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95岁抗战老兵许宝同的忠诚答卷:少年参军冒死背回副营长
发布时间:2025-08-11 01:17 浏览量:4
午后的阳光在95岁抗战老兵许宝同胸前的军功章上流转,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这位抗战老兵的一生,镌刻着永不褪色的忠诚印记——在战火纷飞的年代,15岁的他因年龄不足被拒参军,却以赤子之心坚守抗战阵地;在枪林弹雨中,冒死背回牺牲的副营长,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国大义;如今虽至鲐背之年,他仍挂念“我为国家贡献很少”,一直感念党的恩情。那段浸透着热血与忠诚的红色记忆,历经岁月洗礼,依然鲜活如初,永远铭刻在许宝同的心间。
为什么要当兵?
——“只要革命需要,再小也是战士”
1930年4月,许宝同出生于博兴县兴福镇兴许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45年1月,抗日战争的烽火正炽,年仅15岁的许宝同听到征兵号召后,立即跑回家对母亲说:“娘,我要去当兵打鬼子。”少年许宝同语气坚定。母亲含泪劝阻:“儿啊,你才多大,家里就你一个男娃……”但是许宝同早已下定决心,最终与同村五六个青年共同踏上了参军之路。
然而,参军之路并不顺利。到了三里庄,由于许宝同年龄太小、身材瘦小,招兵班长看到他直摆手:“娃娃,你这小身板连枪都扛不动,怎么打仗?”就这样,许宝同被退回到县里。
这位倔强的少年没有放弃,成了区中队的一名“还不如步枪高”的小战士。因为年纪太小,他更多的是帮助部队传递情报、站岗放哨。
入伍第二年,许宝同在通信班工作表现突出,一年内两次立功,被推荐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年龄虽小,报国志坚”。“那时入党都是保密的,尽管在一个班,战友们都不知道我已入党。”提及这段经历,许宝同很是骄傲。
战斗中最令您惊心动魄的事?
——“攻打炮楼时,我冒死背回牺牲的副营长”
在高密的一次战斗中,许宝同所在连队奉命攻打西北城门楼。这是一场硬仗——一个连只有4门炮,每门炮仅配发4发炮弹,每发炮弹都弥足珍贵。
由于装备落后,远距离射击难以奏效,战士们只能抵近作战。“大家顶着敌人的密集火力,硬是把交通沟一直挖到城墙根底下,让炮口直接对准目标。”许宝同回忆道。
许宝同说:“当时我和副营长在交通沟内,副营长摇动电话指挥各连作战。四连连长是南方人,他们一直沟通不畅。”“我去四连当面指挥!”副营长在情急之下喊出这句话,随即纵身跃出交通沟,朝四连跑去。不料敌人有封锁,副营长在敌人的机枪声中踉跄几步,不幸中弹牺牲。
“看到副营长倒下了,我在交通沟里失声痛哭,但我不能让战友留在战场上。”许宝同回忆道。等枪声暂歇,许宝同手脚并用爬到副营长身旁,硬是用瘦小的身躯,将高大的副营长背回后方。
“我那时个子很矮,副营长个子高,我背不动啊!我的衣服都被血浸透了,只能背着、拖着、拽着往回挪动。当时心里就一个念头——一定要把副营长带回家。”许宝同几度哽咽着说。
对现在的生活有何感触?——“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好生活,党的恩情比海深”
战争年代,许宝同从一名普通的战士成长为优秀的排长。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先后担任通信员、警卫员、弹药手等职务。无论任务多么艰巨,他都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完成使命。
许宝同参加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舟山战役,每一次战斗都是生与死的考验,每一次冲锋都彰显着革命战士的赤胆忠心,淬炼着他的意志,见证着他的成长。
“这是渡江战役时颁发的,这是淮海战役纪念章,还有‘五四慰问’纪念章和解放奖章。”许宝同向记者逐一介绍这些承载着革命记忆的珍贵勋章,每一枚奖章都被擦拭得熠熠生辉。这些奖章不仅记录着他的战斗足迹,更铭刻着无数战友的牺牲和奉献,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
1958年复员回乡后,许宝同始终保持革命军人本色,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如今,年近百岁的他生活幸福,儿孙满堂。他常深情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好生活,党的恩情比海深。现在孩子们孝顺,我吃得饱、穿得暖。”说到动情之处,许宝同眼中闪烁着泪光,声音颤抖:“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为国家做的贡献太少,国家现在还这么照顾我。党和人民始终没有忘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