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出来了,《归队》是坚毅的灵魂包裹着有趣的皮囊

发布时间:2025-08-27 10:52  浏览量:1

在腾讯视频看了6集热血归途群像剧《归队》,突然很为这一届即将毕业的影视专业学生感到高兴,因为他们只要找一个自己的角度去深入分析这部剧,就足够完成一篇优秀的论文。

虽然《归队》目前只上线了6集,但它已展现出广阔的分析空间。

在题材上,它扩充了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抗战史的荧屏书写;

在视角上,它丰富了小人物见大历史的多样可能;

在叙事上,它探讨了多条人物命运线的并行与交织;

在风格上,它将东北人文融入氛围营造,继而凸显出深层次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东北抗联战士的真实事迹,为本剧提供了坚毅的灵魂;东北独特的人文环境,为本剧提供了有趣的皮囊。几位主角虽然性格各异,在自己的故事线里充满了跌宕起伏,但他们有着共同的心之所向,让整部剧透射出一股强大的向心力。

每位战士都被主创还原为立体的人,经历着环境的磨炼、人性的考验、命运的牵引,在归队的路途上书写自己的篇章。

六支画笔,共绘长卷

《归队》是一部34集的长卷,必然需要足够多、足够丰富的内容来填充。一支笔太少,六支笔刚好。

作为典型的以小切口写大历史的创作思路,本剧开篇便树立起六位主人公——“老山东”鲁长山(胡军 饰)、汤德远(李乃文 饰)、田小贵(陈靖可 饰)、兰花儿(袁姗姗 饰)、高云虎(任彬 饰)、万福庆(宋家腾 饰)。

他们六人本是一支抗联小队的战友,在一次被日军围剿的突围中走散。战斗开打前,排长老山东和他们做了一个约定:活下来的人,去牡丹江市松林镇后山的八棵松,在树干上刻下自己的号。

这个约定从当时的行为意义上来看,是为了能让幸存的战士有机会知晓彼此、找到彼此,而在影视剧的艺术表现上,它把“归队”这两个字,落到了一个具体的动作上。

我们现在就能想象,每位主人公在树上刻下自己的号,以及在树上看到别的战友留下的号时,会怎样的感慨万分,热泪盈眶。

《归队》既非文学作品改编,也非原型人物或故事改编,而是高满堂老师和另三位编剧基于大量的采访、资料收集进行的原创。因此,这六位主人公,都是抗联战士的集合体。六支画笔,各有自己的颜色与笔锋。

老山东是排长,却更像一位父亲——田小贵喊他叔,他还冒充过花儿的爹。

他虽然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不屈不挠精神的化身,但他脑筋绝不死板,懂得用智慧和经验去回避伤亡,争取更有效的胜利。

这一笔,最为连续。

汤德远是硬骨头,却总撞在更硬的命运之墙上。

他可以用自己诱敌的方式给花儿提供一条生路,却救不了偶遇的伤兵李二毛。

他遇事冷静,能分析形势权衡利弊,既有干大事的潜力,也有知难而退的惯性。

这一笔,最多变数。

田小贵在战场上是神枪手,在战场外则还原为一个普通的年轻人。突围后他一直和老山东在一起,锐气更多地由陈靖可的眼神往外透射。等到他不得不独自面对前路时,才能收获成长。这一笔,最是藏锋。

花儿是抗联版“复仇女神”,她与“胡子”首领小白马(李俊贤 饰)的相遇,注定会开启复仇的齿轮。这一笔,最显坚韧。

高云虎是个活埋都死不了的硬命,也是队伍里最能打的爷们儿。突围后他的两次“转场”,都很是身不由己。被大阔枝(蒋欣 饰)这么有实力的女人看上,硬汉会被软化吗?这一笔,最道柔情。

福庆是开心果、热心肠,却不是怂货。他在劳工营里被人威胁要揭发其抗联的身份,当场就用更狠的眼神和更狠的话反威胁了回去。在高云虎、汤德远身边时不显山不露水,可他是真的“有东西”。这一笔,最讲情义。

六支画笔,每一支都蘸足了墨,笔锋流转、气韵生动,描绘出六条饱满的成长弧线,共同组成一幅抗联战士热血群像的生动长卷。

难以预测的命运走向

主演胡军曾表示他第一次看到剧本时觉得很稀奇:“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剧本,不可预测的事情发生的太多了。”

其实,观众也很少能看到这样难以预测的剧啊!

