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落是新长城

发布时间:2025-08-06 15:58  浏览量:1

李明顺。连续创业和投资者。下面是在他口述基础上,程苓峰做增删提炼。所以聪明话都是李明顺说的,蠢话都是我说的。

1

全球化,分主动和被动。

2019年美国对中国提高关税前,我们是主动全球化。但关税战一打,我第一次觉得,新时代开始了。2025年再打关税战,逼中国企业走出去,不止是寻找新市场替代美国,也是把生产环节布到当地,做当地居民,不是单纯的把人家当阳澄湖。

被动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是主动全球化的十倍。因为主动全球化,是扩张。被动全球化,是生死。

中国人不得不在当地扎根,融进去。从今天的中国人出海,变成将来华人的本土化。从一个人过去,把钱寄回来,到举家搬迁,落地生根,甚至变国籍,说当地的语言,好像今天新加坡的周受资,泰国的他信,马来的郭鹤年。

这不止是经济的扩张,更是文化的迭代。过去几千万华人主要在东南亚和美国,但这一波,会覆盖所有地方,包括非洲、欧洲、拉丁美洲。

种族的凝聚力是刻在人基因里的,华人在全球,不会像沙子被风吹就散开,而是无形中形成一股合力。一个全球化企业,到美国就用美国人,到墨西哥就用墨西哥人,到埃及就用埃及人。中国企业到了每个国家,就会用融入当地的华人,他们本来是孤立的,但从此跟中国这个母体结合了。

中国还没成为世界工厂之前,华人在东南亚可以掌握70%以上的经济命脉。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有了比亚迪和宁德、TikTok和deepseek、鸿蒙系统和 AI 芯片之后,华人网络的能量还应该有指数级的增长。

这个往外走的势能,反作用力给到中国企业内部。既然触角要生长,那心脏必须更强,头脑必须更清醒。所以你必须有不可替代的技术内核,必须持续进化,否则对外的控制力会减弱。不要像过去几十年到中国的外企,被本土企业打败了。

昂撒人本来在英国,但后来占住美国、加拿大、澳洲、新西兰,形成五眼联盟。拉丁美洲曾经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这两个几千万人口的欧洲国家,一直影响着人口十倍的地区,成为这些人精神上的母国。

墨西哥一个电信大亨,大部分财富就放在西班牙。因为拉美社会动荡、国力弱,但西班牙和葡萄牙稳定、发达。未来中国也可能这样。chinese 在欧洲,跟在美国有个区别,他们不换身份,不换护照,就算已经到了二代三代。或者做个家庭组合,老婆拿欧洲护照,老公拿中国护照。他们认为中国护照的power无可替代。

我们在全球配置资源,但我们不是美国人,也不是新加坡人,也不是日本人,在文化上,我们还是有祖国认同,我们是 chinese。

曾经大英帝国被称为日不落之国,明天的华人网络所在之处,也永远有太阳照耀。长城是防御,而日不落网络是融入全世界。如果把长城理解成力量,那日不落网络毫无疑问是全球化时代的力量。

美国打关税战,只有中国硬杠。然后意大利的总理去美国了,西班牙的总理来中国了。有个西班牙的部长说,父母离婚,但小孩还是想跟父母一起,都不要分开。但很快,西班牙就经历了一次十年一遇的大停电,包括医疗、交通等基础设施。

