唏嘘!华人老板举家移民加拿大,大几百万被掏空!
发布时间:2025-08-13 15:25 浏览量:1
很多年过去了,关于移民到底值不值得,谁也给不出一个同样的答案。一个人带着一大家子,早早就把所有的希望托付于远方。2011年,国内的生意正好做得红火,每天夜市小摊做到公司董事长,不知熬过多少不眠。带着几百万,放在那时候,也算是挺大的数目。直接卖掉家里的生意,硬生生把所有砝码往加拿大推过去。真的有多少人下得了这个决心?
先不说结果,过程就够闹心。萨省当时搞了个企业家移民的项目,要求不是很高,看起来也没什么坑:十五万加币开业,三个人雇起来。可是,大叔完全吃不惯西餐,想了半天,干脆花三十八万盘了家披萨店。开始就是为了移民身份,觉得这事肯定不赚钱,摆在那儿就是办手续,连财务报表也没多理会。三个月后,政策突然就变了,移民窗口“啪”地被关死,停了三年半,大叔连天都不知道怎么和家里人说。
这件事之后,好像什么都变了。披萨店不挣钱,工资还得照付,一个月一个月的砸钱进去。孩子没有加国籍,学费一千零九十加币,连交了四年,也没啥好消息。再大的本钱,也顶不住这么烧,慢慢就被掏空。那些年攒下的钱,一夜之间变成了泡影。没了底气,最后只能租在温哥华的房子,靠刷盘子、洗碗、跑出租撑日子。一夜回到解放前,也就只能硬着头皮上。
到底哪里不对劲?大叔自己也开始怀疑。他说在国内挺温馨的日子,手里有点钱,家里有人,司机、秘书、保姆都有。成了公司董事长后,什么自在都尝过。可还是动了移民的心思,一开始就想着外面的自由平等。可一步走错,前面再也没有来路。如今只剩一句:“那些在国内舒服的中产,就别折腾了,不是自己跑不赢,只是吃亏没人知道。”说出来,不带一丝情面。
这里,另一位网友也忍不住吐槽自己家亲戚的遭遇。也是在加拿大,同样的路,换了个行当开超市。亏得连底裤都快没了,全靠老公在国内一个劲儿赚钱补窟窿。起初他还闹腾,如今已经沉默。钱都砸进去了,继续不下还怎么收场?他们说,这块地方其实就适合带本钱养老或者穷得掉渣天天干活的人。其实这两种选择,能选的人本就不多。
网上有更多声音,五年移民的“老网友”说得更直接。加拿大现在已经不是理想移民的地方了,甚至连生存都变难。不用谁指责他站着说腰不疼,实际翻一翻这几年的变化,一点不假。
房价五年涨了四十,多伦多、温哥华已经两百万起步,卡尔加里也得六十五万左右,联排别墅也是价高得离谱。租房费更吓人,卡尔加里两室公寓两千加币还难租,温哥华还得三千起。房贷利率暴涨,从过去百分之零点二五到现在每年至少百分之五,房子几乎全靠贷款硬撑下去。**活着就是天天亏钱!**
人口比例变了,印度人越来越多,华人其实没到多少。再过十几年,整个加拿大都变得像印度一样,谁还认得出来?食品价格多年暴涨,饭店吃饭,小费也得十五以上,新车二手车都贵得离谱,丰田混合动力想买还得等三年。汽油更是七成涨幅,机票贵了三倍甚至五倍。谁还敢出来旅游?
信息不对称,现实和理想的落差让人咋舌。工作更难找,职位没有想象的多,内卷严重。哪个普通人能熬到这步?家庭医生一号难求,排队半年,根本顾不上特殊情况。考驾照一个月还在排队,机票天天涨价。这种日子,许多人早就失去了兴趣。便利的幻想,与现实的苟且,反差巨大!