多位主角、多条故事线,在长剧创作中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手法。可是本剧独特的多线交织式叙事,带给人非常强烈的新鲜感。剧中六个主人公会因偶遇与走散,频繁重组故事线。

从前6集可以看出,本剧基本上维持在3-4条线并行,不会更多。突围初期,老山东和田小贵一条线、高云虎和福庆一条线、汤德远一条线、花儿一条线。

随后因为人为的矿难,福庆与高云虎分开,又因为被抓入劳工营而与汤德远组合成新的故事线。

目前,小白马和大阔枝的登场,促使老山东、田小贵这条线与花儿的线短暂合并,高云虎“单飞”成一条新的故事线。也就是说,四线并行会阶段性变成三线并行。每条线上的人物,会因戏剧性事件的发生,与其它线上的人物产生交集。

每条线都不孤立存在,都夹杂着主动与被动,都受到新角色的影响与左右。这命运走向,确实难以预测。

不过每个戏剧性事件发生后,观众回味一下,又能体会到其中的必然性。因为这些戏剧性事件,都是基于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性善恶。

比如人为矿难,首先是这种“吃人”的勾当在历史上的确存在。其次,矿难前高云虎二人与金把头之间确有冲突。矿难来得突然,却来得必然。

有些戏剧性事件源于人性的恶,有些又源于人性的善。大阔枝救高云虎,就是出于一种藏在心底的善。

为了能在当时鱼龙混杂的松林镇站住脚,经营夜来好酒馆的大阔枝外在表现可是极尽长袖善舞、八面玲珑。不过在内心深处,她有自己的热辣滚烫。她因一份善意救下高云虎。而这份善意,有可能随着高云虎与其它线的交织,升华为更高一层的守护与觉悟。

对人物精神、信仰的体现,不一定非得在“主场”完成。就像腾讯视频之前的电视剧《山花烂漫时》不去罗列英模成绩一样,《归队》作为战争剧也没有太多战斗场面,依然能让我们清楚地感知六位主人公抗联战士的身份。

以人物塑造为抓手,以人物命运为车轮,主人公即便身在“客场”环境,被卷入戏剧性事件里,也能深化核心主题,彰显题材价值。

革命乐观主义的最佳代言

编剧高满堂深入东北抗联旧址采风调研,先后采访30多位抗联战士(现在均已故去),后又采访了88位国际旅后人,积累大量史实素材,带领主创团队精心打磨剧本。

正因为有足够多的真实素材,才使得他原创的人物、故事也能让观众信服。尤其是剧中对东北人文的丝滑呈现,更加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东北抗联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老山东和田小贵突围成功后,偶遇进山采人参的参队,于是便跟随他们一起出山。途中,参队发现了罕见的参王,立即展开采挖。老山东和田小贵两个门外汉,就只能在外围看着他们一番操作。

这段戏好看在两个地方。

其一,参队挖参王的一整个流程,对普通观众而言,是很新奇的。这是东北在那个时期所特有的,即便是现代的东北人,很多也是听说过没见过。

本剧能把这个流程细致到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动作,想必是做了不少功课。

其二,老山东和田小贵在旁边的围观,恰好成了观众的“眼替”。胡军和陈靖可那微微侧过来的身子,微微探出去的头,以及充满好奇的小眼神,都是观众看参队挖参王的写照。

真实感十足的挖参流程与写实感十足的旁观神情巧妙地剪辑在一起,大大提升了观众的临场感,整的好似一出需要花钱买票的节目。

台词里更是有很多需要加括号注解的东北“老词”。尤其是老山东和福庆这俩人,嘴边上的话经常顺带着或幽默或调侃的小词。

老山东和田小贵都被小白马的人端着长枪给包围了,他还在交参王时嘴里嘟囔了一句:“没想到你,肚子里揣着漏勺呢。”

福庆心也不小,一边干活一边吐槽日军“看咱们看得比牲口都严”。

而目前更新里最有喜感的段落,还是小白马“搭讪”花儿的一段尬聊。对比大阔枝那边的行动派,小白马这边的含蓄可太礼貌了。就凭这股子劲儿,他就不会一直做土匪。感觉他早晚被花儿给引到抗日的道路上去。

东北抗联的战斗环境,无论从地理、气候上来讲,还是面对的敌人来讲,都是异常艰难的。在这种极端残酷的环境下依然坚定前行,永不放弃,革命乐观主义必然是其内心的支柱之一。

东北人是乐观一词的天然代言,因此塑造最纯正、最真实的东北人,就打破了观众对严肃命题的刻板印象。把东北人的乐观与革命形势再进行艺术碰撞,就找到了传达革命乐观主义,为现代观众与抗联战士之间构建情感共鸣点位的最优解。

从《山花烂漫时》到《归队》,腾讯视频一直致力于防止主旋律长剧陷入“说教化”。扎实的历史考究,为作品提供的应该是精气神。在其之上创新艺术表达,方能让宏大叙事落地。

作品是“有温度”的,平台才是“可信赖”的。腾讯视频用多部作品证明,主旋律也可以不说教,大历史也可以很生动,只要创作上落地生根,厚重的历史题材剧也可以让观众时时刻刻沉浸其中。

《归队》全剧被高满堂划分为“突围、失散、寻找、重逢、变故、争取、过江、回国、归队” 九个重点。现在才更新到第二part,后续的精彩,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满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