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惠帝刘盈公元前195年-公元前188年

发布时间:2025-07-14 17:32  浏览量:2

公元前195年刘邦病逝,刘盈继承了皇位,为汉惠帝。西汉第二位皇帝。

在位:公元前195年-公元前188年。

生卒: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9月26日。

年号:无。

庙号:无。

谥号:孝惠皇帝。

陵墓:安陵。

汉惠帝刘盈札记:

刘盈生徐州沛县(今江苏省沛县)人,刘盈为吕后所生,汉高祖刘邦和吕后的嫡长子(汉高祖一共有八个儿子)。

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六月,刘邦立刘盈为王太子,令守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诸侯之子在关中者,皆为太子宿卫。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二月,刘邦在定陶即位,立王太子刘盈为皇太子。

刘盈在继位前,刘邦总是想用刘如意替换刘盈。刘盈为人仁弱,不够刚毅,汉高帝以他不像自己的做事风格而不满。刘如意则不同,就连长相就如同小刘邦,做事很得刘邦赏识。

刘盈的母亲是吕后,刘邦的结发夫妻,现在是人老色衰,很少和刘邦在一起,只能管一管后宫的事。刘如意的母亲戚夫人,年轻貌美风华正茂,深得刘邦的宠爱。刘邦出行,戚夫人时常跟从,有事没事日夜啼泣,欲使刘如意代刘盈为太子。

母亲美貌,孩子做什么都顺眼。这样的事不是发生在刘邦一个人身上,大家庭都一样,看不顺眼的,怎么看怎么别扭,这是人之常情的心里反应。其实历史应该这样写:刘邦看到,刘盈没有君王的气度,做事儒弱不刚,完全没有刘如意雄才韬略和气度,基于这些原因,产生了换太子的想法。识人用人本是刘邦的强项,为女人而拥立刘盈,有损刘邦形象。

刘盈在太子的位置上,总是惶惶不可终日,尤其是皇太子的母亲吕后,殚精竭虑地维护皇太子的地位。对于威胁到皇太子地位的人,她仇恨的怒火无法熄灭,更想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对于继位,两人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刘盈的优势是嫡长子,立储有先决条件。后天条件,刘盈没有刘如意占优,尤其在母亲方面,刘盈几乎是没有胜算。美人对皇帝的诱惑太大了,此时同甘共苦激发不出春心荡漾。

吕后只好求张良出计策,张良让吕后去找商山四皓,这四个人分别是: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因为皇帝尊重他们,只有他们辅佐太子,皇帝才能信服。商山四皓的到来,吕后才有了点主心骨。

高祖十一年(前196年),英布谋反,刘邦有病不想出征,想让刘盈太子挂帅出征,商山四皓急忙阻止。原因是:太子带兵出征,有功对他的太子之位不能增加任何好处;无功反受其害,太子位不保。让刘盈带的那些兵将,皆是追随皇上打天下的枭将,刘盈带他们,无异于羊领群狼!这样他们肯定不会尽力,此去必然无功。

这里的区别就是,没人敢违背开国皇帝,而二代皇帝则不然,开国封王封地的大臣,那一个是省油的灯,他们都有独立开国的能力,只是在刘邦的压制下,才收起了信马由缰的性子。为什么每个朝代会逐步蜕变,新皇帝压不住、管不了这些权臣,是其中主要的原因。

面对刘盈的婉拒,气的刘邦骂道:“我就知道这小子不行,还是老子亲自去吧!”于是,刘邦亲自带兵出征。刘邦攻灭英布还京,病情更加严重,易储之念更强。张良劝谏,不为所动,太常叔孙通以死相谏,刘邦无奈佯作答应。在一次宴会时,已经有八十高龄的“四皓”陪同着太子刘盈入席,这使刘邦很惊讶,觉得太子已经成熟了,重立太子恐怕会导致政局混乱。此后,刘盈太子地位基本稳定了。

