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运到世运”③丨公园城市里的Party

发布时间:2025-08-06 18:36  浏览量:2

———————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灯光绚烂,音乐激昂。

“天府之檐”渐次亮起,成都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开幕式全要素彩排如期举行。场地搬进了成都的城市空间,串联起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与市民生活场景。

以金色银杏叶为灵感的舞台,依托开阔的湖景、绵延的绿地和无界的场地,打破了传统场馆的物理边界。城市的天际线在落日余晖中勾勒出壮丽轮廓,晚霞成为最宏大的天然幕布,波光粼粼的湖面与葱茏草地则化作灵动的背景板。

从2023年青春飞扬的大运会,到2025年个性绽放的世运会,成都一路成长。这一次,这座公园城市又将如何展示其生态智慧、人文温度、蓬勃张力与无限潜能?

↑成都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开幕式全要素彩排。摄影 马骥

市民离世运有多近

1981年,首届世运会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举办。作为非奥运会项目最高水平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它被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称为“二级奥运会”。

虽不似奥运会家喻户晓,世运会却拥有独特魅力。在成都,它褪去了神秘。市民离世运有多近?街头巷尾,转角之间。

答案源自成都精心打造的30个“世运空间”。以“世运知识角”“世运轻展厅”“世运微广场”三级展示空间,把赛事文化“搬”到家门口。即便此前对世运所知不多的市民,在散步逛街间也能轻松打卡互动。赛事走出赛场,融入城市肌理。

无论是城市微场景,还是世运会场馆设计,都展现出赛事已无痕融入城市生活细节。去年,巴黎奥运会将凡尔赛宫、埃菲尔铁塔化为赛场;如今,成都让公园城市变身世运场馆。

并非为世运会专建的“天府之檐”,成为开幕式的场地,观众与舞台浸于湖光天色中,松弛而从容。兴隆湖畔,通过对场地方位、高差、朝向等因素细致考量打造出的沙滩场馆,利用既有设施减少对环境影响的湖滨场馆,成为沙滩手球、龙舟、皮划艇马拉松等赛事的独特空间。自然、城市、舞台,山水、科技、体育,浑然一体——人在城中,城在园中,赛在景中,正是城市生态与人文生活亲密嵌合的写照。

生活不在别处,赛事就在身边。公园城市办赛,就是让赛事体验如逛公园般惬意。

“中国方案”的底色

绿色低碳办赛,如今已成全球趋势,中国是重要推动者。从2008年北京的“绿色奥运”,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首次实现“碳中和”,我们探索出一套绿色办赛的“中国方案”。

关于绿色低碳办赛,成都也是参与者、推动者。

在成都这座公园城市,各类公园数量超1500个,天府绿道总里程突破9000公里,串联起公园、小游园、微绿地等多级城市生态体系,将绿色铺展到人们“家门口”。清晨浣花溪的太极江湖,午后东安湖的露营天堂,夜幕下锦城湖的荧光夜跑,公园里的生活美学恰是“绿色世运”的生动预演。

如今,兴隆湖的碧波成为龙舟竞渡的赛道,天府公园的葱茏草地化身攀岩的舞台,公园城市正无缝转化为世运赛场。

↑兴隆湖湖滨赛场。

绿色成都,不止于生态,科技产业同样为世运植入一抹绿意。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型显示、绿色氢能等新兴产业加快壮大,人形机器人、群体智能、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积极发展的背景下,氢能助力自行车、降温“黑科技”、捕蚊“猎手”等“成都造”亮相世运会,为赛事服务注入创新活力,让“绿色世运”充满科技感。

依托举办了大运会的优势,成都世运会27个竞赛场馆(场地)中,有18个为既有场馆局部功能调整、9个依托湖泊公园临时搭建,没有新建场馆。场馆改造充分利用多元化技术手段,比如简阳文体中心游泳馆就集雨水收集回收、中水回收处理、中央智慧控制等技术于一体,成为低碳办赛的鲜活实践。

本届世运会,拥有公园即赛场的生态底蕴,前沿科技赋能赛事保障的产业支撑,以及大运经验的系统升级。从场馆设计、赛事部署到交通能源,皆以务实举措践行绿色承诺。低碳基因嵌入城市绿色转型脉络,折射出共享可持续的“蓉光”。

“绿色世运”背后,矗立着一个生机勃勃的绿色成都。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自觉,让这座城拥有了更绵长的后劲潜能。

让“人”端坐中央

城市的核心是人。世运会折射的万千气象,落脚点在人身上。

“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是对个人价值的发现与肯定。世运会同样以人为本,其项目更具趣味性、参与性。道不远人,小众即大众,跑酷、拔河、轮滑等项目,更能与人们产生共鸣。

“滑水还有点好耍,武术格斗不得假打,摩托艇骑起潇洒,打会台球耍会高雅……”世运会推广曲就透着“我上我也行”的亲切感。它的诞生初衷亦如此——向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们发出邀请,加入这场城市“运动游戏”。这份崇尚个性与休闲的人本基因,与成都这座“休闲之都”的精神内核深度契合。

以人为本,需将赛时“流量”转为长久“留量”。从“世运进校园”到“全民健身,运动赶集”,盛会塑造城市生活方式,让运动不只是插曲,而是生活的韵脚,赛事得以点燃全民运动激情。

曾在伯明翰世运会勇夺3金1银的中国蹼泳运动员舒程静感叹,“成都是一个热情包容且多元的城市,世运会期间将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窗口”。赛事,是城市底蕴的自然流露,呈现出市民昂扬的生命状态,以及相匹配的胸怀和气度、眼光和视野、智慧和韧性。

体育改变世界的力量,正源于人的自由奔放、全面发展。一个社区运动场能折射整座城市的价值观,一场盛会可预见文明演进的方向。办赛、营城、兴业、惠民,这是“以赛营城”的逻辑,其终点,永远是“人”端坐中央。因而,办赛就是烟火日常的一个绚丽时刻。

公园城市办赛,运动魅力在于摘金夺银,更显现在晨练者舒展的眉梢,奔跑者轻盈的步伐,投篮者扬起的嘴角,还有整座城市绵长的呼吸里。在赛事中展示,在运动中释放,世运与成都正进行着一场双向滋养、共生共荣的对话。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说,你我皆为星辰之子,每一个细胞都书写着整个宇宙的历史,当你凝视自己,也望见了宇宙的轮廓。公园城市,运动无限。一场大赛的万千气象,蕴于市井烟火的坚韧蓬勃,和每个人的自我实现之中。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李晓亮

编辑 赵瑜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