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局,特朗普输得很彻底!中国发放183张通行证,巴西硬刚美国
发布时间:2025-08-06 13:54 浏览量:1
文|七月
编辑|七月
本以为能让巴西彻底屈服,没想到特朗普才是真正的输家。
就在最近,特朗普公布了全球几十个国家的关税名单。
而在这份名单中,最令人注目的,自然就是巴西。
因为特朗普直接对巴西征收了50%的高额关税,想借此威逼巴西就范。
特朗普本以为巴西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屈服,没想到巴西的总统卢拉直接强硬回击。
甚至巴西的民众也走上街头,开始反对特朗普政府的霸权主义。
正当大家疑惑,为什么这次巴西会这么硬气的时候,一个关于中国给巴西183家企业发放通行证的消息传出。
而也正是中国的这个操作,成了巴西反对美国的底气。
最近,国际舞台上真切地上演了一出好戏,把许多人看得是目瞪口呆。
美国人扬言要给巴西部分商品加征五成关税,矛头直指人家的咖啡、牛肉等命脉产业,一副不把巴西打趴下不罢休的架势。
可万万没想到,中国反手就甩出了一张长达五年的“入场券”,给了巴西整整183家咖啡企业,这一招,准、狠、快,直接让整个牌局瞬间反转。
表面看,这是大国仗义出手,拉朋友一把的爽文桥段。
但如果我们把视线从那堆小小的咖啡豆上挪开,看得再深一层,就会发现这根本就不是一场简单的贸易摩擦,而是全球经济棋盘上一次教科书级的攻防演练。
它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如今这世道,有三样关键的“东西”,正在悄悄撬动着国家之间的力量天平。
过去美国打贸易战,仗着自己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逻辑简单粗暴:谁不听话,我立马关上大门,让你东西卖不出去,经济受损,最后只能哭着来求我。
这套路在几十年前屡试不爽,毕竟那时谁也无法替代美国市场的地位。
可这回对付巴西,这根“大棒”挥出去,却不偏不倚地打了个空。
为什么?因为巴西的身后,赫然站着一个体量同样惊人的“备胎市场”,那就是中国。
大家先看几个数字,巴西作为全球最大的咖啡出口国,每年约有800万袋咖啡销往美国,占据了美国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美国人本以为掐断这条线,巴西经济非垮不可。
哪知道就在美国宣布关税的前两天,中国竟然同步批准了183家新的巴西咖啡企业对华出口。
这183家,可不是个小数目,它几乎能把巴西因美国关税而损失的大部分产能都给消化掉。
更重要的是,这绝非孤例。
除了咖啡,中国早已是巴西大豆、铁矿石、牛肉和纸浆的头号买家。
2023年,中巴双边贸易额高达1575亿美元,中国更是连续15年稳坐巴西最大贸易伙伴的宝座。
这意味着,对巴西而言,中国市场不只是一个暂时的“避风港”,而是一个长期、稳定,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战略纵深”。
当一个国家有了这么强大的“后备军”,美国贸易大棒的威慑力就被大大削弱了。
原本可能致命的一击,轻轻松松就给化解了,甚至最难受的反而是那些突然找不到货源,面对价格飞涨的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
摩根大通都预测了,美国咖啡零售价可能因此暴涨三成。
所以啊,这第一样东西告诉我们:在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的多元化,尤其是一个可靠的战略备用市场,才是抵御外部经济压力的定海神针。
如果说经济上的“有兜底”是巴西敢于硬碰硬的底气,那么政治层面的自主选择,则是他们拒绝屈服的骨气。
这次贸易争端背后,其实还纠缠着更复杂的政治账。
巴西现任总统卢拉和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政治立场那是水火不容。
而特朗普和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却私交甚笃。
之前,巴西最高法院正在以“政变未遂”的罪名审判博索纳罗,特朗普对此多次公开声援,甚至指责巴西司法是“政治迫害”。
紧接着,美国财政部还宣布制裁主导审判的巴西大法官。
这简直就是赤裸裸地插手他国内政。
在这种背景下,那50%的关税就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了,它带着浓浓的政治施压味道,赤裸裸地想要干涉巴西的内政和司法主权。
