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问消费贷贴息
发布时间:2025-08-07 09:35 浏览量:2
文: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首席宏观分析师 张瑜
联系人:陆银波 韩港
报告摘要
7月31日国常会“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据我们不完全统计,2024年来至少有四川、重庆、杭州余杭区3地开展个人消费贷贴息,其中四川实施时间早(2023年9月开始,延续至今)、范围广(全省范围)。我们关注6个层面的问题。
Q1:补贴谁?补贴什么?
三地均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个人消费贷进行贴息,但实践各不相同:据四川省政府、重庆市商务委员会、杭州市余杭区财政局:四川限定购买的商品品类(汽车、电子产品、住房装修、家电家具4类);重庆限定购买的商户(在限定的家装、家电、家具、厨卫等行业领域商户);浙江余杭则对申请的人群作出限制(从低保边缘户到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万元的家庭)。
Q2:贴息标准如何?
多在1.5%左右。如四川省为1.5%,重庆市初始标准为1.5%,后提升至2%,杭州市余杭区为不超过1.5%。作为参照,当前消费贷利率多在3%以上,参考新浪金融研究院的整理“目前市面上低于3%的消费贷几乎已销声匿迹…以中国银行为例…最高额度50万元的‘随心智贷’…贷款利率3.0%起。”
Q3:流程是什么?
主要是居民先与银行签订消费贷合同,发生实际消费后,提交材料申请,审核通过后予以贴息。详细流程见正文。
Q4:钱从哪儿出?
主要为地方财政资金,例如:1)四川,贴息资金由省与市县按8:2比例负担。2)杭州市余杭区,财政贴息不超过1.5%,其中省级财政承担60%,区级财政承担40%,其余部分由余杭农商行让利承担(要求贷款贴息后利率不高于3%)。
Q5:如何确保资金用途?
以四川为例,至少包括三个维度:1)居民端,在申请贴息时,需提交材料证明消费用于指定用途;2)银行端,加强审核,留存材料接受审计审核;3)监管端,多层级审核。详见正文。
Q6:效果如何?
观察四川,据四川日报“目前(2025年4月),已完成2轮消费贷款贴息,累计兑现财政资金近6000万元,涉及消费贷款超40亿元,惠及2.7万人次”。2024年,四川省居民消费贷净增量(即贷款余额增量)为1335亿元,40亿/1335亿≈3%,即贴息对个人消费贷的影响体量可能较小。
但从客观数据上看,政策实施首月(2023年9月),消费贷余额增速从7.2%提升至8.1%。政策支持的汽车、家电、家具等重点商品消费多有改善。
风险提示:政策搜集不完备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六问消费贷贴息
7月31日,国常会提及“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本文关注此前地方有哪些实践。
据我们不完全统计,2024年来至少有3个地区开展个人消费贷贴息,包括:四川全省(2023年9月开始,至今已是第四期,期限为今年4-9月)、重庆市(2024年7-12月)、杭州市余杭区(2025年开始实施),我们重点关注6个问题。
(一)补贴谁?补贴什么?
三个地区均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个人消费贷进行贴息,但实践各不相同:
1)四川省对购买的品类作出限制。居民贷款购买汽车、电子产品、住房装修、家电家具耐用品时可以申请贴息,且必须是省内常住居民在四川省内的线下门店购买。
2)重庆市对购买的商户作出限制,重庆支持居民“旧房装修、局部换新”,贷款贴息需要在“银行业金融机构限定的家装、家电、家具、厨卫等行业领域商户”进行。
3)浙江余杭则对申请的人群作出限制,申请者需为“从低保边缘户到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万元(不含低保、低边及特困家庭)的家庭”,其从余杭农商行申请的“共富”系列贷款可申请贴息,该贷款既可用于消费也可用于经营。
(二)贴息标准如何?
贴息标准多在1.5%左右。如四川省贴息标准为1.5%,重庆市初始标准为1.5%,后提升至2%,杭州市余杭区为不超过1.5%。作为参照,当前消费贷利率或多在3%以上,参考新浪金融研究院的整理“目前市面上低于3%的消费贷几乎已销声匿迹…以中国银行为例…最高额度50万元的‘随心智贷’…贷款利率3.0%起。”
三地多对补贴上限、单人申领次数作出限制:1)四川省,贴息时长1年、单笔贴息不超过3000元、每人最高申领两次;2)重庆市,贴息时长1年、贴息金额不超过2000元,每人限一次;3)杭州市余杭区,每户家庭每年贴息上限为9000元。
(三)贷款流程是什么?
以四川省为例,参照《四川省消费贷款贴息操作指引》,个人消费贷贴息的步骤是:居民与经办银行签订消费贷合同→获得贷款资金、按照要求购买指定商品→居民向经办银行提交材料申请贴息→经办银行审核→向市(州)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审核通过后,市(州)财政部门一次性将一年期贴息资金拨付给经办银行→经办银行按利息实际支付进度分批抵扣贷款利息。
(四)钱从哪儿出?
主要为地方财政资金,例如:1)四川,贴息资金由省与市县按8:2比例负担。2)杭州市余杭区,财政贴息不超过1.5%,其中省级财政承担60%,区级财政承担40%,其余部分由余杭农商行让利承担(要求贷款贴息后利率不高于3%)。3)重庆市,未明确资金来源,但明确了资金总量为1000万元,用完截止。
(五)如何确保资金用途?
以四川省的实践为例:
第一,居民端,需提交材料证明资金用途,在申请贴息时需提交“①申报人本人的银行卡消费POS单或支付凭证等;②抬头为申报人本人实名的四川地区发票,并由消费者在发票背面背书“该商品已通过XX(银行机构)申请贷款贴息”;消费者与借款人应为同一主体;收款人与开票商应为同一主体...”,且需要签署承诺书确保资料真实可信,一旦发现作假行为将取消申报资格,情节严重者依法依规处理。
第二,银行端,需加强审核、留存材料。“(经办银行)需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利用不正当手段骗取贴息、不符合补贴条件申报贴息等情景”。同时做好各类资料留存管理,配合接受“四川省财政厅或其委托的机构对贴息情况进行的审计、审核及绩效评价”。
第三,监管端,多层级审核。贴息申请需要经过:经办银行审核→地市(州)财政部门审核→人民银行市(州)分行审核→若审核通过,市县财政部门向经办银行拨付资金→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审核→四川省财政厅据实向各市(州)财政部门一次性拨付补贴资金。
(六)效果如何?
受限于数据,我们主要观察四川省的政策效果:
从官方口径看,据四川日报“目前(2025年4月),已完成2轮消费贷款贴息,累计兑现财政资金近6000万元,涉及消费贷款超40亿元,惠及2.7万人次”。2024年,四川省居民消费贷净增量(即贷款余额增长量)为1335亿元,40亿/1335亿≈3%,即贴息对个人消费贷的影响体量可能较小,但从客观数据上看,政策实施首月(四川首次推行消费贷贴息是在2023年9月,此后该政策一直延续),消费贷余额增速从7.2%提升至8.1%。
从消费数据看,自2023年9月四川省开启第一批消费贷贴息后,汽车、家电等消费客观上有改善,家具类消费降幅收窄,但建筑装潢类仍然偏弱。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8月4日发布的报告《【华创宏观】六问消费贷贴息》。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