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制造:温岭雄心!崛起千亿级产业集群

发布时间:2025-08-27 14:09  浏览量:1

#比亚迪全地形赛车场开业#台州市温岭市雄心!崛起千亿级产业集群

焊花飞溅,一座座未来工厂拔地而起,“两城两湖”战略正引领温岭产业进一步升级~传统产业破界升维,新兴产业前瞻布局,“老树新枝”与“新芽竞发”双向赋能。

温岭以“4+6+X”产业链群为统领,向百亿突破、向千亿跨越,新质生产力持续释放,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温岭制造正以新质生产力重塑县域经济新标杆,向更广阔、更耀眼的舞台冲刺~

换道破界

筑牢集群本底优势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台州民营企业以“星星之火可燎原”的韧劲,把温岭熔炼成中国县域经济版图上的重要代表。

泵与电机产业正是温岭“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结出的产业硕果之一。

去年,泵与电机产业年产值近800亿元,小型泵全国市场占有率超70%,成为支撑温岭市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与特色名片。

“6家上市公司、300多家整机企业串联2700余家产业链主体,铸件、密封件等环节成熟,半小时内全配套。”温岭市经信局副局长林炳谊指着产业链鱼骨图说,这是温岭泵与电机产业的底气。

但繁华之下,以农用泵、民用泵等小型泵为主的产业机构,带着明显的“轻量级”烙印,也让这个集群陷入了内卷之中。

“有时候得‘跳出来’再看。一直在农用泵、家用泵的圈子里厮杀,企业很难再往上走。”利欧集团董事长王相荣说。

早在10余年前,利欧就率先打破路径依赖,开始在多领域落子布局,如今,其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市政、农业、家用、园林等多个领域,成功拓宽了发展赛道。

大元泵业也在悄然解锁高端新场景。随着液冷技术成为数据中心散热主流,作为液冷系统“心脏”的泵需求激增。大元泵业总经理王侣钧说,早在3年前,大元就推出了屏蔽式液冷泵。

大元泵业

“最大优势在于危险介质‘零泄漏’,叠加智能化能耗控制,恰好契合数据中心对安全与节能的双重需求。”王侣钧说,“这主要得益于我们独创的二次承压结构设计。该项技术此前已在国内航空航天发射、核电等高端装备领域得到有效验证。”今年上半年,大元泵业液冷泵板块表现亮眼,营收同比翻了一番。

“打破小泵边界,向工业泵、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拓展,温岭不少企业已经在尝试换道破界。”林炳谊说。

政府层面也同步发力,打造“1+2+N”产业空间平台体系:以温岭经济开发区为主平台,推进泵业制造(大溪)、芯片控制系统(新区、泽国)两大千亩产业园建设,聚焦永磁电机、伺服电机等关键方向,构建“泵+电机+未来产业”跨界融合生态,推动产业集群扩规模、提能级。

▲钱江东部智慧园区

与此同时,汽摩配件、机床工具、鞋业等传统主导产业也在温岭悄然变身。一批重点项目密集落地:钱江摩托智慧园区、绿驹科技智能工厂、鑫磊股份未来工厂、新界泵业未来工厂等加速建设投产……从生产一线到建设现场,工业发展势头一片热浪滚滚的景象。

“我们深化‘标准地+项目库’精准供地机制,全力支持优质内生项目裂变突破、优势传统产业全面抬升。去年,成功落地力锋精密、飞越机电等27个优质内生项目,助力精密泵阀获评省‘新星’产业群,金属切削数控机床产业集群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林炳谊说。

增值升维

创新赋能集群提质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5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典型创新成果推介案例,由浙江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牵头的《浙东工业母机集群的面向复杂模具的高速高精五轴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成功上榜,系台州唯一。

这一成果的落地,正是我市依托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1200多家机床装备企业,产值规模超300亿元。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温岭数控机床产业就已基本构建包括主机、功能部件、工量刃具在内的完整产业链。

这份厚实的产业家底,不仅让温岭斩获工信部第一批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示范区等荣誉,其机器人与数控机床产业集群还入选第二批“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创建名单,去年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超60亿元,位居全省同赛道第2位。

优势之下,短板同样明显——市场上“温岭制造”的高端机床装备并不多。

2023年7月,由温岭市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牵头共建的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破局登场,聚焦数字化设计、高性能零部件等“卡脖子”技术,推动成果产业化与产业链融通创新。