表面上看,加拿大好像人人都有喝咖啡、晒太阳的自在空间,每一个城市都宣传成理想家园。实际上,没钱进来不是享福,是买罪受。加拿大本地老居民许多都直呼日子难熬,不仅仅是外来者的问题,本地的家庭也一样在内卷。打工的不少,找医生也靠天。**移民后的舒适生活,往往只是别人的故事而已。**
看看最新的数据统计,温哥华2024年房屋成交价均值已经突破两百万加币(BCREA数据),食品价格根据加国统计局统计,过去五年上涨了五十六个百分点,几乎覆盖所有品类。多伦多生活成本几乎高于国内一线城市,无论租房、交通、医疗、学费,涨幅都让新移民寸步难行。哪里有什么理想,活下来才是优先。
说实话,移民通常带着满满的憧憬。想要更好的教育、更宽阔的空间、更自由的生活方式,但奔波的结果,往往是现实让人不得不打折。许多华人移民最终都选择“隐忍”,一面觉得应该追求,不干心冤枉钱;另一面又舍不得彻底放弃,毕竟已经付出太多。不舍得回头,是现实,不想回头,也是现实。到底是国内压力大,还是海外苦闷?谁也说不清。
有人移民时还觉得加拿大好在哪儿呢?空气好,教育自由,社会福利强大。可更多的时候,**必须面对孤独和无助**。离乡背井,断了所有的人情关系,再多的移民政策分析也说不明实际的痛点。孩子交朋友难,大人融入感低。文化差异大,日常琐事尤其难熬。心里的落差,大多数时候只能自己慢慢消化。
对比来看,国内的经济环境虽然复杂,竞争也激烈,但生活的便捷、医疗体系、社区关系远比国外紧密。人人在国外都说社会风气好,外表淳朴。但邻里关系其实更淡,有事没人搭理,新移民头两年基本靠自我硬抗。搬家、换城市,融入新的圈子,打一份工,能不能维持家庭,真不一定。有人刚来时觉得,真自由;几年后,归属感越来越远,想回去还怕世俗眼光。到底值不值,压根没人清楚。
半数以上的移民,时间线推至七年以上,后悔指数翻倍。《加拿大移民人口报告2023》显示,新移民五年后仍存在高比例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孤独指数升高,直接影响幸福感。其实每一个人都说,加拿大是“理想的彼岸”,直到自己真跳过去才发现,彼岸也有泥泞。
但,反过来也不全是苦涩。也有人觉得,移民海外阳光足、机会多,人生可以重新规划。年轻人愿意试错,老人选择养老,家庭希望孩子有更大空间。只是,代价高昂。多数人被现实磨平棱角。日子不好过,但偶尔也能发现不同的乐趣。文化融合,每天遇见新鲜事物,或许也算一种收获。你说到底该不该移民?有时候,前后矛盾,谁也跳不出自己的预设结局。
总有家长想要孩子接受世界教育,希望他们在多元环境中成长。可是高房价、高学费、低就业率,没有一项是为移民量身打造的。加拿大的移民政策时紧时松,2024年本地最新动态还在不断收紧。想靠投资“买下身份”,现在恐怕难上加难。哪个渠道都容易堵死,大叔们的心酸故事,天天在朋友圈流转。
其实反过来说,如果本就没有特别高的期盼,如果资金足够,愿意体验别样生活,有人确实在加拿大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城市安静,空气清新,有人享受周末钓鱼晒太阳,也有人每天跑步周边咖啡馆。不是谁都一样,有人适合,有人坐不住。但想要一夜之间找到幸福,基本是做梦。外面的世界,永远比想象复杂。
这些年,网络上流传的移民攻略五花八门,什么买房、创业、陪读、技术通道都说得天花乱坠。新移民总抱有幻想,想试试就能改变命运。可是,每走一步都像走钢丝,稍微不注意就掉进泥潭。融入新环境容易吗?未必。想摆脱旧模式更难。成功的例子也许有,但鲜为人知。失意的大叔常有,却没人愿意公开自己的伤疤。
移民价值,没有绝对标准。有人成了新富,有人变成旧穷,前后心态转变,谁都说不准。总有机会,也总有遗憾。今天的加拿大,不再便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国内外的落差,加深了选择的焦虑。到底是去还是留,好像都不见得有更明确的答案。
舒适?也许是理想。现实?大多数是凑合。大叔和表姐们的故事,未必都是失败。只是,这世间没有简单的幸福。选哪里过日子,本就是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