公元前195年,刘邦病逝,十六岁刘盈顺利继承了皇位,开始过问朝政。萧何是刘邦的老臣,刘盈惟命是从。

惠帝二年,萧何去世。按照刘邦临终的意愿,曹参出任丞相。曹参上任后,把油嘴滑舌谄媚邀功之徒全部清理,只留老老实实比较正直的人。国政的章法不予改变,前任的习惯一律照搬。安排完以后,曹参就日夜饮酒作乐。有人告诉了刘盈,刘盈内心忧虑,又不好当面责难曹参,就派曹窋 kū 前去询问,结果曹窋被曹参一顿鞭挞。刘盈招见曹参,君臣的对话,很耐人寻味,说出了一个道理。刘盈问:“为什么惩罚曹窋呢?是我让他去劝谏您的。”曹参问刘盈:“陛下自认为跟高帝相比谁更圣明?”刘盈答道:“我怎么敢跟先帝比!”曹参又问:“那你看我与萧何谁更贤能?”刘盈道:“您好像比不上萧相国。”曹参道:“这就对了。高帝与萧何定天下,制度法令非常清楚,陛下只须拱手,我们臣下只需各安其职,遵纪守法无有过失即可。”刘盈听后,说:“太好了。我明白了”。

这就是著名的“萧规曹随”,曹参为相三年,谨守萧何法度,以清静自守,用民以时,不欲扰民。无为而治的结果,社会呈现一派清明景象。

有些人总是自以为是标新立异,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整出一套一套建国方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能坚持,是怕别人说自己没有能耐?赵括也能整,他贡献的是成语“纸上谈兵”。

开国皇帝都有特殊气质和思想,后代如果不能坚持开国的思想,甚至要推翻开国的思想,垮台是必然的事。开国为什么能成功,成功一定是有其合理性的,丢掉合理性,一事无成。什么是合理,它有广泛存在的事实。

刘盈继位后,吕后开始报复戚夫人和刘如意。而刘盈是个心地善良的人,看不惯吕后对刘如意的迫害。

汉惠帝元年(前194年)十二月,刘盈想尽办法保护刘如意,刘如意也没有逃出吕后的魔掌,最后被吕后毒死。戚夫人更惨,吕后先把戚夫人贬为舂奴(钵里捣去稻米皮壳),后来下令将戚夫人剁去四肢、剜去双眼、割其舌并将熏哑戳聋,做成了人彘zhì置于厕中。过了数日,吕后令人请惠帝观人彘。刘盈见后问,乃知是戚夫人。于是惠帝失声痛苦,并使人对太后道“这种事不是人作得出来的。儿臣是太后的儿子,终究没有办法治理天下。”凡是后宫有强硬的皇后,后宫一定不会太平。

面对自己掌控不了的局面,信心受到了冲击。刘盈大病一场,从此不理朝政。

坐在皇帝位,掌控不了局面,心里受伤是必然的。面对母亲他不能不孝,内心扭曲不是常人能够理解的,如果是外人的所作所为,刘盈的心里一定会释放的。

汉惠帝四年(前192年)十月(汉惠帝三年),立鲁元公主(刘盈姐姐)女张氏为皇后。孝惠登基,吕后即以鲁元公主之女为皇后,以亲上加亲。但张氏年幼,无法成婚。此婚有悖人伦,令孝惠相当尴尬,始终无法接受。直至亡故,未近张皇后。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吕后开始进入疯狂的状态。

皇后张氏不得惠帝临幸,故一直未有身孕,吕后便又自作主张,叫张氏对外说自己已经怀孕,然后将一个宫中美人生的儿子据为己有,并立为太子,其生母却被吕后杀死。这个太子就是前少帝刘恭。

刘盈个性仁慈,由于无法接受吕后种种暴行,天天借酒浇愁而致成宿疾,最后抑郁而终。

“善不为官、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情不立事。”这些词语虽然不是出之帝王之术,而各种格言、谚语、俗语,确有极深的道理。刘盈作为普通人,绝对是好人;作为帝王,他不合格。帝王和普通人不同之处在于,不能感情用事,要用不同的心,对待不同的事,性格需要分裂。

汉惠帝七年(前188年),惠帝做了7年皇帝后,在24岁的时候就过早地死去。刘盈谥号为“孝惠”,“惠”有“仁慈、柔顺”的意思,这个谥号概括了刘盈的一生,“孝”意即孝子善于继承父亲的事业。此后,汉朝皇帝的谥号中都有一个“孝”字。西汉开国之君高祖刘邦和东汉的光武帝刘秀因为是中兴之主而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