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震·水墨人物写生丨以笔墨为镜,照见鲜活的生命肌理
发布时间:2025-08-26 23:31 浏览量:1
人物外形很整,重心并不十分稳定,有行走的动感,重心倾斜要控制的恰到好处才行。外衣淡灰墨是调和白色之后的效果,这样墨色沉着内敛。灰色外衣减少了变化的复杂性,是为了突出中间花裙子色彩与笔触的跳跃多变。整体上色墨对比明确,使画面有清朗明快的感觉,突出老人神清气爽的干净气质。皮肤色彩淡而不弱,配合浅灰色的头发,旨在表现一种白皙皮肤的通透感。但毕竟是老人,适当控制色相饱和度,表达神气凝聚、光华内敛的矍铄气质。此外,浅灰墨也暗示着一丝岁月沧桑、年华渐逝的黯然神伤。
人物写生之五
纸本水墨
2022年
故意压短上半身用以突出细长的下肢,头部略显大,红脸庞仿佛是烧着的火炭,厚棉鞋像两个刚从地里刨出来的大土豆——我第一眼看到这个形象就被感动,所有的造型信息一下子聚集在一起,顿时有了画画的冲动。老人额头突出、下颌宽大,紧闭的嘴唇,细鼻骨、大鼻头、大耳朵,这种形象特征是典型的“带拙味儿的”那种劲儿。脸部红色必须饱和,这是阳光留下的温暖。整个人紧紧团抱着,既是一种性格上的倔强,也是一种生命力的凝聚。黑裤子墨色沉着,与上衣的用笔产生明确对比,用笔既要卡准内在造型位置,又要保持笔法形态本身的可看性。每一张写生都尽量保持第一眼观看的敏感,也要尽量拉开每张画的语言特点。这种较劲的笔法需要加强对毛笔的控制力,同时,形与笔两方面的协调在基础写生训练中尤为重要。
人物写生之六
纸本水墨
2022年
“回眸一笑百媚生”——这位花枝招展的大姐脸上堆满了俗世的欢乐,显然,她对自己这件团花大裙十分满意。我觉得画人物写生这个“生”字,有时必须要带着一些世俗气息才对味。曾经把笔墨理解为“载道”利器,要追求文人高古意气,要体现所谓的强健功底与飘然仙气儿。但回到人本身、回到对每一个鲜活生命的尊重,拿笔法的金科玉律来显示品格之高或技法之强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踏实而明确的找到每一个人的“人味儿”,这就是“浑然忘机“的最佳状态。语言处理上突出卷发乌黑,配合脚下的黑凉鞋,显得人格外精神。花裙子上下渐变,使色与墨各自安好。五官刻画上下点功夫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写生中的人物形象是否鲜活、是否个性十足很重要。
人物写生之七
纸本水墨
2022年
把一件棉大衣画出山石的质感,这种视效变通的背后是价值观的体现。古法有“迁想妙得”的说法,扩而大之,这四个字并非单指空间关系的自由调度,也不仅仅在于场景内容的主观安排。我理解的意思是之所以可以“迁想”,是一个画者是否具备更广大的思想跨越能力,能由此及彼地冲破现实事物表象本义的束缚。是否能从某个相关联的或者毫无关系却具备更广大、更强大感召力的点上,挖掘更不可思议的精神力量。于是才有了“妙得”。这个“得”,是超越之后的收获,是精神的满足。写生不是孤立的课题。从更大的范畴来说,艺术语言与精神归属(价值观)来看,我们在掌握了干湿浓淡、勾皴擦染的技术能力之后,就要把注意力放到绘画语言价值的判断上来。我们要从所有人类关于生命、关于自然、关于美之体验的经验中获得启迪与加持。继而回到对生活的观察中来,回到对语言表达的研究中来,让水墨人物写生从习作走向创作。
人物写生之十
纸本水墨
2022年
黑衣老人的骨架很大,强化造型“方”的感受,把雕塑的体量感带出来。这并不是要与雕塑比体积,而是要体会“体量的力度”。水墨语言始终是在平面二维空间上展开,但我们要对体量有认知。这个体量也不是客观实体的体积与重量,而是通过体会体积与重量来感受一种“沉与厚”的精神力量。
人物写生之十一
纸本水墨
2022年
我们的美学传统追求这样一种东西,一种沉稳厚重的坚实之感,并希望通过这种朴素的审美来对抗生命的脆弱。生命越是易消逝,生命的意义越虚无,我们就越需要某种可以被寄托、被赋予的东西来承载精神的需要。如果从这个层面认知体量、认知“人对于沉与厚的渴望与表达”,也许笔墨效果会不再停留在“笔情墨趣”的表演。
(文/党震,来源:易手翻书)
作品欣赏
人物写生之一
纸本水墨
2022年
人物写生之二
纸本水墨
2022年
人物写生之三
纸本水墨
2022年
人物写生之四
纸本水墨
2022年
人物写生之八
纸本水墨
2022年
人物写生之九
纸本水墨
2022年
人物写生之十二
纸本水墨
2022年
人物写生之十三
纸本水墨
2022年
人物写生之十四
纸本水墨
2022年
人物写生之十五
纸本水墨
2022年
人物写生之十六
纸本水墨
2022年
人物写生之十七
纸本水墨
2022年
画家简介
党震,1973年生于山东济南,回族。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国家画院专职画家,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兰州交大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个展:2024年,隐者的面孔——党震绘画作品展(西安崔振宽美术馆)、2024年,度物取真——党震水墨人物写生展(北京中国美术报展厅)、2023年,四时山色——党震个展(北京华益文化中心)、2023年,山色有无中——党震作品展(北京槐轩美术馆)、2022年,从夏到秋——党震新作展(北京荣宝斋当代艺术馆)、2021年,空山——党震水墨作品展(山东滨州市美术馆)、2021年,平行的世界——党震个展(深圳关山月美术馆)、2019年,平行的世界——党震个展(北京中国美术馆)、2019年,越溪寒——党震个展(杭州三清上美术馆)、2019年,寒山——党震新作展(郑州艺轩美术馆)、2017年,独行——党震个展(北京復言社)、2015年,夜曲——党震个展(山东烟台美术馆)、2014年,双瞳记——党震个展(北京今日美术馆)、2014年,双瞳记——党震个展(上海玉衡艺术中心)
出版:作品发表于《东方艺术》《艺术界》《画廊》《中国书画》《江苏画刊》等。出版画集《今日中国美术丛书·党震》《中国当代青年画家-党震》《申杨崖的月光》《阳光下的申杨崖》《晦涩寓言-党震绘画作品》《画室探访-党震的艺术世界》《名家课堂——田黎明和他的学生》《国墨风范——当代中国美术家领军人物·党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