这种大事情,要考虑谁有动机去做,谁有能力去做,谁最终受益。这三点连起来,就很明显。把一个不听话的国家电力搞瘫痪,其实是战争行为。

技术即安全。比电力更厉害的是数据库、银行系统、电信,欧洲大部分用的是美国人的,它可以随时对你颠覆性打击,不动刀兵,但更有摧毁力,零成本的摧毁力。

中国人这几年搞国产替代,所有美国人的东西都备份。但除了中国,基本上没有第二个国家能这样干。所以最终中国的国产替代,可能成为很多国家的第二选择,尤其南方国家。

所以未来的技术是要讲“主义”的,你到底姓蒋还是姓汪。当然最好兼容,只要兼容,就是我们的胜利,因为霸权失去了控制力。

兼容是最优选择,但退而求其次,还有第二选择,就是穿越。两套系统之间就算隔离,但中间会有桥梁,桥梁屏蔽掉风险,把价差慢慢抹平。

比如 AI 芯片,虽然被管制,但有一些通过新加坡和迪拜还是过来了。市场还是长期有效的调节工具,水永远从高处往低处流。每场危机背后都蕴藏着改变,危越大,机越大。

2

以前中国人出海是保守的。

去欧美的人,先拿学位,再找个工作,按揭套房子,再入籍,再培养二代,按部就班。去亚非拉的人,先开餐厅,再开超市,再开酒店,还有加油站,四件套。再后来,就是依靠中国的供应链,用几分之一的成本杀遍全世界。

昂撒人不一样,他们坐在华尔街或硅谷的办公室里,俯瞰着地球仪,做任何想做的事。国境线对他们来说不是鸿沟,而是资源和市场的随意组合。

但今天中国人也这样了,我们从“中国制造”进化成“华人创造”。并不只是从中国本土复制出去,而是跟昂撒人一样,俯瞰地球仪,该怎么干怎么干,甚至创造新品类、新品牌。还学会了拿昂撒人、高卢人、日本人做前台的马仔。

出海分两种,一种是国际化,一种是全球化。国际化是单线条的,把你的产品卖到国外,但全球化是网状的,它是俯瞰的思维。

站在北京,你会想,怎么在长三角、珠三角、大西南之间搭配资源。站在新加坡,你会想,如何在中国、越南、印度之间搭配资源。站在硅谷,你会想,如何在欧洲、美洲和亚非拉之间搭配资源。

就是把各个国家的土特产找出来,给它们做搭配,做最有效率的生产,还分担风险。任何国家都是有土特产的。就算缺点,倒过来看就是优点。

中国特别卷,结果就是成本很低,可以采购,卖到外国去。这是中国产品出海的最强动力。

我投资的一个公司,把拼多多上的爆款,卖到全世界去,第一年200万美金,第二年涨了100倍。

另一个公司,把中国造的钢结构房子,卖到美国去,几十万美金,在硅谷建这样一个东西可能要一年,中国是三个月,以后可能只要一周。

再有割草机器人,把中国的机器人和AI的能力结合起来,卖到美国去,他们很喜欢,可以省下雇老墨的钱。

这个事,需要很强的落地服务的能力,就是跟地头蛇合作,强龙不压地头蛇,我们宁愿做小股东,大家相敬如宾。

我们在日本设立一个叫robot bank的公司,用中国的技术,拿到日本去卖,以后把它套壳,卖到其它国家,它们会觉得这是土生土长的日本品牌,而日本的土特产是“品质”,信誉好。

套壳会成为基本操作,表面上,你很难看出来这是中国人在背后。现在很多资本去欧美,比如做风投,那个名字一听觉得是本土的。

美国的土特产,肯定是资本,它可以随便印钱去买别人的东西。 Meta市值1 到 2 万亿美金,字节的业绩不比Meta差,没上市,估值是三千亿,打了个大折扣,就没享受到美国的好处。不管香港还是哪里,流动性弱很多,很难支撑起字节这么大的量。

但如果我们在创业第一天,就做好平行架构,就能享受到美国的土特产。

每个国家,我们都会放经营实体,大家是平行结构,是单纯的贸易关系,不是谁控制谁。从第一天开始,实体之间是剥离的。

利润,该放哪里就放哪里,每个环节都获利,同时分担风险。比如中国的成本是五块,那从新加坡买过去是六块,再卖到硅谷是七块,再卖给最终消费者可能是八块。

中美脱钩带来的变化,美国要把之前这条高速公路砸烂了,既然砸烂了,那你必须自己修条新的,必须重新构建相互之间的关系链。

美国是老关系链的老盟主,它从上到下有顶层设计,作为链主去分配利益。 但现在中国人必须自己玩,自己修路造链。权力害怕真空,新链条需要新链主,中国人自己必须顶上去,所以逼着中国人,去生出全球化配置资源的思路,盟主的思路,领袖的思路。

