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降压药被爆含致癌成分?长期吃还会伤肝肾?正确服用,牢记2点
发布时间:2025-07-14 22:50 浏览量:2
声明: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医学资料及作者个人观点撰写,仅用于健康科普,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若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降压药吃久了,到底会不会出问题?是不是越吃越伤?前段时间,有人说常用的几种降压药里被发现含有潜在致癌物质,一时间各种焦虑和恐慌涌上来。很多人本来就不想吃药,一听这消息,更是一粒都不想碰。
但这事儿,真有这么严重吗?吃药到底伤不伤肝肾?有没有更靠谱的说法?今天,咱们就把这事儿掰开了讲清楚。
先说最让人紧张的事:致癌。
关于“含致癌物”,说的是某些沙坦类降压药,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一种叫N-亚硝基二甲胺(NDMA)的杂质。这玩意儿在动物实验里的确有致癌风险,但,剂量差距大得惊人。
就算长期吃含量极低的NDMA的药物,风险也比天天吃腌菜还低。而且,这类药已经被国家药监局严格抽检,问题批次早就下架。吓人的是传言,不是药本身。
再说说“4种药”的事。实际上,大家说的主要是缬沙坦、氯沙坦、厄贝沙坦和奥美沙坦这几个药。它们都属于ARBs(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类降压药。
因为起效平稳、副作用少,所以才被广泛使用。问题不出在药的核心成分,而是在某些生产批次的工艺控制上。不是药出问题,是某些环节没把控好。
很多人听到“可能致癌”就想停药。但实话说,高血压本身对身体的伤害,比这些微量杂质可严重多了。长期血压高,会增加中风、心梗、肾衰的风险。不吃药控制,后果会更糟。吃药是为了保命,不是添麻烦。
那伤肝伤肾又是怎么回事?
这是另一个让人纠结的点。很多中老年人吃药前后的体检报告里,肝酶升高、肌酐升高,看着就吓人。
但得分清楚:是药物本身的问题,还是病情进展的结果。比如高血压本来就会慢慢损伤肾脏,如果不控制血压,肾功能只会越来越差,而不是药吃坏了肾。
确实,有些药物代谢时走肝走肾这条路,所以要适当监测。比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这类ACEI药物,有可能影响肾功能,但这不代表所有人都会中招。
只要医生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就能规避风险。更何况,大多数药物在合理剂量下,对肝肾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很多人以为天然的、草本的就一定安全,西药就伤身。其实这种想法太一刀切了。关键不是“中”还是“西”,而是“合不合适”。
很多时候,药物的副作用都是可以监测、可以预防、可以调整的。怕药伤肾,不如定期查查肾功能;怕药伤肝,就别乱吃偏方。
药不是毒,也不是糖。它是工具,用得对就是保护,用错了才是负担。尤其是降压药,不是今天高了才吃一粒,明天低了就停。血压波动大,比一直高还危险。真正的伤害,从来不是药物本身,而是忽冷忽热的态度。
有人说,吃了几年降压药,还是没彻底好,这药是不是没用。这个想法就像拿牙刷刷了一天,发现牙没变白,就觉得牙刷没用。
降压药不是治愈药,而是控制药。高血压这个病,绝大多数人要终身管理。不是治好了,而是控制住了。不等于没用,而是说明它在稳住局面。
不过,服药方式确实有讲究。吃对了,药物是朋友;吃错了,再好的药也白搭。
第一点要记住的是:别自己随便加减药。
有些人觉得今天头晕,可能是药多了,就自行减量或者停药;有些人血压高了,就一下子加两倍剂量。这种做法非常危险。
血压不是直线上下的,它受情绪、天气、运动甚至盐的影响非常大。药效是缓慢调整,不是立刻见效。瞎折腾只会让情况更复杂。
第二点就是:要固定时间吃药,别今天早上、明天中午、后天又晚上。
药效是有半衰期的,按时吃才能维持稳定浓度。很多降压药是每天一次,但那不是随便哪个时间都行,而是要固定,比如每天早上7点吃,那就坚持这个时间。这样血压波动才小,心脑血管才更安全。
除了这两点,还得提醒一个容易忽视的事:降压药不是一成不变的。一种药吃了五年,不代表以后还适合。
身体会变化,病情会发展。药物也在更新换代。有些人因为十年前的经验,就一直吃同一种药不换,其实早就不适合了。定期复查、动态调整,是最靠谱的做法。
某种程度上,降压药的使用,更像是一门艺术,而不是只靠数字说话的技术活。医生会根据你的年龄、体重、基础疾病、家族史、生活习惯,甚至心理状态,来决定用药方案。一种药用了没效果,不代表没用药,而可能是没用对药。
更别说,单靠药物控制血压,效果永远有限。如果每天吃着药,晚上还是大鱼大肉、烟酒不离,睡眠不足、情绪爆炸,那药效也很难发挥。药不是万能,它只是辅助。真正变好,是生活方式整体的改变。
所以,看到“致癌”两个字就不敢吃药,实在是把事儿想简单了。现代药品监管比以往更严,临床数据也更透明。不是说零风险,但远没到“谈药色变”的地步。倒是那种明知血压高却迟迟不吃药的选择,才是实打实的危险。
其实,降压药之所以被盯上,是因为它实在太普遍了。几乎每个中老年人身边都有在吃的人,一点风吹草动就容易放大焦虑。可越是这种时候,越该冷静、理性。别让片面的信息,影响到真正有效的治疗。
最后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吃降压药到底危险不危险?
真相是,它本身不危险,危险的是不吃、乱吃或者怕吃。药物是中立的,关键在于使用方式和使用态度。只要按规矩来,监测得当,调整及时,大多数人都能靠它安全、平稳地控制好血压,减少并发症,延长寿命。
别被标题吓着,也别被传言带偏。血压的事儿,真的马虎不得。与其担心药物,不如花点心思把血压控制好。那才是真正能保命的事。
参考资料:
[1]王秀丽,张敏,李恒,等.缬沙坦制剂中亚硝胺类杂质控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事,2024,38(08):872-878.
[2]李娜,胡晓春,王继红.常用降压药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及监测建议[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5,45(03):312-317.
[3]刘志远,陈建国.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的个体化治疗策略[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5,33(05):446-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