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体”与清初诗坛——以施闰章为中心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5-08-24 07:33 浏览量:5
夏建圩
微信版第1782期
清初诗坛上,以地域为中心的诗派众多,长江以南尤为突出,如虞山派、娄东派、云间派、岭南派、桐城派、宣城派等。当时桂冠诗人群体,如“南施北宋”(施闰章、宋琬),“国初六大家”“燕台七子” “海内八大家”,施闰章均在其列。本文将施闰章一生分为五个阶段,以施闰章诗文交游为中心,大概呈现“宣城体”诗派的内容与特点。
一、初登仕途,燕台倡和
顺治八年(1651)。
八月,愚山补刑部湖广司主事,结识系在狱中的宋琬,为其蒙冤不平。
宋琬《安雅堂未刻稿》卷一《寄怀施愚山少参》:昔我陷虎吻,微躯蒙缧绁。君方拜法曹,顾余两悲咽。愧乏平生欢,定交在狱闑。
顺治九年(1652)。
出使广西。携方以智辗转广东、湖南,抵达江西庐山。
方以智《浮山文集后编》卷一《冰井和施尚白怀元次山》:荒亭犹足撰良辰,抱甕烹茶久作邻。历尽沧桑留此水,可怜天地重诗人。浊流懒照缁衣面,长袖能挥青草尘。坐定枯肠为君洗,猗玕洞里血痕新。
顺治十年(1653)。
冬,居家读《礼》,贻书招邢昉、顾梦游。
《诗集》卷十五《雪夜简邢孟贞》:谢眺楼前雪盈尺,江城夜半山窗白。关心最是白头翁,伏枕呻吟长作客。故园生计在渔樵,干戈万事成飘摇……
顺治十一年甲午 (1654)
夏秋间,游浙中,著《越游草》。
顾梦游《越游草序》:无何乘传入粤,归则放棹山阴,凡世间高远浩渺,幽秀奇绝之状,与夫危慄艰阻万死一生之情,一一来与诗会。而以其细心静气,挹对斟量其间。于是坚者秀发,和者充盈,深者灵。雅者宏阔,而施子为诗,迥乎其不同于昔,浩乎其莫可止矣……
结交山阴徐缄。
《诗集》卷四《寄山阴徐伯调》:柯亭有长笛,爨下有遗琴。玄览无虚觏,达人多苦辛。物亦感人情,忼慨扬好音。夙遵剡溪道,蹑屐嵇山岑……
暮秋过南京,访顾梦游。顾梦游为作《越游草序》。
《诗集》卷三十四《杪秋过顾与治庭梅偶开数花赋得檐字》:青溪霁色近疏帘,到尔园亭坐辄淹。秋暮早梅开照眼,霜前黄橘乱垂檐。掩关避客幽人集,就石移尊乐事兼。夜久月明衣露白,床头斗酒更呼添。
顺治十二年(1655)
春入京师,秋补刑部广西司员外郎。在京邸,与宋琬、张文光、严沆、丁澎、陈祚明、赵宾唱和,时人目为“燕台七子”。严津集其唱和诗为《燕台七子诗刻》。
《诗集》卷九《同宋荔裳集严灏亭皋园》:畴昔在京洛,七子相追寻。惓惓古人义,忼慨扬清音。浮云倏飘散,天路殊飞沈。英华易凋落,烦忧故难任。相顾各叹息,嘉会方在今。各勉岁寒意,无事徒悲吟。
仲夏,在京官员及参加会试举子,施闰章、张雪葑、陈衍虞、黄向光、彭旦兮、朱周望、王谷子、许天玉、黄映子、王怀人、吴锦雯、嵇叔子、王亦世、刘小石、王山长、张旭源、王白虹、王岱十八人组建京社,集社倡和。
陈衍虞《莲山诗集》卷二中有《京社初集同陈义扶、黄向光、彭旦兮、朱周望、王谷子、张雪葑、许天玉、黄映子、王怀人、吴锦雯、嵇叔子、王亦世、刘小石、王山长、张旭源、王白虹、施尚白》,将社集人员一一点出。
时在刑部为郎官者三十人,意气相投,宴集酬唱,愚山诗名最著。
丁澎《扶荔堂集》卷一《长歌酬锦帆、尚白》:长安街头日走马,秋宪门前马齐下。同舍为郎三十人,尽属西曹振大雅。大梁赵生气若虹,金石拊击声摩空。宣城施子意不薄,吞吐胸中半邱壑。仆也驱驰伯仲间,拍肩奋袖都欢颜。琵琶手弄紫襦裂,玉瓷倒尽犊鼻还。意气相期在千载,傍人视之如等闲……
