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井忍|知是荔枝来

发布时间:2025-07-15 19:04  浏览量:2

前几天母亲发来邮件说:“快来吃西瓜吧,你老爸这把年纪,以后种不动西瓜了,今年是最后一季。”打开这封邮件的我,刚好在中国东北避暑。这个季节的东北去哪里都很舒服,虽然不及凉,还老下雨,但确实不热。其实,我在这里并不缺西瓜。宾馆对面是水果店,不起眼的小铺,深夜凌晨都有人在。他家切开卖的西瓜总是新鲜多汁,价格是日本西瓜的四分之一。但我也知道,母亲提的西瓜只是个话头。

父亲的周末菜园大概从二十年前持续至今,草莓和西瓜是全家的盼头,我也爱吃他的种的南瓜和茄子,还有菠菜、洋葱、青椒、地瓜、卷心菜。他还在业余农民的立场上忧心气候变化,说这几年天气太热,草莓不好种,反而秋葵长得挺猛的,以后只能种这种热带植物了。二十年间,收获的蔬果越来越丰富,个头也越来越大。爸爸,你太厉害了。我从小黏他,只是长大之后感觉到母亲的嫉妒心态,所以我不太敢表达这份感情,而已。

母亲的爱是日常的,所以很容易被忽略。父亲确实占了点便宜,他经常去国内外出差,带回来一堆小礼物。给母亲的手链项链化妆品当然不可缺,但最占行李箱空间的是绘本(日本各地民间故事)、娃娃、小摆件和小甜品。记得有一次他去冲绳出差,拎回来一个大纸箱,里面都是干冰和美国蓝鲸牌冰淇淋。母亲急忙把冰箱冷冻室清空腾出地方。接下来的好几周,我们的餐后甜点就吃这个。香草、草莓、薄荷巧克力、曲奇饼干味。爸爸,我爱你。

我很关心他的小礼物,但他具体干啥呢,不太清楚。他也不说。他回到家,就是一个丈夫和父亲,仿佛从不上班似的。我只知道他在一家美国公司工作,做销售之类。很久以后我有一段时间在台北上班,在新开的居酒屋认识到一位刚来出差公干的日本大叔,喝完酒顺便交换名片。他问我,您是那位吉井桑吗?我没搞清楚,对方又问我父亲的名字,然后他说,“那就对了。干我们这行的,都知道你爸”。那肯定是小圈子的事情,也有几分客套。这事儿,我没告诉我爸。

不出差,爸爸还会想办法。就像今天东北这个气温和湿度,在东京的梅雨期间,他会带荔枝给我们。他在新宿上班将近三十年,那里曾有一家很有名的水果店“百果园”,就在新宿站东口的十字路口,招牌很显眼的老铺。它之所以那么有名,是因为会摆出珍贵的水果,主要是在当时的日本特别少见的南方品种,荔枝是其中之一。我小时候的日本,其实没有这么多水果,猕猴桃没有,芒果没有,在我记忆中,山竹果也上了高中之后才吃上的。而荔枝,顶多是罐头的,我母亲没买过,看样子有点像水母一样,我也没想要吃。

爸爸带来的荔枝呢,是生的。每年一两次,他下班回家时会带一个纸袋,大小大概能放一整个吐司面包那种,从袋口突出好几根细细的枝干。“哎呀,荔枝耶!”我妈也喜欢吃这个,比我还开心。先放冰箱,吃完饭过一会,我在二楼的房间里做功课,母亲唤我下来吃甜品。她把洗好的荔枝放在玻璃小盘,一人也就七八颗。

这个荔枝的壳,是褐色的。大概是因为当时的运输冷链没有现在的好,荔枝壳被氧化了,颜色变深。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以为荔枝壳就是褐色的。但这个褐色的荔枝,剥开之后看见的果肉是半透明的,质地紧实,带有清甜的香味,美味极了。好甜呢,真好吃,吃着吃着发现,我的盘子里怎么又多了一个?抬头看见,爸爸朝我眨眨眼,他的盘子里就少了一个。荔枝不易保存,他买来的荔枝也不多,全家这么匆匆吃完几颗就没了。

这些,我都忘了。百果园也没了。我记得到疫情期间这家还在,也没见着在施工改造的样子,有一天忽然回过神,诶,百果园呢?被取代成很难看的大排档了。之所以能重新想起来,可能是因为我在东北的一家医院。其实没什么,有一天晚上突然喉咙疼痛,身体有点虚,眼睛也痒了,因为身处国外,我觉得早点反应比较好,第二天去看当地的医院。看完病,大夫说病情会恶化,让我住院休息几天,其间要去做些检查。

中国的医院人多,我从没仔细考虑过这个原因,中国本来就人多嘛,而这次想到另一个原因,那是因为中国的病人会有更多家人陪伴。比如做一个检查项目,挂号取号排队,难免要跟医疗人员沟通一番。对方也很忙,可能没有太多功夫给你解释。后面的病人和家属也着急,你一不小心就得重新取号重新排队。或许我自己不太习惯这些流程,确实感觉到这并不是病人能独自应付的任务。我回去病房跟大夫说,身体感觉好很多了,要不就不做检查了。

陪护的家属们,都散发着一个氛围。那是实实在在的“家”的味道。没有屏幕上或一些人的回忆中的那种温馨,而是很拼命的、严谨的,一种看得见的朴素纽带。中国人本来很可爱,我到现在就这么觉得。或许,我一直让自己坚持这个看法。而我在医院里看到的中国人,把自己的爱心和最善良的一面,毫不留情地为自己的家和人所表现。这时我发觉,或许一直以来,自己只不过是领受着其中多余的善意和情感而已。后来大夫没办法,让一位医务人员陪我,这样顺利完成两项检查了。

做完检查回病房,是下午三点了,从冰箱取来五颗荔枝吃。住院的第一天晚上,我打车回宾馆拿行李,顺便从对面的水果铺买来荔枝和扁桃各半斤,一共十块多钱。中国是荔枝的生产地,现在运输技术提升不少,运到东北也哪有变褐色的荔枝,若有,人家也不会要的吧。我买来的“妃子笑”,青绿底色、点缀几分鲜红色,好看得很。我们那时候,都不知道荔枝本来这么好看,还有分好几种、不同口味。但是呢,我怎么都没吃到那种香味,好甜、真好吃的那个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