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仁心:铁道兵叶金榜的英雄岁月
发布时间:2025-08-27 12:07 浏览量:1
华北寒冬,燕山巍巍。一九七六年深冬,北京密云县的训练场上朔风卷起残雪,新兵钟娘胜站在投弹区,指尖冻得发白。这位来自广东连平忠信公社的小伙子,正经历军旅生涯的第一次实弹投掷。
"开始投掷!" 引弹、转体、挥臂!突然,断裂的弹弦如死蛇垂落,"哧哧"冒烟的手榴弹滚到脚边。3.14秒爆响时限,5米外最近掩体——死亡正在倒计时。
一道黑影劈开凝滞的空气。叶金榜俯身探手,灼热的铸铁手柄烫入掌纹,挥臂划出弧线,手榴弹落入二十米外的卞家沟深谷轰然炸响。气浪掀天时,他用宽阔的脊背为新兵筑起人肉盾牌。尘烟散尽,岭南少年泪如雨下,看见的不仅是救命恩人,更是"军人"二字的鎏金注解。
岂止弹雨硝烟?更曾搏浪洪峰!
一九七六年仲夏,就在唐山大地震发生前十八天,密云白河涧水库翻涌如沸。五十年一遇的山洪咆哮着,将抽水机泵站连同值班战士林伯和卷入浊浪。这位来自江苏泰州姜堰的新兵在泄洪洞巨涡间浮沉,落差数十米的死亡漏斗正在嘶吼。
叶金榜撕裂军装纵身跃下。洪水如万马践踏,浮木断枝似矛戟穿刺。他一手劈浪前行,一手死死扣住渐沉的新兵。逆流回游时,洪峰再度扑来,泄洪洞的吸力几乎将两人扯入深渊。岸上官兵抛出的绳索在浪尖飘摇,父亲的呐喊被雷声碾碎......
当铁钳般的手掌终于抓住救援竹竿,两岸欢呼震彻雨幕。被抬上岸的叶金榜浑身紫绀,伤口渗出的血丝在雨水中绽开红梅。
军营险情何止天灾?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寒冬清晨,叶金榜巡查营房时突嗅异样。司务长宿舍门缝渗出的煤气味让他瞳仁骤缩。踹门而入时,甘肃天水籍的张应龙、江苏无锡籍的钱宏林已面色青紫倒地。开窗通风、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整套动作如战斗突进。十五分钟后卫生队驰援,氧气面罩扣上生死边缘的战友。
这一年,叶金榜因两次舍己救人的壮举,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兵改工后,他转战中铁十六局,将军人作风融入企业管理;退休还乡,捐资修路、建校、助老,莆田乡亲至今传颂:穿军装为民赴死,着便装解囊济困,铁骨仁心始终如一!
【人物简介】
叶金榜,福建莆田人,1949年生。1969年入伍,历任铁道兵第65团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营长、54团副参谋长。亲历白河涧水库抗洪抢险、实弹投掷意外处置、煤气中毒紧急救援等重大事件,三次荣立三等功。兵改工后任职中铁十六局,为企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退休后积极投身家乡建设,捐资助学、扶助孤寡,深受军民爱戴。
【英雄自述】
"我常梦见那片洪涛。 白河涧的浪头像墨色山峦压来,小林在漩涡中沉浮。那一刻没有思量,只有跃入——军人胸膛就是堤坝,纵是万丈深渊,也要把生命托举过浪尖。
手榴弹哧哧冒烟时,三秒竟那般漫长。看见广东新兵苍白的脸,想起他家乡的荔枝树正红。这一掷一扑,护住的是母亲的期盼,是革命精神的星火相传。
煤气弥漫的清晨,我踹开那扇门。两个年轻的生命正在流逝,就像未写完的家书突然断墨。我们共同的血脉在军旗下奔涌,怎能不争分夺秒与死神角力?
有人说这是英雄壮举,我说这只是军人本分。铁道兵脊梁既要扛起钢轨通天堑,更要撑起战友的生命之桥。退休后每闻乡音,总觉欠这片土地太多。捐资修路、建校、助老,不过是把人民养育的恩情,化作春泥更护花。
若有来生,仍愿做燕山砖石一块,沐风雨而岿然,护山河无恙。惟愿此生平生意,皆化杜鹃映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