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午睡的6大误区,无论多大年龄,建议尽早避开
发布时间:2025-08-07 10:01 浏览量:1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数据与权威指南结合个人观点撰写,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欢迎关注、收藏。
很多人以为,反正是睡觉,午睡怎么都行,但其实,午睡这件小事背后,也藏着不少健康的大问题。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午睡方式不对,轻则影响睡眠质量,重则可能干扰血压、心脏功能,尤其对中老年人来说,更不能马虎。
很多人觉得白天有机会多睡会儿是件好事,尤其是退休以后,时间充裕,有时候午觉一睡就两个小时,甚至到了下午三四点才醒。
但其实,研究发现,午睡时间一旦超过1小时,尤其超过90分钟,反而可能让人醒来后更疲惫,还会打乱晚上的睡眠节奏。
从生理机制来说,人的睡眠分为几个阶段,如果午睡睡得太久,就容易进入深度睡眠阶段。
醒来时处于“睡眠惰性”状态,头昏脑涨,反应迟钝,对老年人本来就缓慢的身体代谢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一般建议,午睡时间控制在20到30分钟之间为宜。
“吃完饭,打个盹”,是很多家庭的日常。
但如果刚吃完就马上躺下,很容易出现胃胀、反酸,甚至加重胃食管反流的风险。因为吃完饭后,胃正在积极地“工作”,这个时候立马躺平,胃部压力大,还可能影响心脏供血。
尤其是中老年人,本身消化功能就比年轻人慢,再加上如果平时有高血压或心血管问题,饭后马上睡觉可能还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建议饭后先在屋里缓缓步、散散步,坐一会、站一会,等大约半小时后再考虑午睡。
有些人中午午休没有床,比如办公室、沙发上、桌边,就喜欢趴在桌子上或枕在沙发扶手上睡一觉,觉得方便又舒适。
可事实上,长期趴睡会压迫胸腔,影响呼吸,容易让心跳加快、供氧不足。
尤其是对于颈椎和腰椎不好的人,趴睡的姿势更容易加重不适,甚至出现手麻、头晕、肌肉酸痛等问题。
有研究指出,长时间趴睡还可能影响眼压,增加视疲劳,对原本眼睛就容易干涩的中老年人来说,并不友好。
最理想的午睡姿势是仰卧,实在没有条件,也尽量选择靠椅背、支撑好的姿势,而不是趴着睡。
有些人一到中午就觉得“该睡了”,哪怕脑子还清醒、身体也不觉得累,也会逼着自己闭眼入睡。这样勉强午睡,不但难以真正休息,反而可能让人更焦虑,甚至影响晚上的睡眠节律。
其实,午睡是一种“顺其自然”的调节方式,如果你当天上午精神状态好,中午不困,也可以不睡,用闭目养神或安静休息代替。
强行午睡,不但效果不好,还可能扰乱整个生物钟。
身体会告诉你什么时候需要休息,我们要学会听身体的“信号”,而不是被习惯牵着走。
很多人喜欢躺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打盹,觉得“挺惬意”。但电视的声音、画面切换频繁,会干扰大脑进入深度放松状态,虽然闭上眼,但大脑其实并没有真正休息。
长此以往,反而影响午睡的质量。
而且电视光线刺激、音量突变,也可能让神经更兴奋。午睡应该在一个安静、光线柔和的环境里进行,这样身体才真正能“断电”休息。
尽量避免卧室里开着电视睡觉,即使是午睡,也要给身体创造一个安静、放松的环境。
今天中午睡一个小时,明天不睡,后天又突然睡到下午三点……这样的作息不稳定,身体很难建立起规律的节律,会导致生物钟紊乱,进而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甚至出现白天越来越疲劳,晚上越来越清醒的恶性循环。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规律的作息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一环。如果午睡成了“随性而为”,反而打乱了整个睡眠体系。
建议大家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段午休,比如午饭后半小时开始,睡20到30分钟。长期坚持,身体会逐渐适应,睡得更快、醒得更轻松。
午睡时间控制在20到30分钟之间。
饭后休息半小时后再开始午睡。
睡姿选择平躺或靠椅背,避免趴睡。
创造安静、通风、光线柔和的环境。
午睡时间尽量固定,每天规律作息。
如果不困,可以选择闭目养神代替睡觉。
咱们上了年纪,最怕的就是“习惯了错误,却不知道”。
午睡本是个修养身体的好习惯,但很多人却因为一些看似小的细节,反而让身体越来越累。其实,生活中很多健康问题,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日积月累的“坏习惯”酿出来的。
健康,从不将就。愿我们都能好好睡觉,好好生活。
个体体质差异大,本文仅为科普信息,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如有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正规医疗机构医生。
【3】《老年人日常生活行为与健康研究进展》,《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4年第43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