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来中国?中美刚谈完,特朗普就变脸,称不会花19小时飞到中国,除非中方先让步
发布时间:2025-08-08 14:18 浏览量:1
据环球网报道,当地时间8月5日,那位极具话题性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接受《CNBC》专访时,就访华一事再度抛出令人咋舌的言论,他直言“不会花19小时飞到中国,除非中国先让步”,好家伙,这一下可把中美关系这潭水搅得更浑了。
美国财政部长和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这次表态,那可是把自己“利益至上”的商人本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他说得那叫一个直白,要是中方在贸易谈判里能实质性让步,促成协议签署,那他年底前就访华;反之,这19个小时的飞行,他觉得毫无意义,直接拒绝。这哪像是一个国家领导人该有的外交表态,分明就是在菜市场讨价还价的小商贩,把访华这么严肃的外交活动,当成了逼迫中国就范的筹码。
回顾特朗普这一路走来对访华的态度,那简直就是一部“变脸大戏”。刚上台那会儿,那叫一个积极,就职演讲里信誓旦旦地宣称“100天内访华”,还多次强调中国是“重要贸易伙伴”,访华都快被他列入“紧急行程表”了。可谁能想到,随着中美关税谈判陷入僵局,他的态度就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一会儿以“中方邀请过期”为由否认寻求双边会晤,要求中方“重新邀请”;一会儿又释放“期待见面”的信号,这反复无常的劲儿,真让人捉摸不透。
这次他把访华和贸易协议强行捆绑,深层动机可不少。从国内政治角度看,美国军工、高科技产业对中国稀土材料依赖程度那叫一个高,据相关数据,中国掌握全球60%的稀土加工能力,美国防部40%的稀土靠中国供应呢。特朗普这么做,就是想安抚国内这些企业,让它们觉得政府在为它们争取利益,避免企业因为供应链风险,把不满情绪发泄到政府头上。同时,大选前经济压力大,他把谈判僵局甩锅给中方“不妥协”,试图转移国内对他政策失误的批评火力。
在国际博弈层面,特朗普一直想维持自己“赢家”的形象。在他心里,访华就得带着“胜利果实”,以一种高高在上的“赢家姿态”来,这样才能满足他那极度膨胀的个人声望追求。而且,现在欧盟、日韩等盟友对美国关税政策一肚子火,他得让这些盟友看到中美还有谈判空间,稳住自己所谓的“国际领导力”,不然盟友们都跑去中立了,他这“大哥”还怎么当。
特朗普(资料图)
再者,特朗普这人对聚光灯的依赖程度超乎想象。访华要是能达成“历史性协议”,那绝对是他政治履历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能帮他稳稳塑造“全球交易大师”的人设。要是啥都没捞着就跑来中国,他会觉得自己颜面扫地,这和他“绝不输阵”的性格完全相悖。
面对特朗普这一系列操作,咱中国的立场可是坚定得很。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强调,中美交往得遵循“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坚决反对把元首会晤和具体议题挂钩。中国从来不会把“访华”当作谈判筹码,也绝不会接受这种胁迫式的无理条件。在经济上,中国持续推进与其他市场的多元化合作,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外交上,邀请各国政要出席活动,展现开放姿态。就像2017年特朗普首次访华时,中国也是坚持“先谈共识、再定行程”,这次同样不会因为特朗普的施压,就放弃自己的核心利益。
特朗普这“条件式访华”的表态,在国际上也引起了不小的震荡。在稀土供应链方面,一旦中美谈判破裂,美国高科技产业成本必然飙升,军工产能都可能受到冲击,毕竟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在盟友体系中,欧盟、日韩这些国家看到美国这么对待访华这件事,对美国的外交可靠性产生怀疑。要是中美长期这么对峙下去,说不定会加速区域国家“去依附化”,推动全球经贸格局朝着“多极嵌套”的方向发展。从全球化角度看,特朗普这种逆全球化的思维,和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鲜明对比,这场博弈,某种程度上也是两种全球治理观的较量。
特朗普(资料图)
总的来说,特朗普这次表态,就是他个人极端外交风格的体现,也暴露了美国在中美实力变迁过程中的焦虑。短期内,可能会让双边关系更紧张,但从长远来看,中美经济深度依存的现实,以及全球治理的客观需求,终究会促使双方回到理性对话的轨道。中国要做的,就是保持战略定力,开放合作的大门随时敞开,但面对“胁迫外交”,也绝不退缩。毕竟,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美之间的交流合作,意义远超一场谈判的输赢,找到一条共赢的道路,才是对全球都有利的正确方向。咱们就拭目以待,看特朗普接下来还会搞出什么新花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