以前,只有极少数大厂才有这个需要,但今天,所有中国企业、中国人,都忽然必须想这个问题。这是中美脱钩给中国人的大礼。

出海还有个作用,用空间换时间。 出海去到更大的空间,辗转腾挪,在这段时间里等待,要么国内经济周期的问题理顺了,要么中美之间的斗争出个结果,靴子落地,然后大家踏踏实实面对新局面。

3

中国有人类历史上最强的制造业,这个基础加上移动互联网、AI、新兴的资本,大家化学反应,会产生新物种。

中国有全球最大的内需市场。我们为14亿自己人生产,成本已经降到最低,再为剩下65亿人生产,卖到全球,成本更低。 但单凭大规模制造,不会有质变。

香港有几十年,都是中国与全球转口贸易的集散地。曾经中国生产一个产品是10块,香港卖到全球是100块,赚到大部分钱。中国的制造业没赚到红利,却成就了香港的阶段性繁荣。

移动互联网兴起,让贸易商消失,集装箱贸易变成包裹贸易。全球的个体买家在网上下单,全球最大电商亚马逊有300万供应商,最少有150万是中国供应商,沃尔玛的供应商有至少一半来自中国,所以中国人自己搞出来temu、TikTok、SheIn、速卖通。

跨国界的包裹贸易,让中国的供应商知道客户是哪个国家哪个城市的人,有什么偏好,习惯。过去集装箱贸易需要等上一个月才知道的信息,现在包裹贸易每小时就得到。 电子商务变成c2m,柔性生产。大数据给制造业带来了解用户、改善生产和降低库存的机会。

在智能硬件的制造上,中国优势相当强。今天硅谷的智能硬件公司,如果没有中国的合伙人,如果没有在深圳设office,连磨具都很难做出来。

几乎所有智能硬件,都跟中国制造有密切关系。小米这样的制造商以及中国的资本,已经通过投资和经验输出,渗入到硅谷智能硬件产业。

不止有中国制造,更有华人创造。在软件方面,硅谷有大量来自中国的工程师,他们职位虽然比较低,但其实把控着核心技术。

华人智商高,但不善言辞。印度人情商高,博得老板欢欣,做着取巧的事,帮助敢于冒险的白人管理华人工程师。 不过新一代的硅谷华人已经看到了机会,尤其是这一批85后和90后,甚至00后,有高学历,更自信。

中国有最大的统一的内需市场,有一批科技业的前辈在资本、管理、资源上支撑,新生代的华人工程师具备全球视野,他们敢走出来。 这几个条件相互融合,化学反应,产生了无数的新创业。

美国提高关税,毫无疑问会推动中国企业加速全球化。中国企业正在化整为零,换上新马甲,融入全球的生态当中,形成新的服务能力。我们要顺应趋势,捕捉这些机会,帮助我们的企业和人融入全球的商业、贸易、投资、还有生活。

4

出海分两类,一类是去亚非拉,是改造,因为我们对亚非拉有代际优势。一类是去欧美,是融入,因为没有代际优势,需要向他们学习。

有个朋友,大厂出来,选融入这条路,在欧洲做了个新品牌,不是把中国的东西出口到欧洲,是在当地做新东西出来,完全本土化。

欧洲其实不在乎中国人,目前这个阶段,因为俄乌战争,不喜欢中国人。他们觉得,如果没有中国跟俄罗斯做生意,俄罗斯不可能坚持这么久。

所以欧洲这个生意,我朋友永远不露面,露面的都是伙伴,都是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