秋,告知张习孔青州梦愚事,张以愚山呼之,为先生号愚山之始。
张习孔《贻清堂集》卷七《施尚白梦人授愚山之号,诗以记之》:施子吾畏友,诚悫无与拟。十年同笔砚,殊不见可喜。淡然相挹注,如酌涧泉泚。久乃令人思,君子交如是。三秋感萧艾,兹得聚京邸。为言宿青齐,厥梦奇足纪。真人降云虬,敷衽授玄理。相呼以愚山,此中有微旨。惟君资木讷,巧利素所鄙……
与陈天祓、丁澎拜访魏象枢。魏颇优待先生,且赠诗。
魏象枢《寒松堂全集》卷十《与施闰章西曹》:序逢好月,客乏高怀,掩双泪以剖瓜,谢孤光而闭户。长天雁过,不闻砧杵千家;小院风来,知落梧桐几叶。乃藉骚人之雅韵,聊述游子之深愁。愧阶下之蛩音,牵而不断;譬床头寐语,梦且未真。总无当于吟坛,敢妄呈于执事。
在京师,多次拜望座师吕伯承,请教为学之道。
《文集》卷十八《礼部左侍郎兼秘书院侍读学士吕公神道碑》:闰章以丙戌乡举受公知,暨官刑部尚书郎,数就请业,公曰:“子文与道近,不患不名世,独愿子为颜曾耳。”其期待如此。
二、山东学政,诗风清真
顺治十三年(1656)
一月十八日,与许菊溪、张友鸿、顾介石、赵锦帆、沈绎堂、吴懋谦集张谯明宅。
赵宾《学易庵诗集》卷三《同张樵明、许菊溪、沈绎堂、顾介石、吴六益、张友鸿集施尚白斋头》:蜡炬烧春夜,钟鸣远寺时。寒光腾短铗,清影散空墀。车马经年老,笙箫何处吹。故园河上柳,几日又丝丝。
是年七月,清廷重兴学校,选考郎官有才者充当学政,因得到大学士刘正宗推荐,先生与试。御试选拨七人,先生名居第一,视学山东。刘正宗为先生饯行。
刘正宗《逋斋诗三集》《送施尚白视学山左二首》(一):大雅今寥落,宣城著作殊。几年官自冷,五字兴难孤。鹏羽低霄汉,龙文灿辘轳。持衡从此去,北斗亦东隅。
因赴山东提学,李霨、吴伟业、顾大申宴集送行,赠诗多人。
李霨《心远堂诗集》卷六《送施尚白之山左》:知君虽已晚,早见扇头诗。
吴伟业《梅村集》卷二《送宛陵施愚山提学山东》(一):君今怀古迹,斯文起凋敝。虫鱼虽改窜,扶桑自天际。千载灵光宫,丹书闭房记。兵火独搜扬,重见钟离意。
是年王士祯以晚辈身份赠先生诗。
王士祯《阮亭诗选》卷二《历下奉赠愚山学宪十五韵》,卷三《再赠愚山学宪,时以越游草见示》。
王士祯画像
顺治十四年(1657)
九月十六日,独树轩集严沆、马骕、陈祚明夜饮谈文。
陈祚明《嵇留山人集》卷二《重九后七日愚山学宪招同颢亭、宛斯孝廉集署斋独树轩小饮有赋》(一)独树影参天,平台簇几筵。烹茶泉泛泛,屏烛月娟娟。贱子飘蓬老,诸公品藻贤。一杯今夕酒,名任后人传。
冬十一月,先生四十初度,龚鼎孳寄诗庆寿。
龚鼎孳《定山堂集》卷二十六《寄施愚山学宪兼寿其四十初度》: 太白玄晖已千载,敬亭云气好谁看。波澜独老今词伯,齐鲁诸生共讲坛……
顺治十五年 (1658)
春,喜徐缄至,时梅枝凤亦在东昌府。
《诗集》卷三十五《徐伯调至》:思君真不忝应徐,蹑屩重来慰索居。满地干戈无道路,隔年亲友见音书。雪高岱岳寒云白,春入江梅冻蕊疏。烧烛开罇情汗漫,共君疑是卧田庐。
送梅枝凤归宣城,有诗,王士祯盛赞该诗,拟之《古诗十九首》之列。
王士祯《池北偶谈》卷十一“谈艺一,施宋”:康熙已来,诗人无出南施北宋之右,宣城施闰章愚山,莱阳宋琬荔裳也。昔人论古诗十九首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施五言云:“秋风一夕起,庭树叶皆飞。孤宦百忧集,故人千里归。岳云寒不散,江雁去还稀。迟暮兼离别,愁君雪满衣。”此虽近体,岂愧十九首耶?
