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零工,成为了一种不可避免的新趋势

发布时间:2025-05-20 12:48  浏览量:1

打零工,本来是一种边缘的就业方式,

如今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新趋势。

在核心的城市圈里,有一些好听的名字:

自由职业、灵活就业、一人公司等等;

在城乡结合的制造业园区,就是用一些朴素的名字比如「打零工」。

本质上,是一种更灵活的组织形式,对冲更加分散和不连续的市场订单

在江苏昆山的电子工业园区,

每天有数万名工人通过上千个劳务中介涌入工厂,

80% 的万人工厂,招募的都是「干几天就走」的零工。

根据有关民间团队的调研显示,

中国制造业派遣工已经达到 4000 万人,

占从业人员的 31.12% - 每 3 个有 1 个是零工。

而且这个趋势正在蔓延。

制造业的零工化,说到底,

是企业和个人的双向选择。

在制造业的生产环节,

机器替代了中等技能岗位,

只剩下包装、分拣这类低技能环节。

这种低技能、精细活儿,机器干不了,

但一天重复干 1000 个,人又会倦怠受不了,

这种是个人就能干、同时又流动性高的岗位,

雇佣零工就是最佳实践了。

在制造业的市场销售环节,

是分淡旺季的。

旺季订单多,用工量也多。

淡季订单少,就不需要那么多工人了。

叠加目前的外貌情况,订单波动非常剧烈,

大洋彼岸那边的关税政策一天几变,

客户都会延迟下单,所以企业订单也各种大波动。

如果绑定了各种劳动合同、社保,

那人力资源的环节根本适应不了这种快进快出。

生产服务业也给了制造业企业非常大的灵活度,

这就是各种劳动中介公司和招工平台。

企业发布需求后,最快 2 小时就能匹配到工人。

就好像「滴滴用工」一样,日结,工人即时满足。

工人会觉得,零工日薪比正式工要高 30%,

没有社保,但是拿到手里的钱多。

「干满一年多攒2 万元」。

大部分打零工的人本来就来自农村,

不要社保,只求多拿点钱。

企业获得流动性极高确定性极高几乎没有任何负担的人力资源,

日常成本降低,降低员工数量没有任何人力资源成本。

简直是双向奔赴!

预计到 2030 年,

制造业零工占比将突破 40%。

不仅制造业这种劳动密集型行业,

知识型行业也开始采用零工制。

北京的一家科技公司,已经采用零工模式,

招聘兼职的软件开发者,鼓励使用 AI 编程生产,

提交代码到指定的代码仓库,

然后由全职员工审查代码。

公司使用问责制,全职员工负责审查和验收兼职开发者的代码,

最后并入代码到主仓库。

为什么能这么做?

因为一个软件 20% 是核心架构代码,

这个必须由全职研发级工程师来完成。

剩下的 80% 代码,是各种执行细节,

由一个全职软件开发者,深刻理解产品需求,

并且创造出「技术层面的需求」,

再由 AI 编程,或者是兼职软件开发者(也可以用 AI 编程)来完成。

AI 编程很快,再由兼职者来审查和验收代码级别的细节,

再由全职者来审查和验收技术层和功能实现层,

最后并入主代码库。

零工经济提供了便利的同时,

也会引入很多风险。

比如 47.8% 的零工未缴纳任何形式的社保,

女性和农村户籍工人的参保率更低。

外卖骑手已经由国家监督大型互联网平台在逐渐缴纳社保,

但这些中小厂却很难有效行动。

同时对人力资源本身来说,

高度细分的低技能岗位,

做多了人容易废、容易摆烂、容易变成一个没有思考能力的机器,

碎片化用工,单纯用时间换钱能换到几十岁?

人老了怎么办?干不动了又怎么办?

又没缴纳社保又没有复利效应。

我之前在《多略·个体转型小白书》里,

奉劝过城市里做灵活就业的同学,

《灵活就业就是临时维持生活,那怎么逐步走上正轨?》

这其中介绍了从灵活就业走上正轨的 7 个步骤

Step 1: 勇敢降低负债和开支

Step 2:找到一个打算深耕的职业方向

Step 3:在你打算深耕的职业方向上灵活就业

Step 4:学习专业技能,攀登专业树

Step 5:用低价换来更高技能的工作机会

Step 6:努力胜任工作,持续做出业绩

Step 7: 以新身份结识更多人脉,持续发挥你的兴趣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