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仁冒名潜伏军校,旧疤暴露真实身份

发布时间:2025-08-09 14:44  浏览量:3

1950年的重庆,西南军政大学里,一个平常的秋天,档案室里却掀起了一场暗流。负责政治教育的王玮科长在整理学员资料时,发现一份河南籍学员的档案。名字叫“刘毅”,自称是1949年随国民党部队起义投诚的新兵。但当王玮看到那张脸、左眉熟悉的旧伤疤时,心里的警铃立刻大作。他隐约记得,十年前八路军的叛徒刘子仁也是河南人,同样留着那道疤,难道竟是同一个人?

王玮随即让人把“刘毅”叫来。门一开,他瞪着那道伤疤,毫不犹豫拍桌大喊出真名,气氛紧张到拉满弦。刘子仁哪经得住,直接瘫倒。王玮一早就是他的旧部,这一喝叫,把刘子仁那些年心虚和逃避全抖了出来。当场上铐,被交保卫科,案件直接上报。

这事很快惊动了河南省的高层。吴芝圃,曾险些命丧刘子仁手下,如今已是河南省长,他果断签字,将刘子仁押送开封受审。往事一下子冒上心头,冤冤相报,这一串人物的命运就此翻转。刘子仁的审判,是一段旧账的彻底清结。

事情还得往前看——1940年冬天,豫皖苏边区大雪纷飞,局势特别复杂。八路军内部,保安司令耿蕴斋和副旅长吴信容先后离开防区。两人本都是抗日干部,但耿蕴斋心气高,嫌军权被削,带队回老家萧县。吴信容认为自己该提拔,不服新旅长,带了个营直接撂摊子。俩人背景相似,又是同乡,干脆捆成了一股绳。

彭雪枫司令员当机立断,给第十七团团长刘子仁发密电,要他监视二人,情况不对就直接武力解决。表面上,刘子仁回电说保证完成任务,结果他暗地里却操起了另一件事。他私下给耿蕴斋通风报信,还提醒他们有人要“劝降”不成就要动手。耿蕴斋气得撕信骂娘,吴信容更火爆,当场拔枪打灯泡。

只可惜,边区领导吴芝圃亲赴前线调解,还让刘子仁设酒宴准备抓人。刘子仁却反手提醒对方“宴无好宴”,抓捕计谋泡汤,反叛计划一步步成真。后来他们三人深夜合谋,想抓吴芝圃,还盘算着投敌。刘子仁自己也没闲着,乘政委和主要干部不在,私下命手下抓捕团部骨干,软禁六十来号人,准备逐步“清洗”异己。

关押干部那晚,张宝善带人冲进宿舍,梅汉芳等人枪口下被拖出来。众人被押往高墙碉堡,外面全是机枪盯着,谁想跑下场肯定凄惨。副团长周大灿见势不妙,还安慰大家说要想办法逃出去,把消息传出去。

机会果然来了。凌晨时分,油灯灭了。侦查兵去添油,一分神,被梅汉芳一把抢了枪。屋里一阵骚动,机枪直接开火。混乱中,十几人带伤突围。周大灿拼命救人,自己却倒在乱枪之下。

突围干部及时赶回,彭雪枫啪地一拳拍桌,立即发起反击。讨伐队杀入刘子仁阵地,“叛军”立马作鸟兽散。刘子仁连夜逃到商丘,归顺日伪。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又摇身成为了国民党军官,继续浑水摸鱼。

那些被称兄道弟的同伙,也各有下场。吴信容并未真正投敌,还算留了一些底线。后来他在一次军官聚会突发事件里丧命。耿蕴斋则被赶下台,解放后回家耕田,却也没能善终。

而这一场内乱,引发了更大风波。豫皖苏根据地被削弱,日军趁机推进,彭雪枫最终在几年后作战中牺牲。后来的1949年,刘子仁换了新身份,装作河南农民混入“起义队”。天以为眼,办法再多也难逃一劫。

铁证一摞摞地摆在面前,那道左眉旧伤终于出卖了他。法庭调查,受害者亲自上台作证,村民控诉他曾引日军扫荡乡亲,恶行历历在目。

1950年11月5日,开封西郊,刘子仁伏法。彼时旧仇新恨,全部终结。聚散离合,个人命运和大时代命运注定无法分割。一出大戏尘埃落定,各路人物各归其位。

文章图片取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