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颗“晨星”闪耀黄渤海
发布时间:2025-08-07 22:53 浏览量:3
日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山东省2025年度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建设试点名单》,黄渤海新区烟台冰轮换热技术有限公司、烟台正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成功入选。至此,该区省级“晨星工厂”总数已达82家,这一指标在全市乃至全省皆名列前茅。
“晨星工厂”是以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合为驱动,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企业全流程进行数智转型和价值重塑,具备技术引领、模式创新、集成协同、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等特征的新型智造工厂,对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有着重要意义。烟台黄渤海新区积极响应号召,依托自身良好基础,持续推动区内工业企业朝着数智化方向提档升级,呈现出“晨星”闪闪、加速“数智”赋能的蓬勃发展局面。
经过多年发展,黄渤海新区构建形成高端化工及新材料、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大主导产业,正在加快培育新型储能、特色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企业超过500家,这为全区的“晨星工厂”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以此次新入选省级“晨星工厂”试点名单的11家企业为例,它们与全区“5+2”现代产业体系高度契合。其中,烟台艾迪艾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烟台弗润德机器人有限公司、烟台东德氢能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凯格瑞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烟台冰轮换热技术有限公司、烟台新科钢结构有限公司等均在装备制造方面各自拥有特色产品。它们的组团上榜,也折射出全区高端装备制造业整体实力。
通过“数智”赋能来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是“晨星工厂”建设的一个重要初衷。以烟台艾迪艾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为例,针对传统工业机器人人工装配效率低、产品一致性参差不齐、柔性生产能力不足等痛点,该公司计划通过“晨星工厂”建设,以13套工业机器人构建4个模块化装配单元,部署视觉引导系统实现“+0.01mm”精密对位,集成MES系统实现工艺参数动态优化,实现工业机器人本体装配的数字化升级。
经过初步测算,进行“数智化”升级后,其产品单机装配时间可降低50%,不同机型生产切换时间由4小时压缩至15分钟,同时还实现了100%的数字采集覆盖率,提升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省级“晨星工厂”并非“数智化”升级的终点。根据山东省的分级管理体系,其上还有省级“炬星工厂”、国家级“炬星工厂”等称号,与之对应的是更高的“数智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