他在欧洲做的事跟“美”有关系,比较高端,这个事在中国还不现实,因为咱们一半以上的人口还没到这个阶段。 欧洲有些美的东西,是因为要到富二代、富三代才有心情去关注美,才有足够的钱赞助。逐渐有文化的积淀,有能打动人的东西。

在中国、美国、欧洲这个光谱,欧洲最松弛,中国人节奏太快,像机器一样卷,美国在中间。

印度和非洲,更多是躺平,而不是松弛。松弛不是躺平,有很积极的一面,会一直做事情。

在欧洲,如果一个CEO要拿1000万欧元的年薪,是公认不道德的。但在中国和美国,不会批评他,大家都觉得正常。

马斯克想在德国建超级工厂,有人游行反对,说我们不要“技术殖民”。但在中国,大部分人觉得马斯克是超级英雄。

做全球化对人是个大改变,你不得不因环境而改变,包容性更强,对很多东西,以前觉得不可接受,现在都见怪不怪,历史的成见会被打破,逼着你空杯心态。

以前我觉得墨西哥是个黑社会窝,乱七八糟,但去了之后会校正,有新认知。只要你不出格,在一个相对固定的线条上生活,是没问题的。

我身边很多出海创业者,骨子里是东方人,东方是种文化,文化是很复杂的东西,很难一两句话说清楚,但又无处不在的塑造着人。

但同时,我们表面上又在经历着西方的逻辑,主要就是市场经济下的规则,其实商业就是规则,规则是简单的,容易遵守的。

骨子里的文化,跟外面的规则,复杂的和简单的,都在我们身上融到了一起,很像今天的中国。

体感很重要。你到那个环境里,真正跟人交流,而不是看书看视频就够了。我几乎一半时间在全世界跑,自己租一辆车,开到哪里就看到哪里,随时停下车,体会当地人的生活,理解他们的历史。

为什么很多人强烈反对lgbtq,因为他们有体感。假如你在奥运会上亲眼看到,一个自称为女子的男人去参加女子比赛,你会非常反感。

如果你是马斯克,儿子变性,而且被哄骗着签了文件,那你也可能把家或者公司搬到其它地方,然后发誓杀死woke 病毒。

创业者,大部分是被好奇心推动着,想去深度的经历这个世界。

有个朋友给我讲个很好玩的事,曾经剑桥大学是不招女生的,女性也是不能骑自行车的。只要你骑车,就不能穿裙子,而只能穿裤子,但女生只能穿裙子,不能穿裤子,女性穿裤子骑车,被看做淫荡的行为。

那时之所以女人只能穿裙子,原因之一是裙子不方便,欧洲的传统裙子有大大的裙摆,给女性造成人为的束缚。 所以自行车的出现是女性权力运动中一个特殊事件,女人可以骑自行车,对男女平等是标志性的事件。

文明往前走的这个动能,其实就是尊重个体,从古典自由主义开始就是这样,它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现在的生育率下降,也跟女性的觉醒有关系。生产力发展了,男性力量的重要性就降低了,而女性脑力的重要性、包容的重要性就上升了。

但任何事都不能过,像美国的新自由主义,过于强调个体自由,有一百多种性别,把这个搞成一种不可争论的正确。所以 trump 出来,要回到传统的自由主义。

今天欧美的问题,感觉是自然的衰老,但它们的制度本身还有纠错的能力。所以古典自由主义复兴,把它往回掰一掰。不能过分,正是中国人的智慧。但你看,昂撒人也有。

这是«中国人的大航海»连载之 5。


当下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要掀美国的桌子,东亚大陆要掀地中海的桌子, crypto 要掀国家的桌子,AI 要掀人类的桌子。我们要在这技术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四浪叠加的乱世里杀出一条路。

一代人的天命。这是商鞅的时代,吕不韦的时代,妲己的时代,还有始皇帝的时代。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乱世的尽头,将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新世界。

程苓峰。2006 年引爆“80后”,2012 年引爆自媒体,前腾讯两栖总监,《腾讯悟空》作者。 加我微信,告诉我你的故事,你的想法,怎样破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