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对离谱投诉说“不”,方能立起育人的脊梁
发布时间:2025-08-27 13:54 浏览量:1
图文无关
近日,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因一面鲁迅手里夹香烟的网红打卡墙,被部分游客投诉,认为会对青少年行为规范产生不良影响。无独有偶,今年7月,江西丰城人民医院耳鼻喉医生因外请专家手术收取费用,被网友举报乱收费,而实际情况是该费用为患者自愿承担,且外请专家是为解决患者就医难题的便民举措。这两起事件,前者是对历史文化的误解与过度解读,后者是对正常医疗流程的无端质疑,都属于不合理的投诉。“这是历史的客观现实,而且也是绍兴鲁迅故里旅游的一张名片,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投诉盲目做出决策。”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面对游客投诉作出了如是回应。这份坚定,尤为珍贵。丰城市卫健委对“飞刀”投诉的处理也值得借鉴。他们没有简单地息事宁人,而是经过认真调查后,明确支持了医生的合法合规行为。
在教育领域,类似的离谱投诉也屡见不鲜,从抵制年轻教师不够“资深”,到禁止怀孕教师身着合体孕妇装“有碍观瞻”,再到投诉学校上下课铃声“扰民”,这些愈发离谱的纠缠,已非简单的家校摩擦,而是对教育专业性、独立性甚至育人本质的侵蚀与消解,荒诞表象下折射出部分家长将学校视为“无限责任公司”的扭曲心态,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秩序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若教育者在此类非理性声浪中一味妥协屈从,无异于抽掉支撑民族未来的精神脊梁——“跪着的教育、学校、教师,如何能培养出站着的孩子?”
图文无关
一、离谱投诉之“众生相”——教育尊严的侵蚀与公共资源的空耗
当我们梳理这些光怪陆离的投诉案例,其荒谬性与破坏性触目惊心:
“裹挟教学”的伦理绑架。 家长以“影响学习氛围”为由,集体抵制年轻教师授课,全然无视教师专业能力与学校人事安排的科学性;举报怀孕教师穿着显怀的孕妇装“分散学生注意力”,将正常生理现象妖魔化。
“校园静音”的极端诉求。周边居民投诉学校清晨广播操音乐、上下课铃声构成“噪音污染”,要求学校“静音运行”,甚至公然要求更换音乐内容,全然不顾校园作为育人场所的特殊属性与合理声响需求。
“无限追责”的显微镜审视。 学生课间意外轻微擦伤,家长不依不饶要求追查教师“监护失职”并索要高额赔偿;学生因自身原因成绩下滑,家长转而投诉教师“教学能力不足”或“刻意打压”。
“文化清剿”的荒谬指控。 和“鲁迅夹烟”类似,物理实验室牛顿像被投诉“宣传西方价值观”,语文课本中《背影》买橘情节被指“父亲翻越站台违反交通规则,教坏孩子”。
这些案例绝非孤例,它们如同无形的藤蔓,一方面大量消耗着学校管理者与一线教师本应用于教学教研的宝贵精力与时间,陷入无休止的解释、报告、调解循环;另一方面,助长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错误导向,使得基于个人偏好或无理诉求的投诉变得肆无忌惮。更可怕的是,当教育者因害怕投诉而畏首畏尾——不敢严格管理、不敢开展稍有挑战性的活动、不敢展示真实的科学或历史图景时,教育便丧失了其应有的深度、锐气与风骨,沦为一种小心翼翼、面目模糊的“安全服务”。
二、旗帜鲜明说“不” ——坚决捍卫教育独立的理性担当
面对这种侵蚀,学校教育必须挺直腰杆,旗帜鲜明、态度明确、敢于说“不”。这不仅关乎管理效率,更是捍卫教育本质、承担育人使命的必然要求:
坚守专业自主的“教育主权”。 学校是专业的教育机构,其核心活动——课程设置、教学实施、教师安排、学生管理、环境创设——必须建立在教育学原理、儿童发展规律和国家教育方针之上,而非屈从于个体家长的非专业意见或主观好恶。对于以“为孩子好”之名、行干涉教学之实的投诉,必须依据专业规范果断亮明立场。正如面对“鲁迅夹烟”的荒谬指责,学校应勇敢阐明文化语境与教育价值,而非匆忙遮掩。
明晰权责边界的“法治思维”。 学校的管理行为必须在法律法规框架内运行,尊重学生法定权利。但权利意识绝非片面强调。对于明显超出学校法定责任范围或违背公序良俗的诉求(如要求校园“绝对静音”、将个人监护疏忽责任全盘转嫁学校),必须依据相关法规条例清晰界定权责边界,敢于坚持原则,拒绝无限连带责任绑架。运用法治思维处理纠纷,是依法治教的应有之义。
秉持公共属性的“集体立场”。 学校是承载集体教育使命的公共空间,其资源配置与规则制定天然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发展。当个别诉求试图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如抵制某位合格教师以满足小群体偏好),学校必须以大多数学生的受教育权和整体教育秩序为重,坚决维护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绝不允许“按闹分配”破坏教育生态。
三、摒弃“双膝”——走向“不卑不亢”的教育新姿态
当然,敢于说“不”,绝不意味着走向另一个极端——以“衙门作风”居高临下,或以“盛气凌人”姿态隔绝家校沟通。学校需要摒弃的,是那种丧失原则的“双膝跪地”,追求的应是一种“不卑不亢”的理想姿态。
俯身倾听,但绝不被“顺杆爬”绑架。“弯下腰来教孩子”,是亲近学生、理解儿童的仁爱之心,体现的是平等与尊重。但这绝不意味着对一切家长诉求无原则退让。学校应建立健全规范、透明的家校沟通与投诉处理机制,保障合理诉求表达渠道畅通,认真倾听,积极回应真正关切。但对于那些基于误解、偏见或过度保护的无理要求,则需在充分沟通解释的基础上,站稳脚跟,守住底线,避免成为“无限责任”的买单者。
服务意识与教育使命的辩证统一。 教育具有服务属性,但其本质是立德树人的神圣事业,远非一般消费意义上的服务业。将学校等同于“花钱买服务”的甲方乙方关系,是对教育公共性、战略性的矮化。学校在提升服务意识、优化育人环境的同时,必须深刻彰显其核心的政治性(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战略性(人才强国基石)、教育性(遵循规律)、发展性(面向未来)与民生性(奠基幸福)。敢于拒绝离谱投诉,正是为了更好守护这五大属性,确保教育航船不因个体风浪而偏离主航道。
教育者之膝,当为培育生命而弯,却不该在非分的呼喝前屈下。 每一次对荒诞投诉的理性回绝,都是对教育尊严的无声捍卫;每一次在原则问题上的坚定立场,都是为未来栋梁注入正直的钙质。唯有当学校真正挺直脊梁,敢于在杂音中守护教育的纯粹与高度,我们才能培养出拥有独立人格、批判思维与担当精神的“站着的孩子”——他们终将托举起一个站的更高、立的更稳的民族未来。
2025年8月27日星期三于武汉市第二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