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讲,真正的修行,最后就是一个路子

发布时间:2025-05-20 17:31  浏览量:2

南怀瑾讲,真正的修行,最后就是一个路子:行愿。行就是修正自己的心理行为。愿是发愿。

除了行愿,他还讲到见地,修证两个方面。见地,修证,行愿是修行的三条路。见地就是见解,智慧的领悟。修证是做实际功夫,修定。

但是老人家最后强调行愿的重要。说没有行愿,见地是不会透彻。行愿不到,功夫也不会进步。就是天天打坐,但是心理变化不大,宁静没有加深。

行愿,就是时刻检查自己的心理,是善是恶,有没有贪嗔痴慢疑,然后想办法一点点改正。我一直以来走的也是这个路子。

后来我个人想做功夫时,发现杂念太多,专注不了,索性,从针对思想开始。就慢慢观察这些欲望啊,烦恼啊,研究深层次原因,然后慢慢解决。有很多时候用的都是平时我们容易忽略的方法(Bai fo 忏hui 持zhou hui向),但是诚心做,真管用。

现在各种直播,各种视频,各色人出来吹牛讲学的挺多的。大多是学了一点空的理论,或者学了国外传回来的东西,然后觉得懂了很多就开始讲。可是可以看出,他们有自大,认为自己已经了不起;有愤怒,如果有人说他不好,立刻开怼;要么很急切,生怕别人学不好一样,痛心疾首的。

说明什么?人心里都有烦恼,都有不平,只是我们检查不出来。总以为自己已经是好人了,实际上只是相对好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还有什么问题,心理上有什么疙瘩没解开。专业术语叫结使。

南怀瑾还经常说,坐下来修定的目的是什么?静下来后,正好观察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心念。只有那些烦恼解决了,你功夫才能进步。比如他经常提到,今天做了一件好事,晚上做功夫就不一样。

见地,很多人知道空空空,幻幻幻。真正遇到事情了呢?是火冒三丈还是焦虑沮丧?所以要真正的从实际心理下手,空谈没什么用。只是显得自己很了不起似的。

另外,发愿,最开始可以有口无心地念念几句话。如果想进步,还有走心,不能只是走形式。

心理学上也分,精神分析,行为心理,人本关怀。很多时候光分析不行,还得让患者去重复一个行为,最后才真正改变过来。当然,有人本关怀最好。

很多词不敢说,如果以上内容不违规的话,评论区我再补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