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在中国却是公民,在以色列却是“贱民”?正在开封市活跃着

发布时间:2025-08-21 01:55  浏览量:1

开封的犹太后裔:一缕旧时光里的异乡人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地方住了上千年的人,最后连自己是谁都说不清楚?又或者,一个标榜族群认同的国家,却对某些“自己的孩子”关上了门?这事听着挺讽刺,可现实往往比故事还扎心。咱们今天唠唠“开封犹太人”——一个提起让人感觉遥远又莫名亲切的话题。

许多人最近几年才听说,以色列这个国家,居然和中国的开封绕上了点关系。说来也怪,这两地隔着万山万水,却偏偏有几个人,硬是把自己的身份与耶路撒冷那点圣火扣在一起。有人会讲,犹太人本来就是世界的游民,哪儿没有他们的踪影?不过,开封这一支,可真是说不清道不明——祖宗辈儿似乎是千山万水来了中国,在北宋大街小巷闹了历史的烟火,直到今天,零星的后人还留在人群之中。

有趣的是,这支开封犹太人,人数其实惨淡得很。二十年前一份老媒体报道说,总共就六百来号人。这点窝头挤在我们人口亿级流动的大国里,放在大街上摸一圈,怕早就被淹没了——你根本认不出来,他和隔壁老李、老赵有什么不同。他们自个儿也许以前觉得特别,户口簿上曾经写着“犹太人”仨字儿,后来国家把民族划分搞得明明白白,连这点小特殊都给弄没了。有的人成了汉族,有的成了回族,干脆就“归队”了。

你要说他们是不是还记得犹太人的风俗?估计也模糊。采访里有人承认,节日不过、希伯来话不会讲,剩下点啥犹太味儿?就只剩点“我们祖上是”这种口头传说了罢。住的也从清真寺后边的胡同,渐渐撒开了四下,吃饭做事跟你我也都差不离。最麻烦的,是他们的样子早就“汉化”了:一看,就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外头人说起这事儿,就是个“迷”字。

网上关于开封犹太人的热闹不知何时起的,总有人搬出点旧报纸、口述传说、家谱枝叶——可真正的古书,没几个人说得出个子丑寅卯。不信,你去问问哪本正经书有过“开封犹太人”的字眼儿?这也是个大问题:故事传了千年,可靠的越来越稀,真真假假,谁知道呀?这传说,一代一代被洗成了雾水,祖宗的影子,早散在老城墙根的灰尘里了。

而这种身份上的模糊,外头人看热闹,自己人心里也不安稳。别看有的后裔愿意拼命去找族谱找根,递材料、出国、求证,想“认祖归宗”。但人家以色列那边,真不买账。两国官方打交道时,也挺直接,有大使说,“没有历史证明,这帮是正儿八经的犹太人。”你要问,啥叫“正宗”?以色列本国都巴不得搞出层层标准——母系遗传、文化继承、信仰纯正,全都要核查。嘴上说族群能认,小本本上才见真章。更尴尬的是,他们在本国教材、史书上,压根就没有关于中国犹太裔的系统讲述。倒是二战时上海收留了好些欧洲难民,国内外皆知,还成了点联络谈资——而“开封圣裔”,没人搭理。

身份认同,就是一个怎么翻也理不顺的疙瘩。你问中国为啥没把犹太裔单列成“民族”?几百个人,怎么比?那些年民族划分看的是人口、历史、文化,你说你是犹太人,去排队还不够凑个小组。国家觉得不值得专门列一族,自然就淡掉了。换句话说,几百人的族群,在十几亿人的锅里,连泡沫都称不上。

可这世界,就是有那么些心思打破锅底往外看的勇敢人。2016年,又有好几位开封犹太人后裔动身去了以色列,算是“回归故土”。其实这“故土”离他们的生活、语言和文化,早隔了十几个世纪。咱们常说移民,是为了生活好一点,可他们,更像是想找一个答案。很多人替他们高兴:祖上走过丝绸之路,如今终于“原路返回”。可也有旁人觉得,别人根本不认你,何苦热脸贴冷屁股呢?

或许,身份认同这事儿就是一场半梦半醒的追逐。你看以色列,打着犹太人归国旗号,结果世界各地的“犹太”回去,碰上的不是温暖怀抱,而是明里暗里的鄙视链。波兰犹太人、德国犹太人、摩洛哥犹太人、埃塞俄比亚的“黑犹太”……文化背景、经济条件,哪样都成了分界线。就连中国人,其实也绕不开这一套。河南人进外地被打趣、东北口音找工作费劲,咱们都知道那点小心眼——何况是从异国他乡空降来的“亲戚”?

常有人感慨,犹太人太另类。活在外地几千年,不混到地道也不合群,和本地人做生意、过日子,时间一长,矛盾迟早浮现。欧洲的老牌反犹思潮,可比二战前后还要深远。今天讲犹太复国,听上去是荣耀归来,其实多少年都是一波波被赶、被迁徙、被同化的故事堆出来的。

很多年前,我在开封看到过一个采访,一个小伙子轻描淡写地说:“我家一直是犹太裔,但其实啥都不会了。”听他说这话,我心里一动。大概,身份这种东西,时间长了就活成了一句“也许吧”。去年网络还在议论,有开封犹太人走上自媒体,说自己要去以色列了,底下评论一半是喝彩一半是质疑。谁知道他们去了会不会真圆满,谁知道以色列会不会真把他们当作失散的兄弟?

倒回头看,千百年来人们总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可这世上的“家”,哪有那么容易画清楚?一个被时间搅合过的身份,或许更像是老城墙的断砖,残留着不舍的记忆,却早就和新砖缝隙难解难分了。

你说,到底该怎么算我们是谁?如果有一天,连自己都不知道还能不能算作“我们”,那离故土最近的,反而可能是离乡最远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