明遗民林古度居金陵,自作生圹,访愚山索诗。
《诗集》卷十七《林茂之自作生圹曰茧窝索诗纪之》:八十一叟颜尚酡,幅巾笻杖衣薜萝……
金陵,饮邓旭万竹园。
《诗集》卷十七《万竹园醉歌赠邓元昭同年》:城隅别墅结茅屋,千亩阴森尽修竹。同心握手此开尊,竹色客衣相与绿。五年南北成别离,昨岁干戈乱心曲……
扬州客舍集孙枝蔚、李念慈、陈允衡。
《诗集》卷二十六《邗江客舍同孙豹人李屺瞻陈伯玑》:泽畔晩招寻,闲庭碧树阴。持螯诸味失,坐月一宵深。世久疏扬马。游当问向禽。烟霜渐摇落,相赠岁寒心。
三、湖西参政,多方交融
清顺治十八年(1661)
是年,应徐缄、宋琬之邀,出游杭州。四月十七日夜,与罗坤西湖泛舟看月。同月,愚山升任江西湖西道参议。
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五《观海行赠施学使闰章》:吾生空好游,五岳未登一。玉女青童笑向人,问君婚嫁何时毕。朅来四月西湖边,兴尽却返山阴船。余杭春酒亦不恶,醉来只向垆头眠。宛陵施夫子,贻我观海篇……
五月十九日,客杭州,集王晫霞举堂,同坐者南昌王猷定、武进邹吁士、山阴徐缄、秀水朱彝尊、会稽罗坤及陆荩思、高仲兄弟。
王晫《霞举堂集·松溪漫兴》卷五《五月十九日南州王于一、宣城施愚山、晋陵邹程村、山阴徐伯调、会稽罗弘载诸公过草堂》:柴门终日掩,客至偶然开。作赋烹新茗,看花破绿苔。蝉声当昼夜,竹影拂人来。莫便空归去,须倾河朔杯。
罗坤《柳亭诗话序》:昔宣城施愚山先生尝语予曰:“凡操觚家著书立说,虽多述而不作,要必有益于见闻,有征于史册,使人读之悦目赏心,斯为最上一流。”
西湖遇李元鼎,相识恨晚。
李元鼎《石园全集》卷十《初夏西湖与施尚白学宪同寓僧舍,对酒泛舟,恨相见晚,尚白有诗见投,依韵答之,并以为别二首》(一)相逢客路共禅宫,词赋原推一代雄。取友常倾天下士,程材直逼古人风……
南昌访陈弘绪于读书楼。
《诗集》卷十八《陈士业征君读书楼歌》:十日章江门不上滕王阁。可怜带甲满江干。烟雨苍凉闻鼓角,凭虚高卧有征君。一日不见如饥渴,入门引手便登楼。坐对西山控蓼洲,夕阳帆影檐前落……
岁暮,方文为辑刻顾梦游诗集至临江与愚山商讨,校订顾与治诗集,愚山捐俸刊刻。
方文《顾与治诗序》:盖是时南中藏与治诗者八九家,予一一借钞,互有异同而六合沈子迁所藏尤备,即从子迁乞得其本,持往临江与尚白共较焉。尚白于今人诗绝少许可,独心折与治不啻口出,及予至临江,留居署二十日,每夜一灯青荧相对,取与治诗,栉而句比之,标其警策,汰其繁冗,厘正其讹谬,吾两人颇费苦心……壬寅春自临江归,尚白捐俸属予授梓。
康熙元年(1662)
五月,顾景星从蕲州至临江,各出诗相雠校。
《诗集》卷四十七《晩过赤方寺寓》:赤壁矶头人未归,长篇短句兴遄飞。灯前促膝言难尽,水寺凉风吹客依。
