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抢人!英国或成热门之选,1.15亿英镑人才计划能赢吗?

发布时间:2025-07-16 23:02  浏览量:2

美国人喜欢英国,问问那些焦躁不安的美国毕业生最想去哪里,英国往往名列前茅。

因此,在特朗普政府攻击美国顶尖大学并大幅削减科研经费之际,美国人对英国科技工作的兴趣激增也就不足为奇了。英国正面临一个难得的机会:吸纳那些心灰意冷的美国科学家,以及那些原本可能选择美国的全球人才。但它会抓住这个机会吗?

英国面临着竞争。今年 4 月,加拿大及欧洲的科研机构已承诺投资数千万美元资助国际人才;5 月,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呼吁研究人员 “选择欧洲开展科学研究”,并提出三年内投资 5 亿欧元(约合 5.8 亿美元)的资助计划。

而英国行动较晚:6 月 22 日,英国公布 “全球人才基金”,这是一项价值 5400 万英镑(约合 7200 万美元)的计划,旨在支持 11 名 “世界级” 研究人员及其团队移居英国,并为其提供为期五年的资助。

加上皇家学会等机构自行设立的项目,英国的总承诺金额已达约 1.15 亿英镑。

这类项目的目标是吸引未来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顶尖研究人员,但许多名气尚未彰显的人才同样备受青睐。

目前,不少美国大学正在缩减研究生项目招生名额,并冻结了博士后岗位的招聘;美国学者也透露,海外年轻研究人员正纷纷拒绝美国的工作邀约。

英国拥有吸引这类人才的一些天然优势,语言便是其一。

求职网站 Indeed 的数据显示,英语国家是美国人才对科技职位兴趣增幅最大的目的地(见图表)。6 月,美国人才对国际科学类职位的点击量中,超过四分之一指向英国(加拿大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英语国家对原本青睐美国的全球流动人才也具有吸引力:根据大学课程搜索平台 Studyportals 的数据,搜索美国学士及硕士学位的学生,大多也会同时浏览英国的学位项目。

“品牌效应” 是另一大优势。英国拥有的顶尖科研机构数量,超过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或加拿大。

有数据显示,英国学术论文仅占全球总量的 3.4%,但被引用量排名前 1% 的论文占比却达 6.1%(唯一表现优于英国的国家是新加坡)。

不过,英国的短板在于成本过高和手续繁琐。移居英国需经历漫长的签证流程,还要支付高昂的签证费及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附加费 —— 这些费用均需预先缴纳。

对一个四口之家而言,五年内的移居相关成本可能超过 2 万英镑。部分英国研究资助机构会承担申请人本人的搬迁费用,但极少涵盖其配偶及受抚养人的费用。

此外,即便是牛津大学教授的薪水,也可能仅为哈佛大学同级别教授的一半。

除了 “全球人才基金”,英国还宣布成立专项工作组,负责锁定并支持新入驻的研究人员。

目前已有讨论提出为部分研究人员提供签证快速通道,但如果连世界顶尖科学家都需为这些流程自掏腰包,他们恐怕不会选择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