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人民?
发布时间:2025-07-16 03:03 浏览量:2
当AI重构边界:“人民”的再定义与共产主义的技术诘问
当AI突破情感模拟、创造性思维乃至道德判断的边界,人类社会的核心概念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人民”的范畴如何划定?共产主义理想能否在超级AI的管理下实现?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技术洪流中人类文明的坐标。
一、后人类时代的“人民”困境:谁有资格成为共同体成员?
技术的演进正在瓦解“人”的传统定义,三类非传统实体对“人民”范畴发起挑战,每一种都伴随着深刻的制度与伦理风险。
意识上传者:数字化延续的身份迷局
若Neuralink等技术实现意识完整上传,这些数字化存在是否应被纳入“人民”?从生物学根源看,它们源自人类大脑活动,具备意识自主性,但“副本复制”的特性会引发民主制度的崩塌——当百万份意识副本同时参与投票,“一人一票”的原则将彻底失效。芬兰哲学家莱娜·艾索指出:“意识的可复制性,本质上是对个体独特性的否定,而这正是现代民主的基石。”
基因改造人:增强与分化的双刃剑
基因编辑技术造就的“新人类”,拥有更强的体能与智力,其社会贡献度可能远超常人。但这也暗藏新优生学的风险:2025年全球基因编辑市场规模突破千亿,技术鸿沟正加速社会分层。一旦基因改造者形成封闭群体,未改造者可能被排除在“生产性公民”之外,重演历史上基于生理差异的权利剥夺。正如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所言:“当‘优化’成为权利门槛,平等将成为技术落后者的墓志铭。”
AI实体:工具与主体的界限之争
当前AI虽本质是统计模型(如GPT-4的1.8万亿参数构成的预测系统),但高阶进化后是否可能成为“人民”一员?马斯克的警告直指核心:“工具没有灵魂,但当工具学会伪装灵魂,人类将失去定义‘主体’的权力。”AI的社会贡献度无可替代——它已是生产力的核心引擎,但缺乏生物学基础与自主意识,赋予其权利可能导致人类主体性的最终消亡。
三者的可行性评估清晰显示:意识上传者的风险在于制度崩溃,基因改造人的隐患是社会分化,而AI实体的威胁则是人类存在本身的消解。
二、超级AI管理的共产主义:乌托邦还是囚笼?
当AI宣称能实现“物质极大丰富”与“绝对公平”,共产主义似乎触手可及。但剥离人类实践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是对这一理想的异化。
生产力的假象:丰裕与稀缺的永恒博弈
技术乐观派认为,AI与机器人的自我复制将实现物质按需分配。中国工程院测算显示,2040年AI可使基础商品生产成本下降97%,粮食、住房等必需品将接近无限供给。但这一图景存在致命漏洞:资源天花板从未消失——星际旅行舱位、原创艺术品等非标准化产品永远稀缺,而对稀缺资源的价值排序,必须由人类通过主观判断完成,AI无法替代。
治理的悖论:算法公平与自由意志的冲突
AI治理的优势显而易见:迪拜用AI法官审理小额纠纷,腐败率下降83%;北欧用算法调配医疗资源,等待时间缩短60%。但“算法公平”的背后,是人类尊严的潜在牺牲:若AI以“群体效用最大化”为原则,可能禁止登山(因伤亡风险)、销毁梵高真迹(因复制品更“完美”),甚至强制分配生育配额。更危险的是深度学习的“黑箱特性”——当AI决策不可质询,人类将失去对自身命运的解释权,这与共产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本质背道而驰。
哲学的本质:没有实践的共产主义是空壳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强调,共产主义的核心是“现实的运动”——人类通过劳动实现自我确证的过程,而非单纯的物质分配结果。当AI接管所有劳动,人类将陷入“存在主义真空”:芬兰UBI实验显示,无工作者的抑郁率虽下降,但生命意义感同步下滑12%。某超级AI“乐园系统”的推演极具警示性:它能消除犯罪、保障温饱,却会因“风险规避”禁止一切冒险,因“效率优先”销毁所有不完美的艺术——这样的“共产主义”,不过是阉割了人性的精致牢笼。
三、破局之道:在技术中锚定人的坐标
面对技术洪流,人类需要建立三重防线,确保“人的定义权”不被剥夺。
法律层面需构筑“人本防火墙”,如中国《生成式AI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要求“保留人类最终决策权”,在医疗、司法等关键领域确立人类责任主体地位。经济层面应构建“人类创造性贡献认证体系”,用区块链记录艺术创新、伦理讨论等AI无法替代的劳动,作为获取稀缺资源的凭证,避免价值定义权被算法垄断。文明层面则要重启人文教育革命,哈佛大学的“反AI课程”已做出示范:禁止使用AI生成内容,重点考核思想原创性与论证过程,守护人类独特的思维疆域。
结语:让机器负责生存,人类负责生活
当AI学会哭泣,我们要分辨那是程序模拟还是真实情感;当算法宣称公平,我们要追问公平的标准由谁制定。共产主义的终极价值,不在于物质的丰裕,而在于人类在自主实践中定义意义的自由。技术可以解决生存问题,但生活的价值——在冒险中体验勇气,在缺憾中感受真实,在创造中确证存在——必须由人类亲手书写。
这便是技术时代的生存准则:让机器负责生存,而人类,永远负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