面对这股压力,巴西总统卢拉的表态异常强硬,他公开表示:“我们不会再受美国经济绑架”,“美国不是我们的唯一”。
这种罕见的强硬,可不是一时冲动。
它反映了以巴西为代表的许多新兴大国,在全球事务中渴望更大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一种普遍心态。
过去,不少国家在处理对美关系时,往往会选择妥协,用经济利益去换取政治上的平稳。
但卢拉却不这么干,他清楚地知道,一旦在主权问题上退让,换来的只会是对方变本加厉的干预。
他之所以敢于做出如此硬气的政治抉择,正是因为那第一个“东西”,也就是经济上的后备市场给了他充足的底气。
看吧,经济上的安全感,直接就转化成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所以,这第二样东西告诉我们,经济独立是政治自主的根基,当一个国家不再被单一经济体“拿捏”时,它在国际舞台上才能真正挺直腰杆。
如果说前两样是摆在明面上的招数,那么这第三样,则是在水面之下悄悄进行的,一种更深层的变革,金融“去风险化”。
长期以来,美元是全球贸易的绝对主宰。
这意味着,任何国际贸易都几乎离不开美国的银行和清算系统。
这也顺理成章地成了美国实施“长臂管辖”和金融制裁的“撒手锏”。
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清醒地意识到,过度依赖单一货币体系的风险有多大。
中巴之间的合作,早就超越了简单的商品买卖。
今年4月,两国央行就签了协议,推动在双边贸易中直接用各自的本币结算。
简单来说,就是巴西出口商把大豆卖给中国,可以直接收人民币。
然后巴西人拿着这笔人民币,可以在中国市场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通过货币互换协议换成巴西的雷亚尔。
这种做法的好处显而易见:首先,它绕开了美元,大大降低了美元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也避免了被美国金融系统“卡脖子”的可能。
其次,它提升了贸易效率,还省了不少交易成本。
对企业来说,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这种“去美元化”的尝试,就像是在美国主导的金融高速公路之外,又悄悄地修了一条备用通道。
虽然目前这条通道上的车流量还无法跟主路相比,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构成了强大的战略威慑。
除此之外,巴西手上还握着一张鲜为人知的王牌——铌矿。
这种稀有金属是制造航空航天发动机和高强度合金的关键材料,全球超过九成的产量都集中在巴西。
这张牌虽然轻易不会打出,但它却构成了巴西在极端情况下进行战略反制的雄厚资本。
这第三样东西揭示了一个更深层的趋势:未来的全球博弈,将不仅仅是商品和市场的较量,更是货币、标准和战略资源的较量。
谁能率先建立起更具韧性的多元化金融和供应链体系,谁就能在未来的不确定性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这场“咖啡风波”,看到的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美国输了,中巴赢了”的结局。
它更像是一个生动的缩影,预示着世界经济运行规则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
美国发现,传统的关税大棒,在一个已经深度多元化的世界里,效力正在递减,甚至可能反噬自身。
巴西则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中等强国如何通过灵活的外交策略和稳固的经济后手,在超级大国的压力面前赢得尊严和主动。
而中国,则通过开放市场,不仅稳固了自己的供应链安全,更是在无形中重新定义了全球贸易的“引力场”。
这盘大棋,玩法已经悄然变了。
未来,真正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不再仅仅是它能把商品卖给谁,而是它拥有多少个战略选项,它的经济、政治和金融体系到底有多强的韧性。
参考信息:
界面新闻:《巴西将美加征关税诉至世贸争端解决机制,小布什政府曾被判败诉》2025-08-06
参考消息:《中国批准更多巴西咖啡公司对华出口》2025-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