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浙BA多地“助威团”的秘籍

发布时间:2025-08-25 16:38  浏览量:1

对于广大球迷来说,每每关注“浙BA”的比赛,除了赛场上两队交锋的精彩画面,现场此起彼伏的加油呐喊、打鼓助威所营造出的热烈氛围也总是能够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实际上,作为“浙BA”现场氛围“制噪机”,这些观众席上的助威团的背后,也有属于他们的“独门秘籍”。

诸暨助威团:

竞争上岗显城市底蕴

“砸砸掼咔!统统抐呜!”从“村BA”到“浙BA”,诸暨助威团的那一抹红色身影无处不在。来自诸暨江新社区的胡鉴文今年59岁,以往每年逢年过节社区活动都会负责打鼓,现在加入诸暨助威团,胡鉴文信心十足,“锣鼓队竞争很激烈,想加入的人都得精挑细选,必须展现出最好的一面。”

蒋力奔/摄

据了解,通过前期报名和最终筛选,诸暨助威团不仅最终确定了五百余名队员,每位队员还有自己的分工。

“我们创新性地将这些队员分为社区干部团、篮球发烧友团、篮球自媒体博主团、摄影团等组别,通过多元协作让赛事氛围更加热烈。”招募工作组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干部团凭借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协调赛场周边的秩序维护。篮球发烧友团是助威团中的“专业力量”,他们熟悉篮球战术和赛事规则,能在关键时刻作出精准的助威反应。篮球自媒体博主团则承担起赛事的直播任务。摄影团由一群摄影爱好者组成,他们用专业的摄影设备捕捉赛场上的每一个精彩画面。

而篮球,对于诸暨人来说,是基于文化积淀、群众基础、热爱与血脉的所在。诸暨人本身就对家乡有着归属感和自豪感,这些充满特色的地域呐喊声,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

秀洲助威团:

为赛场增添热血“戎”光

在“浙BA”城市争霸赛嘉兴首个主场比赛期间,观众席上,一支身着红色战袍的特殊“助威天团”引人注目——他们是来自秀洲区的“红船老兵秀荣光”志愿服务队的退役军人,为赛事增添了一抹热血“戎”光。

队长王洪滨告诉记者:“为展示退役军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及服务社会的责任和担当,这次我们组建了这支50人的助威团,大家是各行各业从业者,但是不变的是,即便褪去戎装,服务社会的初心不改。”

别看这支助威团才50人,大家却有着明确的分工,内部还分了彩旗队、锣鼓队、呐喊队3支队伍,“彩旗队选择形象好个子高的,锣鼓队选择在部队就有打鼓文艺特长的,呐喊的则选择对体育赛事专业知识较为了解的,就这样来组成我们这支团队,在统一的指挥调度下,配合现场实际形成气氛调动的合力。”

训练有素、服从命令、组织严密,并能快速进入状态是这支退役军人志愿者助威团的特点。他们的锣鼓声、口号声与现场观众的欢呼声交织成热血沸腾的“助威交响乐”。不仅为参赛队员传递着力量,更点燃了全场观众的热情。“主客队双方队员展现出来的敢于争先、勇立潮头的精神面貌让人感动,我们不仅仅为主队助威,也同样为客队喝彩。”

此外,助威团不仅赛前组织训练,还会在赛后总结复盘,寻找不足及时改进。王洪滨表示接下来的客场比赛,他们也将随队出征,“我们也要更好地训练磨合,不仅做好赛场上的助威团,更要更好地服务社会,展现了退役军人志愿者参与重大赛事志愿服务活动和基层治理的良好精神风貌。”

衢州助威团:

衢商联动客场变主场

8月17日,在衢州队客场挑战嘉兴队的赛场上,双方球员全力以赴;赛场外,300多位来自衢州的球迷组成了声势浩大的助威团。他们用热情和呐喊,将客场变成了衢州的“第二主场”。

“家乡球队的每一份拼搏都值得被看见。”衢州助威团团长崔帅介绍,“浙BA”开赛以来,就组建了专门为衢州队加油的助威团,大家来自各行各业,有老师,也有学生和上班族,目前大概有300多人。“如果是客场,300多人就包大巴过去,如果在衢州市内,助威团到场的就会更多。这也体现了衢州人拧成一股绳的凝聚力。”崔帅说。

崔帅透露,目前省内有不少城市都有衢州商会,商会招募助威团成员。比如在嘉兴的客场比赛中,嘉兴的衢州商会便迅速组织了助威团。嘉兴市衢州商会吴红军会长表示,在“浙BA”赛场上,嘉兴市篮球队与衢州市篮球队的激烈对决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盛会,更是两地文化交流的生动体现。

而这段时间的“浙BA”比赛期间,令崔帅印象深刻的是,虽然衢州队客场挑战嘉兴队输了,但是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在比赛结束了之后,大家自发把现场收拾得干干净净。此外,对阵嘉兴的时候,虽然失分比较多,分差比较大,但是大家和场上的球员都没有放弃过,坚持到最后一刻。“助威团也是一直在为球员加油,哪怕是失分最多的时候,虽然实力上有差距,但气势上不能输。”

苍南助威团:

“第六人”的拼劲走红赛场

从预选赛到争霸赛,8站连胜的苍南队成了“浙BA”城市争霸赛阶段第一个掀翻市队的县区市冠军队。而在观众席上,另一支“苍南队”,以同样的拼劲儿成为赛场边的特别存在——他们就是由球迷们组成的苍南助威团。

苍南助威团队长兼鼓手郑友敏介绍,早在预选赛前,他就张罗着队伍筹建工作,“我们以当地篮球协会为基础,招募了机关企事业职工、户外运动爱好者等200多名成员。每次比赛前三四天就启动集训,每天不低于2个小时。

郑友敏告诉记者:“场边助威大有讲究,比如说,要掌握统一喊口号的节奏,听准鼓点,例如三声脆鼓,就要齐声喊出‘南哥’。领喊和鼓手之间相互配合也至关重要。而且我们还配合肢体动作,要是一直坐着喊,气息压制,就缺了底气。必须站起来,精气神更足。”

每场比赛,对助威团成员们的嗓子和体力都是不小的考验。“我们都提前做好补给,就连金嗓子喉宝都是一大袋一大袋地买,每人起码3到5颗。”

助威团跟着所向披靡的球队征战四方,甚至自己也随之“走红”起来,收获关注的同时也引得其他队的助威团前来取经。“温州市队让我们过去帮忙培训,他们打比赛,我们也一起去帮忙助威。这次和丽水打完,当地也有人打电话咨询我们队伍,希望我能去分享经验。”

“现在我出门,大家都不叫我名字了,要么叫我‘南哥’、要么叫我‘苍南鼓王’。”郑友敏笑着说,还有“秘密武器”正在采购中,将在日后的强强对决中拿出来,“都说助威团是赛场的‘第六人’,我们将尽全力为球员们鼓足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