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机器人板块有哪些催化?

发布时间:2025-07-15 17:22  浏览量:2

最近,机器人行业催化因素较多,包括政策制度落地、产业进展、头部公司资本运作等等,有机构认为: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已处量产前夕,密集催化下,板块有望保持交投活跃。

1、 商业化进展:龙头公司拿下超1亿元大单

据《科创板日报》,人形机器人龙头公司智元和宇树中标“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合计金额超1亿元。

这不是第一次中标。根据企查查数据,2025 年以来宇树与智元均拿下诸多其他大订单。

对此,机构普遍解读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加速。从中标结果来看,商业化的场景是表演展示、数据采集等领域。

2、 政策层面:工业应用领域支持文件下发

7 月9 日,工信部发布《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 年)》;

7 月10 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煤矿井下巡检机器人》行业标准。

上述文件为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场景提供了制度保障。

3、 一级市场也动作频频:收购、股东追投

7月8日,北证人形机器人标的上纬新材发布公告,智元机器人至少收购其63.62%股份,交易总金额约21亿元。

交易完成后,智元机器人将成为控股股东。这也是人形机器人公司首次控股科创板上市公司。

人形机器人龙头公司智元机器人目前估值达150亿元,拥有自主研发的“AI+轮式/双足人形机器人” 全栈技术及多场景产品线,2025年机器人出货千台目标。

7月3日,港股上市公司首程控股发布公告,子公司管理的“北京机器人基金” 追加投资宇树科技。

宇树科技为全球四足机器人龙头公司,2024年全球市占率70%(按销量,高工机器人统计)。此前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公开表示,公司年度营收超过10亿元。

4、 国、内外产业层面:智能化也有新进展

7 月 8 日,Figure CEO 布雷特在最新访谈中表示,Figure 03 制造成本已较 Figure 02 降低90%,目前已在内部启动量产中心“Bot Q”,未来计划部署 10 万台机器人。公司正推进物流场景商业落地,已实现思维链式的智能操作,效率接近人类。

7月10日,马斯克正式发布新一代AI模型Grok 4,具备多模态能力、实时联网、自然语

音及高级代码生成功能,并强调其“科学家级”推理能力。显著提升机器人的任务理解精度、执行效率及人机交互自然度,加速其从机械执行向复杂智能决策演进,有望在智能服务、工业协作等场景实现应用跃迁。

6月20日,华为开发者大会发布机器人基础模型——盘古大模型5.5,宣布新一代昇腾AI云服务 CloudRobo 平台上线。

大模型和云服务平台的上线,对机器人意味着什么呢?

在云端构筑智能,通过云端强智能赋能机器本体,只要联网上云即可实现智能。

云平台对机器人签署R2C协议,即 Robot to Cloud,与所有机器人伙伴和行业组织共同打造开放的 R2C 协议,让更多机器人本体能够高效、安全、低成本获得云上智能。华为云明确表示机器人本体业务交由机器人厂商负责,专注云上算力支持,还有助于打消合作顾虑。

机构对此高度评价,认为此举标志着国产机器人具身智能进入新格局,将吸引工业、医疗、 协作等机器人接入。

5、二级市场:10余家机器人公司密集赴港上市

人形、协作、 AMR等细分赛道头部企业密集赴港上市。

据悉,上半年共有13家机器人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其中包括极智嘉、埃斯顿、三花智控等。

其中,7月9日上市的极智嘉,成为全球首家AMR仓储机器人上市企业。该IPO为今年港股最大科技类非“A+H”上市案,公开发售获 133.62 倍认购,国际配售达 30.17 倍,创科技板块纪录。

机器人企业密集赴港上市意味着什么?

上市后获得的充裕现金,将助力企业在人才吸引、技术研发、产能建设与市场拓展各方面持续加码,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商业化落地存在超预期空间;上市公司还可能被纳入相关指数,有望享受全球科技型资金关注。

机器人为什么赴港上市呢?

与港交所提供的制度便利“18C章”密切相关。这个制度是港交所为特专科技公司专门增设的上市条款,其中收入门槛降至2.5亿港元,并设置预期市值、研发、第三方投资等要求,意在吸引更多具备高增长潜力的新兴企业来上市。相似的制度便利可以参照生物科技领域的“18-A”,孵化出了一批优秀的创新药企业。

展望三季度还有不少事件催化,诸如特斯拉二季度财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国国际人形机器人博览会等等(详见下图):

作为科技类板块,在中报季或面临“强预期弱现实”的考验,但机器人尚处于1-10阶段,产业进展、资本运作、龙头公司商业化动态……都将对板块投资情绪有积极影响,市场风险偏好维持高位的背景下,机器人板块仍有脉冲式行情的可能。投资者可积极关注,通过行业主题类ETF逢低布局。

附相关ETF:机器人ETF

机器人ETF跟踪中证机器人指数,完整覆盖机器人上中下游细分赛道的龙头公司,助力投资者一键布局中国机器人产业。其中,前十大成分股占比超50%,包含汇川技术、科大讯飞、大华股份、中控技术、绿的谐波等龙头企业,精准锚定机器人核心环节。

机器人ETF也是全市场唯一规模突破100亿的机器人ETF,是大资金青睐,且流动性较好的行业配置工具。

风险提示:以上仅作为服务信息,观点仅供参考。提及个股不作为推荐,不作为投资依据。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或承诺。ETF二级市场价格涨跌幅不代表实际净值变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述基金风险等级为R4(中高风险),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上述基金为股票基金,其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作为指数基金,可能出现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成份券停牌或违约等风险。

此外,ETF产品特定风险还包括: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等。

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法律文件,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