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狂飙,中报先行!机器人+减速器+传感器谁在起飞?
发布时间:2025-07-17 00:10 浏览量:2
大家这两天有没有发现,人形机器人这条线,又被点燃了!
15日下午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宇树科技CEO王兴兴直接点明:“通用机器人和通用人工智能,是未来的主流方向。”他还强调,3到5年内,人形机器人将在服务业、工业、救援等多个领域加速落地。
这可不是画饼。从技术面到政策面,从订单量到中报数据,现在整个机器人产业链,确实正在从科幻走向现实。
就像我常说的,题材炒完终归要看业绩。今天就带大家系统梳理一下,人形机器人方向的三大细分——本体、减速器、传感器——都有谁中报业绩增长亮眼,底气又是从哪儿来的。
第一组:人形机器人本体方向
这类公司主要参与的是关节电机、骨架材料、AI平台等核心硬件和系统平台,业绩改善也非常明显。
比如宁波韵升,靠高性能磁材直接对接宇树G1等机器人关节电机,上半年利润暴增超87倍;再比如金田股份、远东股份,也都在磁材、线缆、电池等环节参与度很高。
还有四川金顶,人家做水泥起家,现在干上了矿山机器人,走的是“机器人+场景融合”的路线;天娱数科则是打造了跨机器人平台的智能服务系统,净利润也有翻倍增长。
第二组:减速器方向
大家都知道,减速器是机器人里的“关节骨骼”,核心度极高,但过去一直受限于国外技术。
现在不一样了。南方精工的RV轴承不仅国产替代率高,还和特斯拉有合作;德新科技通过并购切入精密减速器,也在持续上量;再比如新时达、福达股份、爱仕达这些公司,或自研、或参股,都已经把减速器布局作为转型重点。
这条线业绩增长也很有说服力,比如南方精工今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同比扭亏超2亿,德新科技也成功扭亏,说明是真正从产品进步中受益。
第三组:传感器方向
如果说减速器是“骨头”,那传感器就是“神经系统”,机器人的动作精准度全靠它。
这一块硕贝德最抢眼,不仅毫米波雷达打进了特斯拉、比亚迪,还把定位技术应用到了AI眼镜上;高德红外、联创电子则在视觉、红外感知方面深耕多年,如今也搭上了机器人的快车;芯动联科的惯性导航系统,还有康达新材用于传感器封装的树脂,也都在向产业核心靠拢。
这些公司不是讲故事,而是实打实地拿出了利润——比如高德红外上半年净利增幅预计高达7倍以上!
总结一下:
这轮人形机器人大热,并不只是一个“消息刺激”。从技术层面到应用场景,从政策支持到订单爆发,再到今天咱们梳理的中报数据,各种信号都指向一个共识:商业化拐点越来越近了。
而真正值得研究的,不是今天谁涨停、谁跌停,而是那些背后产品线硬、客户资源强、业绩增长稳的公司,正在慢慢脱颖而出。
数据已经开始说话了,你还会继续忽视这条主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