冬,受萧孟昉之邀,讲学白鹭洲。
《诗集》卷四十三《诸贤白鹭洲三日》:邹鲁微言远,东南坠绪传。不徒怜契阔,复此共周旋。修渚横江出,高楼切汉悬。衣冠空郡国,耆旧俨神仙。辨难毫芒析,昭融同异捐。道存言简易,心动泪潺湲……
十月,陈允衡辑《国雅初集》刊刻,选愚山诗六十一首,施誉三十一首,高咏十八首,梅庚二十首。
王士祯《国雅序》:古昔先王之遗,以移风俗、荡涤情志。此非有心世道者不能也。陈子有忧焉……陈子少为贵公子,避地以来,狐裘蒙茸,播迁琐尾于鸠兹白下之间,赁舂以居,至贫病不能归豫章,顾不屑问家人生产,独锐意删述……时康熙元年阳月之望书于文选楼中。
康熙三年(1664)
六月十一日,寓书钱谦益,满怀忧国忧民之情。自述诗风转变,格调从杜甫。
《施侍读年谱》六月十一日《又寄钱牧斋书》:民穷赋逋,急之不可,缓之不能,兵艘蔽江,哀鸿遍野,惊心堕泪,迫为书歌,工拙俱不暇问。才既暗弱,向尝堕七子云雾,既而寝然去之,近颇略窥老杜“稳”“细”二字,痛删旧作,存其什伍,壁垒稍变。
康熙四年 (1665)。
仲春,自宣城赴临江。三月,豫章陈弘绪病笃,愚山探视之。陈扶杖出拜诀,以文集属愚山。
《文集》卷四《陈征君士业文集序》:“豫章称文词家甚众,其尤工而未遇者,吾爱征君陈士业、万茂先、徐巨源数人。自少时已闻其姓名而读其文矣,及官湖西,茂先、巨源已死,惟士业先生独存,与之交三载,而士业又死……”
康熙五年(1666)。
五月二日,答余飏书,述诗文之道,以学为根基。
《施侍读年谱》康熙丙午五月初二《复余季庐先生》:夫扬雄老悔雕虫,杜甫诗存入蜀,集中所传,大抵皆暮年作也。古人文章,殆无不去其少作者。诗文之道可彰而难工,虽工无益者也。以君论之,诗尤可以罕作,微吟短韵,坐荒经史,一字推敲,动至移日。作诗者多,读书或少……
康熙六年(1667)
汪楫溯江至临江,先访愚山,相见甚喜。
汪楫《山闻集》不分卷《施愚山少参去临江任,诗以纪事》:人迹荒城少,喧呼送使君。杖扶满头雪,香结半江云。泪许收千斛,钱常看一文。从来歌叔度,未必闻九天。
在南昌,与李振裕、吴定、邹程村、徐乾学、高咏、徐伯调置酒告别。
《诗集》卷三十七《丁未秋杪觞客李维饶孝廉宅》:归帆不惜系斜曛,歌管畱欢到夜分。北极使星初驻节,西园才子乍论文。当杯坐对疏篱菊,过雨檐低别浦云。酒罢明朝各天末,尺书那得慰离群。
舟至南京,与龚贤等宴集。
《诗集》卷二十八《寄题龚野遗半亩园》:“小筑江城地,幽栖物外心。竹梧经手种,萝薜闭门深。云气凉依水,鹤声清满林。惟应嵇阮辈,来往得相寻。”
四、十年湖山,诗人本色
康熙七年(1668)
七月十五日,应湖州知府吴绮之邀,出游浙闽,年暮始归。
