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方案出炉:6 年建成 500 家卓越智能工厂,超大市场加速开启

发布时间:2025-08-27 15:47  浏览量:1

导语: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2025 - 2030 年)》,旨在加快推进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政策部署了四项重点行动,涵盖 12 项具体任务。这一系列举措,将有力推动机械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实保障。

为更好推进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简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近年来,《“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等系列文件先后出台,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速推进数智技术在机械工业的推广应用,我国机械工业数智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建设了一批高水平智能工厂,带动培育万余家省级示范车间和工厂。当前,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智技术迅猛发展、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加速融合,机械工业数智化转型需向更大范围拓展、更深程度渗透、更高层次演进。与此同时,机械工业细分行业门类众多,行业之间在规模体量、生产组织方式、数字化转型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亟需通过制定《方案》,从机械工业自身数字化转型和支撑其他行业数字化转型两方面发力,多措并举,加快推动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步伐,促进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

《方案》提出开展智能装备创新发展行动、智能制造扩面普及行动、智慧服务拓展提升行动、基础支撑强化夯实行动等4方面12项重点任务,并聚焦行业特点梳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供应链管理等典型场景,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方案》提出,到2027年,数智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环节广泛应用,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达50%,建成不少于200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带动机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稳步提升;培育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形成不少于200个优秀场景化解决方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到2030年,机械工业规上企业基本完成一轮数字化改造,重点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实现数据互联、共享协同,骨干企业深度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达60%,建成不少于500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基本形成系统完备、安全可控的产品及服务供给体系,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

《方案》亮点

1、聚焦目标设定更加精准明确。此次方案提出了两步走的具体量化目标,明确到 2027 年,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达 50%,建成不少于 200 家卓越级智能工厂等;到 2030 年,规上企业基本完成数字化改造,相关占比达 60%,建成不少于 500 家卓越级智能工厂,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更清晰的路线图。

2、聚焦智能装备创新与老旧设备改造。强调突破工业母机、工业机器人等关键技术,抓住了提升机械工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同时,专门提及支持老旧设备智能化改造,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

3、聚焦场景化更加深度应用。更加强调推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全环节的深度应用,通过具体场景如研发设计中的虚拟仿真、生产制造中的设备智能控制等,将数字化转型落实到具体生产经营过程。

4、聚焦产业链协同数字化。明确要求重点企业实现供应链上下游数据互联,推动 “链式数字化转型”,这是从产业链整体层面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增强产业链韧性和协同效率。

5、聚焦构建分级培育体系。将智能工厂分为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领航级四个层级,这有助于发挥智能工厂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不同行业共同迈向智能化。

发展机遇

2024年,我国机械工业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积极推进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数转智改激发产业新动能。一是智能工厂竞相涌现。2024年80多家机械企业入选我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名单;6座机械企业智能工厂入选全球灯塔工厂,机械工业累计入选数量达24座,占我国灯塔工厂总量的30%;规上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80%,示范工厂研制周期平均缩短近30%。二是智能制造装备快速发展。2024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14.2%,达55.6万套,再创新高。三是智能网联汽车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5G通信等新技术的应用加速了汽车的智能化发展,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据专业机构测算,单家智能工厂改造投入约 5-10 亿元,仅智能工厂建设一项,就将释放超数千亿元的市场规模。同时,政策推动下,工业自动化、工业软件、机器人等细分领域也将持续受益。相关企业可以关注以下主要机会:

1、智能工厂建设核心装备投资合作机会。政策明确到 2030 年建成不少于 500 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可布局下述领域:一是工业机器人本体及核心部件企业,优先选择投资涉及汽车、工程机械等重点行业智能产线供应链的企业,这类企业将直接受益于柔性生产线改造需求;二是智能检测装备企业,尤其是能提供数字化计量、在线无损检测方案的企业,可对接卓越级工厂要求,抢占细分市场。

2、技术攻关和创新发展机会。针对“工业母机 +”行动和人工智能融合应用要求,可重点布局两大领域:一是投资合作五轴联动数控系统及国产替代方向,优先选择已通过航空航天、高端装备企业验证厂商,这类企业将受益政策支持;二是工业大模型应用企业,尤其是在研发设计环节(如 CAD 参数化建模)、生产调度环节(如设备能耗优化)有成熟案例企业,可关注其与龙头机械企业联合研发项目进展。

3、设备更新的场景化改造投资机会。政策支持老旧设备集成智能部件改造,可关注两类落地模式机会:一是标准化改造包供应商,例如为通用机床提供 “数控系统 + 伺服电机 + 传感器” 模块化升级包,这类产品因安装周期短、成本可控,更易被中小机械企业接受;二是能效改造解决方案企业,重点选择投资合作能提供 “能耗数据采集 + 节能算法优化” 服务商,优先布局钢铁、机床等高耗能行业改造项目。

4、产业链协同数字化机会。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产业链协同,企业可通过投资、并购、合作等方式,整合上下游资源。如上游核心零部件企业可与中游整机制造企业合作,增强产业协同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另外,可重点关注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中具备 “供应链数据中台” 能力的服务商,这类企业能帮助核心企业实现上下游订单、库存、产能数据的实时互通。

5、数字化人才培育配套服务机会。按照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推动 “数字技能 + 机械专业” 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投资者可布局两类机构:一是构建职业教育装备企业,尤其是能提供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数字孪生实训设备的厂商,可对接地方职教院校 “机械类专业数字化改造” 项目;二是构建企业数字化培训服务商,优先选择开发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 + 定制课程”项目,承接地方政府 “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训” 采购订单。

6、区域数字化转型发展机会。企业可参与试点城市、产业园区 5G 网络、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东部产业基础好的地区,重点布局为产业集群提供整体解决方案项目(如长三角的汽车零部件集群数字化改造);在中西部地区,优先构建能提供低成本数字化工具的合作(如轻量化 MES 系统、云化 CAD 软件),这类产品更符合当地中小机械企业的预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