目前的情况。

四、未来年轻人的社交方式

从目前趋势来看,网络社交正在成为主流,大家通过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交流,很多事在网上就能说清楚,不一定要见面。线下聚会也形成了新模式,比如事先说好吃什么、各自付钱,无论是相亲、聚会、交友甚至出席活动,都是有门票的,这正在成为一种新潮流和基本模式。

另外,现在社交面变宽了,人们经济条件改善了,对交通费、基本消费不太在意,不存在"混饭吃"的问题。但也有人利用这种情况敲诈他人钱财,这就涉及到需要建立新的社交规则和边界感的问题。我最近遇到一个例子:下雨天,一个女孩想上停着的出租车避雨,司机拒绝说"我在等乘客,你不是乘客不能上车"。这就是传统思维和现代边界感产生的矛盾。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我们需要建立新的伦理关系、边界感和社交规则,形成新的社会秩序。

但社会变化太快,家庭无法提供现成的社交规范,只能慢慢摸索建立。所以目前是一个社交规则混乱的过渡期。我们该怎么办?就是要逐步建立适应这个时代的新社交模式。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

五、结论和建议

通过我们对年轻人社交方式的分析,可以得出两个主要结论:

第一,现在的年轻人重视社交本身,在经济层面更倾向于AA制,这种"AA制"已经成为主流。

第二,在社交过程中存在着传统观念和现代观念的交错现象。比如在相亲时,还有人固守"男方请客"的传统,认为女方不该花钱,甚至期待男方送礼物。这种新旧观念的碰撞正在慢慢形成一种新的社会习俗,就是各自承担自己的开销,保持经济独立。这种趋势在婚恋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

基于这些发现,我们提出两点建议:

首先,要顺应时代发展,建立与当下社会相匹配的社交规则和方式。既不能固守过去的传统不放,也不能全盘否定传统,完全抛弃过去,否则就失去了传统的人性,毕竟社会从老一辈到新一辈有传统的概念。

其次,社会需要逐步重建新的规则。这个过程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不能操之过急。只有建立起适应当下的社会规则,才能减少社交矛盾。我们要避免两个极端:既不能停留在过去,也不能盲目照搬西方模式或少数群体的做法。社交规则的关键在于把握平衡性,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