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

如今,成果已逐步显现:与27家单位组建浙江省数控机床产业技术联盟,围绕工业母机典型高端应用场景,梳理了4大产业环节、6项共性技术、7大应用场景、69项“卡脖子”问题清单,累计承担省级以上攻关项目23项。由中心主导申报的浙东工业母机集群,入围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并纳入浙江省重点培育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既为浙产机床提级搭建平台,也让温岭站稳全国工业母机竞争关键位置。

这并非孤例。温岭市还依托国家水泵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浙江)等平台,为泵企提供一站式创新服务;与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深化战略合作,破解鞋业难题;推动台州学院温岭研究院与本地企业成立先进涂层技术联合实验室,助力工量刃具产业突破瓶颈……温岭各特色产业集群的追“新”逐“质”从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自上而下、全链条式的整体推进。

▲环龙门湖科创带规划图

在这过程中,以“创新温岭”为方向,温岭市搭建起全域创新的空间骨架:依托九龙湖科创中心、环龙门湖科创带两大万亩级“科创湖区”,系统架构“两城两湖”科创走廊,并以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为核心,打造“一心四体六院”科创服务平台体系,高效集聚外部创新要素。

目前,九龙湖科创中心内,温岭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即将投用,创新工厂全面结顶,“工业上楼”新城智谷、数字经济产业园加速施工,温岭职业学院一期工程也进入全面建设阶段;环龙门湖科创带的EOD项目成功入选省第二批试点,创新转化服务中心已于5月动工。

温岭正以“平台为核、产业为基、空间为脉”的思路,持续提升制造业含金量与集群显示度,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起“创新驱动、全链赋能”的新生态。

招新聚势

新兴产业搭台“建群”

“我们的第一条整线生产线已于5月15日正式投产,这段时间生产特别忙碌。”日前,台州皓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昊芯英温岭分公司)运营负责人沈洪透露,当地政府仅用2个多月便推动厂房装修竣工,实现从施工到投产的高效衔接。

作为国内唯一掌握TPU架构训推一体AI芯片核心技术的领军企业,去年年底,中昊芯英AI算力产业基地项目正式签约落地温岭,将在温岭建设TPU算力芯片板卡生产及系统测试验证生产线。

“我们将通过算力招引优质人工智能应用企业,加快AI与港口、激光、机电等领域深度融合,助力‘温岭制造’迈向‘温岭创造’。”中昊芯英(杭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龚轶凡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在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视域下,机器人、激光、芯片半导体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作为顺应科技创新潮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风口。聚焦“海陆机芯光医”六大赛道,温岭市将招商引资当作“一号工程”来抓,以“链长+链主+链创+链金”模式激活产业链新动能。

激光电子信息产业正加速成型。以打造辐射浙江、影响全国的“浙东光谷”为目标,温岭将激光产业作为当地关键产业重点培养,以220亩的激光产业园项目为支点,辐射带动汉马激光、天弘激光等多个产业项目落户,该产业有望成为温岭市下一个全新的百亿级现代产业集群。

芯片半导体产业正加速集聚。在占地117亩的温峤创新工厂、占地150亩的“新城智谷”等产业平台因地制宜建设半导体产业基地,成功引进宇泛人工智能硬件终端设备等项目,顺利竣工深光谷国内首条CPO光电共封装产线项目,落地投产狮门半导体、晶能微电子、嘉合劲威高端存储芯片等重大产业项目,不断打造半导体产业“芯”增长点。

机器人产业正加速抢跑。以工业机器人整机制造为主攻方向,以特种机器人为拓展领域,以人形机器人为远景目标,温岭市正着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截至目前,已拥有钱江、昌泓等多家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机器人整机制造产业规模已占台州市50%以上,上下游应用企业产值达40亿元以上。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为奋力实现新兴产业聚能成势,温岭更是积极探索政府产业基金转型新路径,大力开展“基金+股权+项目”招商。

截至目前,温岭市产业基金母基金规模达60亿元,共组建子基金11支,基金总规模达173亿元,基金共投资项目39个,通过产业基金成功招引或扶持宇泛智能、广域铭岛、岭川智能等24个产业项目。

今天的温岭一条条新兴产业链正不断“壮”起来一个个未来产业集群正不断“聚”起来千亿蓝图已铺展,创新浪潮正澎湃

温岭——这座向海而生的制造之城正以集群之力跨越升级迈向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