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五大服务包浇灌“产业雨林” 独角兽们茁壮成长

发布时间:2025-08-12 21:03  浏览量:3

8月11日下午,宝安区海纳百川大厦A座六楼培训室内气氛热烈,一场特殊的企业座谈会在此举行。座谈会上,《深圳市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行动计划(2025-2027年)》被深入解读,瞪羚、独角兽企业代表提出的人才保障、场景对接等诉求当场得到回应。

当16家宝安瞪羚与独角兽企业代表在掌声中接过牌匾,光因科技、蓝鲸智联、汉诺医疗等高成长明星企业,勾勒出宝安这片制造业热土上生长出的新图景——胡润《2025全球独角兽榜》和《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5》显示,4家企业入榜全球独角兽、数量深圳第三;7家企业入选中国独角兽、数量深圳第二;获评瞪羚企业71家、数量深圳第一;另有28家宝企获评潜在独角兽、种子独角兽。

▲宝安区瞪羚、独角兽企业获授牌。

在全球制造业竞争加剧的当下,宝安如何孕育出如此规模的瞪羚、独角兽群落?答案藏在诸如海柔创新、小阔科技等企业的生长轨迹里。

产业雨林:瞪羚和独角兽生长的沃土

走进宝安,便如同置身一座“创新热带雨林”。这里拥有31个完整制造业大类、5.7万家制造企业,能实现“一天找齐上下游,三天做出产品”;更构建起从27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到81家境内外上市公司的全链条梯队,71家瞪羚企业数量全市第一,28家潜在与种子独角兽蓄势待发。

海柔创新的成长轨迹正是这片雨林的生动注脚,2016年,10人的创业团队选择扎根宝安,看中的正是“世界级先进制造城”的产业聚合能力——从机器人本体研发到核心算法测试,区内产业链一站式满足需求,如今这家企业员工达1700名,在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落地1500多个项目,2200项知识产权覆盖仓储机器人全领域。

“宝安的奇妙之处,在于传统制造与新兴产业的化学反应。”小阔科技创始人尹阔的感受颇具代表性,这家从60平米公寓起步的企业,依托宝安完整的日化产业链,让“参半”牙膏3年跻身线上销量榜首,2025年更以102.61亿元品牌价值入选中国品牌500强,而支撑这种化学反应的,是宝安连续7年以“一号文”支持制造业的定力,以及“20+8”产业集群战略下的精准布局。

五个服务包:精准滋养企业成长

座谈会上,宝安区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反复提及的“五个服务包”,正是宝安培育独角兽的核心引擎之一。今年,宝安在全市率先推出政策、诉求、金融、空间、场景“五大服务包”,用系统化思维为企业“减负、搭台、加油”。“五大服务包”如同雨林中的阳光、雨露与养分,精准滋养企业不同生长阶段。

▲宝安区瞪羚、独角兽企业座谈会现场。

政策服务包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今年,宝安成立“民营经济(企业)服务中心”和“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心”,形成覆盖全区、直达园区的“1+10+N”三级服务网络;依托虚拟数字人“企业服务店小二”、亲清政企服务直达平台,会计、财税、政策申报等数据化服务实现“一键触达”。2025年上半年,宝安迭代政策服务包,通过企业画像技术主动匹配政策,举办50余场银政企对接会、政策宣讲会等,让82家企业兑现惠企政策资金7606万元资金。

诉求服务包以快于“商业周期”的响应速度破解企业难题。“2天完成20个工作日的股权变更!”海柔创新的经历成为政企协同的范本,在推进美元融资的交割关键期,宝安区企服中心连夜协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宝安监管局,一对一辅导材料,为企业美元融资打通“时间通道”。宝安这种“不过夜”的响应机制已通过诉求服务包制度化:重点企业诉求由部门“一把手”督办,复杂问题提级至区领导协调,2025年上半年办结率达94.3%。

金融服务包为企业注入“精准滴灌”的资本活水。宝安引导基金的“耐心”成就了云豹智能,这家半导体企业获B+轮投资后扎根宝安,如今估值达12亿美元。全国首个湾区产业并购服务中心在宝安诞生,联动超千亿元产业基金集群,提供“全周期服务+政策赋能”。今年“石岩湖乐投荟”路演吸引146家机构参与,撮合融资超151亿元。小阔科技霸占2024年牙膏线上销售第一的宝座,背后正是近10轮融资的强力支撑。座谈会上,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介绍的“专精特新专板”让企业振奋——宝安157家企业入驻该专板,数量全市第一,为登陆资本市场铺路,正如某投资机构代表所言:“宝安的金融服务,不止于‘给钱’,更在于‘陪跑’。”

▲今年3月,湾区产业并购服务中心在宝安成立。

空间服务包让企业“扎根”不“漂泊”。小阔科技7年5次搬迁仍选择回归宝安,背后是空间服务包的支撑。宝安依托国有产业空间动态台账、67场供需对接会等,建立产业空间匹配全流程跟踪服务机制,确保企业空间诉求“当天有响应、5天有结果”,定期跟踪空间匹配成效。截至目前,促成5家企业承租8.12万平方米物业,越洋达科技在燕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找到2.8万平方米场地,龙电华鑫租赁燕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1.9391万平方米。更关键的是“降成本”行动——通过解决园区租赁价格偏高、水电乱收费、违规分摊加建转租等“五乱”问题,为辖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一流产业空间环境。

▲宝安常态化举办空间供需对接会。

场景服务包让创新技术有了“试验场”。截至目前,宝安区企业服务中心主办的“周五供需对接日”已举办26场,为990家企业撮合20亿元交易额,海柔创新通过对接会与欣旺达等知名企业达成超千万元合作,其箱式仓储机器人在真实场景中完成技术迭代。更具魄力的是,宝安将397平方公里全域开放为“城市实验室”:影石创新的无人机在宝安马拉松赛场实测跟拍,AI剪辑功能迭代周期缩短半年;2025年起,全区每年开放100个应用场景,推出1000项新技术,让企业技术从“纸上蓝图”迈入“实地验证”。正如座谈会上某无人机企业代表所言:“政府敢开放场景,我们就敢投入研发。”

可以说,宝安的服务早已形成“全周期陪跑”模式:初创期,蓝动精密获“归国人才创业包”,首条产线建设由专班跟进;成长期,海柔创新通过“周五对接日”获订单,参半借深澳交流会打开东南亚市场;爆发期,云豹智能获引导基金加持,正浩创新通过湾区并购服务中心推进海外工厂收购。

如今的宝安,“产业雨林”仍在持续扩容,数据显示,宝安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库企业超200家,上市储备企业800余家。

正如宝安一位创业者所言:“在宝安,你只需要专注创新,剩下的交给这片土壤。”

从一场座谈会的掌声,到无数企业的成长故事,宝安证明:当政策有精度、服务有温度、生态有厚度,独角兽的批量涌现,不过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这片“产业雨林”,正不停孕育着下一个奇迹。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祖兰 通讯员 王醒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