吴绮《林蕙堂集》卷十五《爱山台同愚山作》:怀人长是问平安,郡阁相逢得尽欢。秋日碧浮苕水净,晚山青接敬亭寒。高台秉烛云初合,奇句当杯客共看。只恐骊歌催别棹,莫教容易倚雕栏。
杭州,与宋琬、严沆诸子欢聚,抚今思昔,留连倡和。
宋琬《安雅堂诗集》卷一《施愚山至杭,严颢亭招集皋园,漫成一首》:古人宣州来,君方孺子泣。相将具要绖,纨澜双袖湿。高馆城东隅,曰为慈亲葺……举座掩金巵,衔杯不忍执。忆昔盛坛坫,吾徒满京邑……
抵莆田,晤余飏。
《诗集》卷二十八《至莆中谒余吏部赓之先生》:壶岭飞云外,山城压海边。我来枫叶候,恨失茘枝天。浦绝叉鱼艇,人荒种蛤田。间关逢旧好,款款不成眠。
康熙八年(1669)。
九月初,福建福清人魏宪至宣城,与施闰章、梅清、庄泰弘、唐赓尧、董迈公等交游,畅游敬亭山、响山、谢朓楼。
魏宪《百名家诗选》卷二十《施愚山小引》:魏子曰:余之于愚山先生也,一知之于《己丑制义》,再知之于《燕台七子诗》,三知之于《梦愚堂》《谷音》《旴江》《武彝》诸古文中,垂二十余年矣。己酉秋,始得登其堂,流连数晨夕……
康熙九年(1670)
在扬州,晤汪楫、孙枝蔚、刘体仁、孙默、程邃。
汪楫《山闻诗》不分卷《雨中同唐耕坞、施愚山少参、刘公勇考功、程穆倩、孙无言、豹人诸子泛舟红桥》(一):邗河十日雨,大水忽平堤。泛泛红桥近,家家绿杨低。旗亭连画舫,村笛杂黄鹂。最爱游人少,新诗得共题。
南京过黄稷虞千顷堂,赞叹其六万余卷藏书。
《诗集》卷二十一《千顷堂藏书歌为黄俞邰作》:藏书共说须名山,黄子草堂廛市间。山中有盗能胠箧,市上何人肯闭关。黄子示我藏书记,使我太息还开颜……
康熙十年 (1671)
南京长干僧舍晤蒋超,蒋超以后事托愚山。
《文集》卷十九《故翰林修撰蒋君墓志铭》:辛亥春,君次长干僧舍,予适在江宁,要予出见大事相切劘委重丁宁,若相诀别。
六月二十七日,京师黑龙潭,龚鼎孳召集愚山、宋琬、曹尔堪、沈荃、王士禄、王士祯、程可则倡和。吴之振集愚山、宋琬、曹尔堪、沈荃、王士禄、程可则、王士祯、陈廷敬八人诗,刻为《八家诗选》。
程可则《海日堂诗集》卷一《大宗伯龚公招同宋荔裳、曹顾庵、施愚山、纪伯紫、沈绎堂、姜铁夫、王西樵、王阮亭、刘玉少、陶季深、曾青藜、冒谷梁诸子集黑龙潭树下,即以“二仪清浊还高下,三伏炎蒸定有无”为韵,予分得定字》:祝融盛炎德,束带苦愁病。所思在林塘,忽枉谢公兴。招我城南隅,远塔元都胜。陂陀高下列,烟树过遭映。宫观何嵯峨,潭水黜而净。风雷閟地脉,崖溜决品莹。似有鬼神伏,或者蛟龙定……
程可则《海日堂诗集》卷一《与愚山论诗作》:侧闻宛陵子,英风抗俦类。昔欲往从之,无由渡江介。一朝见文采,恍与古贤会。古贤逝不作,大雅将谁陈。汉魏邈千年,唐风委荆蓁。挽近事□□ ,无乃失其真。夫子秉遐尚,一一规先民。小言错玑珠,大言鼓洪钧。如游永嘉后,复闻正始音。次道倘未绝,胡不如古人?
