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这6个人本来不可能做皇帝,却天上掉馅饼登上了皇位
发布时间:2025-05-16 01:50 浏览量:3
在中国封建王朝的权力更迭中,皇位传承往往遵循严格的宗法制度,如嫡长子继承或兄终弟及。
然而,总有些人的命运,让人啧啧称奇,他们本与皇位无缘,却阴差阳错,黄袍加身。
这真应了那句老话,时也,命也。
汉文帝刘恒刘邦的第四子,母亲薄姬,但不受宠。
吕后掌权时,刘氏诸王,人人自危,刘恒被封为代王,封地偏远。
他为人低调,谨小慎微,吕后去世,周勃、陈平等人诛灭诸吕,皇位空了出来。
大臣们商议,要选一位仁厚且外戚势力不强的君主,他们看中了刘恒,因为薄家没什么势力,刘恒本人也显得平和。
于是,代王刘恒被迎入长安,就是汉文帝。
他开启了著名的文景之治,为大汉盛世奠定了坚实基础。
原名刘病已,是汉武帝的曾孙,本是金枝玉叶,却生不逢时。
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蒙冤,刘病已一家几乎覆灭,当时他尚在襁褓,就被投入大牢。
生死一线,幸得廷尉监丙吉暗中照拂,丙吉心善,知道太子冤屈,刘病已在狱中长大,后遇大赦。
出狱后,他流落民间,尝尽疾苦,娶妻许平君,日子清贫。
谁能料到,他还有当皇帝的命?
当时,霍光废黜了荒唐的昌邑王刘贺,国不可无君,霍光想起了民间的刘病已。
这位皇曾孙,品行尚可,又无外戚,于是,刘病已从一介平民,一步登天。
他就是汉宣帝,开启了“孝宣中兴”。
唐宣宗李忱他是唐宪宗的儿子,排行十三,宫里人都叫他光王。
据说李忱平日沉默寡言,显得有些木讷,甚至有人认为他智力不高。
他的几位皇兄和侄子先后即位,穆宗、敬宗、文宗、武宗,谁也没把他放在眼里。
武宗晚年病重,宦官们开始盘算,他们想立一个容易控制的皇帝,看来看去,选中了李忱。
没想到,李忱一登基,判若两人。
他勤于政事,明察秋毫,整顿吏治,体恤百姓,史称“大中之治”,李忱也被誉为“小太宗”。
那些以为他傻的人,都看走了眼。
宋朝的皇位,自太宗赵光义之后,一直在其后代中传递,宋高宗赵构,是太宗一脉,但他唯一的儿子早夭,后继无人。
这时赵构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他从太祖赵匡胤的后裔中,挑选继承人。
太祖的七世孙赵伯琮,被选中,就是后来的赵昚。
赵昚被高宗收为养子,立为太子,最终继承大统,成为宋孝宗,这意味着,皇位在近两百年后,又回到了太祖一脉。
赵昚也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他力图恢复中原,颇有抱负。
宋英宗赵曙他是宋仁宗的养子,仁宗皇帝在位四十多年,儿子都未能长大,皇位继承成了大问题,仁宗只好从宗室中选择。
濮安懿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赵宗实,被选中,他被仁宗立为皇子,赐名赵曙。
仁宗崩,赵曙即位,是为宋英宗,据说,赵曙起初并不情愿,甚至一度称病,不愿入宫,对他来说,当皇帝或许真是个意外的负担。
他在位时间不长,仅四年就去世了。
就是我们熟悉的嘉靖皇帝,明武宗朱厚照贪玩,英年早逝,他没有留下子嗣。
皇位由谁继承?首辅杨廷和等人商议,最终选中了武宗的堂弟朱厚熜。
他是兴献王朱祐杬的儿子,当时,朱厚熜年仅十五岁,远在湖广安陆的藩王之子,就这样被迎入京城。
皇位,从天而降。
朱厚熜登基后,很有主见,为了追尊自己的生父生母,他和朝臣们展开了长达数年的大礼议之争。
这位少年天子,显示了强硬的权力手腕,他的皇位来得突然,但坐得很稳。
这六位皇帝,他们的经历各不相同。
有的从囚徒到天子,有的靠隐忍翻盘,有的是旁支入继,有的是血脉回归。
历史充满了变数,这些“幸运儿”,抓住了命运的橄榄枝,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