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给美国捐1亿,又向大陆砸670亿,被李嘉诚超过后还遭“威胁”
发布时间:2025-07-15 18:33 浏览量:2
当李嘉诚还在玩“商人无国界”的套路时,他的对手胡应湘却曾多次被界内大咖嘲笑“倒钱入海”。
一个在早期拥有着比李嘉诚更多财富的人物,为何没有选择抓住香港房地产的风口坐地生金,反而还要像个“傻子”一样向内地猛砸670亿?
细数胡应湘的一切行为,可能很难在他身上看到一丁点商人本性,也难怪他会为了国家去惹怒彼时正如日中天的李嘉诚。
或许胡应湘的个人财富永远也比不上李嘉诚,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胡老先生已经将后者赢得体无完肤...
在胡应湘尚还年幼的时候,他的父亲胡忠就已经是香港赫赫有名的“的士大王”,所以说他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也丝毫不过分。
因为彼时香港的环境问题,再加上胡应湘的家境,因此他的童年也充满着西方精英教育的理念。
如果按照常理发展,胡应湘可能也会逐渐变成一个“香蕉人”,又或者是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人。
然而,胡应湘的心中始终牵绊着一抹红色,而这一点直到他去往美国后也没有发生丝毫改变。
彼时的胡应湘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土木工程系进行过深造后,并没有选择留在美国发展,他不只是要回香港帮忙家族产业,更是因为他看到了中国大陆改革的春风。
在成立合和实业后,胡应湘帮助家族在房地产行业站稳脚跟,而他的代表作就是位于香港湾仔的那栋合和中心大楼。
乘上了风口就连猪也能飞上天,这是真理,更是当初李嘉诚“超人”称号的来源,只是对于胡应湘来说,他似乎更喜欢把目光回归祖国,而并非局限于香港这一隅之地。
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到内地投资的香港商人之一,尽管当初胡应湘看到的更多是落后和贫困,但他却坚信“中国一定可以成功”。
为此胡应湘愿意倾尽全力,只为帮助祖国尽快走上那条飞速发展的道路,他是这么想的,自然也是这么做的。
当初那个名为“中国大酒店”的内地第一家中外合资的五星级酒店,其实就是由胡应湘牵头的结果。
如果不是胡应湘牵头,李嘉诚、郭德盛、李兆基、郑裕彤等人又怎么可能愿意向内地如此大手笔的投资?
更令人震惊的是,胡应湘不止是为中国大酒店带来了资金,更是带来了一项“反商业”的经营模式——BOT模式。
在该模式下,这群港商将要出资建设酒店,并且在后续经营中只要能够收回成本,酒店就可以无偿转让给国家。
胡应湘莫不是“傻”了?绕了一大圈自己还赚不到钱,这是一个商人该有的想法吗?
没人知道胡应湘到底是怎么想的,李嘉诚等人也只能捏着鼻子认同,或许在他们看来,这场生意就算挣不到钱,但绝对能在内地挣到很多名声,而胡应湘下次也肯定不会再这么“傻”了。
然而,胡应湘可能还真就是一个“傻子”,明明他完全有能力去争夺那个中国首富的头衔,可他为了祖国却放弃了太多太多...
这趟广州之行,让胡应湘看到了内地交通网络的落后,他不由得想起自己在美国的生活。
一个大国又怎么可以没有一个发达的交通网络?如果连交通都搞不好,那国内贸易和国内发展就是空谈!
土木工程系出身的胡应湘,总是对“路”特别地敏感,于是他便直接向广州提议,要修一条广深高速公路,没钱我来出!
当李嘉诚还在靠着房地产这个摇钱树坐地生金的时候,胡应湘却在顶着大太阳考察高速公路项目的种种问题。
尽管彼时内的很多居民连自行车都买不起,但胡应湘还是坚持要把车道做成六车道,因为他确信中国迟早会有崛起的那天。
可能胡应湘真的没有猜到,日后的中国会成为交通网络第一大国,同时也是高铁第一大国,因此他的坚持也正好顺应了四十年之后的中国发展趋势。
如果胡应湘将这份眼光用在房地产上,就算他的成就超不过李嘉诚,但一定也不会差太多。
只是因为胡应湘太“傻”,他不屑于只顾着挣钱,让祖国强盛起来才是他唯一的事业。
往后数十年中,胡应湘化身“北上先锋”,在他投资的670亿总额项目中,不仅有中国大酒店、广深高速路,并且还有沙角发电厂、虎门大桥、深圳罗湖,甚至是港珠澳大桥。
之所以说胡应湘为了祖国得罪了李嘉诚,就是因为他的沙角发电厂项目,影响到了同时被称为“香港电王”的李嘉诚,而两座大桥的出现,也直接损害了李嘉诚的港口业务。
你把桥都修好了,高速路也铺好了,李嘉诚港口的船要少掉多少业务?
虽然明面上两人少有争执,但胡应湘在背地里收到的威胁与嘲讽,其中心酸可能只有他自己清楚。
从酒店到高速,从高速到电厂,再从电厂到大家,胡应湘的每一项投资都不是奔着赚钱去的。
胡应湘依然在通过BOT模式变着法给国家送钱,而他所拥有的财产甚至都不及李嘉诚的1/20。
可能当胡老先生成为特邀的第一位港珠澳大桥参观者的时候,金钱利益什么的都只是过往云烟,祖国崛起才是最大的财富。
虽然曾经也有人诟病胡应湘向美国捐款的行为,但他只是为自己的母校捐款,毕竟是普林斯顿大学培养了他。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一点胡老先生简直是典范中的典范,而他的诸多事迹也恰恰印证了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再看看那个将商人无国界体现得淋漓尽致的李嘉诚,如今人人喊打的他就算拥有再多财富,又怎能和胡应湘相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