康熙十一年 (1672)
徽州歙城内斗山亭,徽州知府曹鼎望宴集愚山,同钱捷、孟继美、曹广孺。愚山为曹鼎望诗集作序。
《诗集》卷二十一《斗山亭筵上呈曹使君》:鄣郡千山万山里,累如海中碧浪连天起。斗山壁立两城隅,峦壑人烟皆杖底……
八月八日,入黄山登游,浴汤泉、次桃花源、观白龙潭、过慈光寺,揖老人峰,观月文殊院,登莲华峰,宿炼丹台指月庵,游飞来峰、狮子林,至西海门,历始信峰、石笋矼;中秋夜光明顶看月,江注吹铁笛,至十七日返汤口下山。同游者洪美周、许雪怀、江允凝。
《诗集》卷二十一《中秋夕坐光明顶看月歌》:人间何处无中秋,谁向仙岩绝顶游。白头牖下苦局促,浮云转眼空烦忧。君不见,黄山天海光明顶,横绝千峰冠万岭……
九月十五日,邓汉仪选辑《诗观·初集》完成,冬刻印,置愚山诗于卷之三。
邓汉仪《诗观》卷首《诗观自序》:“时康熙壬子季秋望日。”
访同年进士张习孔,张习孔先愚山为山东学政,后以病辞官,先侨居扬州,后返歙县里居。张习孔为愚山《学余堂文集》作序。
《诗集》卷二十一《读书行赠张黄岳同年》:后生空腹喜祖龙,老守帖括如童蒙。亦有聚书连屋栋,尘封还与无书同。不见歙州黄岳翁,缥缃充斥一亩宫……
康熙十二年 (1673)
七月二十二日,王士禄守母丧期间病卒,王士祯数寄书愚山,请为王士禄撰墓铭。
《诗集》卷四十三《闻王阮亭使蜀以家艰归其兄西樵又卒》:万事一摇落,琅琊秋正悲。还家三径菊,出峡几篇诗。风木吞声日,人琴迸泪时。空摧数茎发,无路寄相思。
南京与吕留良论学、品诗,晚村论诗重义。
吕公忠《行略》:尝游金陵,遇施愚山先生于广座。愚山论学,先君不数语中其隐痛,愚山不觉汍澜失声。坐客皆惊,迁延避去。
康熙十三年(1674)
春,徽州同知高晫偕汪士鋐游宣城,愚山、梅清诸子与之倡和。正月至五月皆雨。
《诗集》卷三十《高使君苍岩晚过寄云楼限赋》:“草阁初过雨,江潮半入城。薄寒春酒进,小立暮云生。客竝山公兴,诗争谢守名……
八月,赵吉士自休宁至宣城,乞愚山为其母撰写墓志铭。时叛军占徽州。
赵吉士《万青阁·七言律》《赋谢施愚山学使》:别来情事不堪论,硕果而今有几存。才拱双亭临画阁,重寻别院对清樽。西湖践贱子烦投辖,东国名流尽及门。百感高文传壸行,早砻片石慰幽魂。
康熙十四年(1675)
六月,歙县江注为避耿精忠之乱,前往宣城,逗留数月。其间与施闰章、梅清、吴肃公、高詠、梅庚、石涛、半山、沈泌等诗酒往来,作《宛陵诗》三十六首。
江注《江注诗集》不分卷《愚山先生招游敬亭山》:我自来宣州,两月卧虚室。想念敬亭游,畏热寡俦匹。夜闻梧惊秋,欣然佳梦及。
清凉山遇白梦鼎。
《诗集》卷三十一《清凉寺遇白孟新》(一):石头精舍古,留与肯闲人。玉局曾游地 ,香山未老身。轩窗含海日,书卷傍松筠。况复求羊在,孤吟有四邻。
苏州,晤汪琬。先愚山寄赠敬亭绿雪,汪琬报以诗。
《文集》卷二十七《与王阮亭》:平生恨未到惠泉,溽暑中乘金陵便舟,枕漱泉上,因过吴门,与钝庵坐半日……
苏州与徐乾学重集澹园。
徐乾学《澹庵文集》卷六《分韵赠施愚山》:海内风流属巨公,青帘白舫五湖东。来寻耆旧兵戈后,编历溪山暑暍中。猿鹤难忘宛上宅,烟霞欲号蒋陵翁。蓬门幸得高轩至,长记琴壶一夕同。
王士祯为施闰章、刘体仁、董玉虬等五人,作《五君咏》。
王士祯《五君咏·施少参尚白》:宛陵实盛德,卓荦为真儒。驰情慕周孔,抗志希黄虞。作为一家言,颇综七略书。从政三十载,屡空方晏如。
康熙十五年 (1676)
冬,至歙县,程非二、吴旉公宴集问政山,梅清同行。
梅清《天延阁后集》卷三《程非二、吴旉公招同施大参问政山宴集》:曲蹬城闉接,精庐竹径开……
寄诗金镇,时金镇将刻愚山全集。
《诗集》卷十二《以诗代柬寄金长真宪副》:解官垂十年,始知符节贵。箧中余旧草,半辑懒诠次。长怀敝帚惭,敢为故人累……
康熙十六年 (1677)
春,施愚山招石涛游敬亭山。
石涛《设色山水图册》第七开《云壑烟松图》题诗《愚山先生招游敬亭,归路分得“烟”字》:一春今日尽,结伴好山缘。步壑云依杖,听泉花落肩。问天高阁语,息静下方禅。归路迥幽绝,松横十里烟。
秋过杭州,感叹昔日林嗣环、王猷定、邹诋谟、徐缄、陆高仲诸子凋零殆尽。
《诗集》卷十二《湖墅寻陆荩思王丹麓诸子感旧》:秋云阴北墅,时菊凄已繁。别颜展良觌,契阔思永言。著书好笔札,爱客开东园。明霞起高树,碧沼涵华轩。群彦昔八九,谈宴忘朝昏。逝者忽过半,予衰慨独存。
十一月二十一日,六十大寿。梅清为作《万松图》,并题诗。毛奇龄、徐乾学、潘江纷纷寄诗祝寿。
毛奇龄《西河集》卷一三五《百字令·寄寿施愚山少参六十》:林华初放,捧霞觞,遥望敬亭山色。绕地珠绳,箕宿转,光满谢公楼侧。阙里遗贤,石渠继世,曾讲诸儒易。廿年节度一身,高寄如客。 齐鲁之间,湖西作镇,到处称申伯。天下山川游览遍,无数文章堆积。前遇吴关,今过瓯海,千里长相忆。才周甲子,为君重数畴昔。
康熙十七年 (1678)。冬夜京师寓斋,集孙枝蔚、毛奇龄、邓汉仪、汪楫诸子。
《诗集》卷十三《冬夕豹人大可孝威舟次枉集寓斋》:飞蓬无恒处,奇树有连枝。蛮陬方洊警,江国成乖离。岂无尺素书,拂郁长相思。执手会京洛,颜鬓或已衰……
五、博学鸿词,诗坛耆宿
康熙十八年 (1679)
在愚山奖掖提携之下,梅庚参与士大夫各种集会,与王士祯、龚鼎孳、吴雯、邵长衡、陆嘉淑、毛奇龄、汪楫、尤侗及邑人高咏、孙卓、茆荐馨等往来赠画题诗唱和。
王士祯《带经堂诗集》卷三十四《谢耦长送木瓜》:宣城木瓜压西洛,秋林黄处满寒烟。寄来修竹明牕底,留伴疏梅小雪前。橘柚初包难远致,栌梨虽好未须怜。相思愧乏琼琚报,重赋风人第一篇。
八月,施闰章、高咏、梅庚等为徐釚《枫江渔父图》题诗。图为梅庚绘,曹寅题和。
《诗集》卷五十《题枫江渔父图为徐电发检讨》(一):秋云漠漠水漫漫,一色芙蓉十里宽。不向长安饥索米,那知回首羡鱼竿。
学士张英赠诗愚山,赞其道德文章,尤以五言诗为重。愚山次韵答谢。
张英《存诚堂文集》卷十五《赠施愚山二首》(一):共住江南北,才名仰顾厨。青山耽旧业,丹诏起醇儒。久爱诗篇好,兼闻道气殊。明时方侧席,莫拟著潜夫。
康熙十九年(1680)
冯溥刻《佳山堂集》,一时门人故吏作序者纷然,亦命愚山作序,辞至再,不可,遂作《佳山堂诗序》,称其温柔敦厚,乃盛世清明广大之音。
《文集》卷七《佳山堂诗序》:顷年概不叙名人诗,盖有所为而然。一日,相国易斋先生《佳山堂集》成,命叙,辞至再,不可。章尝受知于先生,伏读永叹者累日。夫诗与乐为源流,古者诗作而被诸乐,后世乐亡而散见诸诗……
王士祯、宋荦、谢重辉诸公集先生寓斋,高珩携酒而来,冲口诗成。
《诗集》卷五十《王阮亭宋牧仲谢方山诸公偶集寓斋适高侍郎念东先生至即席见赠口号漫和纪兴》(一):陋巷何当驻两骖,却怜嵇阮共清谈。先生自带一壶酒,不待倾杯已半酣……
姜宸英南归奔母丧,先生作诗送之。
《诗集》卷十三《送姜西溟归奔母丧》(一):朔风吹易水,荣木作雨霜。岂无时菊好,兰蕙惨不芳……
康熙二十年 (1681)
冯溥有诗谢先生前赠敬亭绿雪茶,兼索新茶。先生有诗和韵。
冯溥《佳山堂诗集二集》卷四《岁前施愚山以自制绿雪茶见惠,赋此识谢兼索新茗》:学士风流独嗜茶,欲从仙掌斗灵芽。火前摘露经营细,雨后惊雷道路赊。岂有王濛耽水厄,却教陆羽号名家。故人消渴还凝望,迟尔江帆一片霞。
与冯溥、尤侗、黄与坚饮于长椿寺,是日微雨。
冯溥《佳山堂诗集二集》卷八《施愚山、尤展成、黄庭表邀饮长椿寺,是日微雨》(一):法堂深处草芊芊,雾隐觚稜万树烟。醉后诗成歌不得,晚风清磐雨悠然。
十一月十七日,魏禧卒。先生有祭文。
《文集》卷二十四《寄祭魏叔子文》:昔称三魏,处士是宗。今无伯仲,岿维和公。兰摧蕙折,斯道其穷。慨独才难,吾党所恫。异苔同岑,孰西孰东。良会不数,音书岁通……
康熙二十一年 (1682)
三月三日,冯溥招诸同好毛奇龄、陈维崧、王嗣槐、尤侗、袁佑、严绳孙、高咏等三十二人,修禊于万柳堂,言宋诗之弊,倡盛世之音,先生奉韵和之。
《诗集》卷四十二《三月三日集万柳堂奉和冯相国原韵二首》(一):别墅城东竹石幽,翩翩佳客集羊求……
暮春,与叶方蔼、汤斌、潘耒集黑龙潭,有诗倡和。
《诗集》卷二十三《同诸公陪叶阁学先生集黑龙潭即奉和寓舍对花歌韵》:长安春色不可见,时买花枝著眼中……
潘耒《遂初堂诗集》卷四《院长先生同汤荆岘、施愚山诸君游黑龙潭再次前韵》:黑龙古潭气森爽,千林如绣凭栏中……
五月,杜立德告老归宝坻,先生赠诗送之。
《诗集》卷四十二《杜阁老予告归宝坻》(一):漫说耽闲忆故园,两朝艰苦答宸恩。抗争平准危言在,慎惜繁缨正气存。述作旧承工部格,风裁绝峻李膺门……
康熙二十二年(1683)
先生病中安排卜葬处,可谓绝笔。病中嘱毛奇龄为作墓表文。卒后次子施彦恪扶榇归里。葬宣城城南螺蛳冲。
《诗集》卷五十《病中忆卜葬处口占》:生前叔父细商量,山似梅花谷可藏。但得幽魂相接近,年年麦饭野花香。
闰六月初,王嗣槐探视先生,先生嘱其作挽词。
王嗣槐《桂山堂诗文选》卷十二《哭施愚山先生六章》小序:先易箦一旬,洒永辞之双泪,云“读陈子(其年太史也)挽词,”执余手而乞句。
闰六月十三,先生卒于京师寓所,年六十六。王士祯、王嗣槐、邵长蘅哭先生,有诗。
王士祯《带经堂集》三十八癸亥稿《施愚山先生哀诗》:耆旧凋零尽,斯人尚典型。讵知悲夜壑,无复望晨星。丹旃笔燕市,青山返敬亭。平生牙旷意,弦绝若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