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日本老兵放话“还想打中国”,追问原因后,答案让人脊背发凉

发布时间:2025-08-27 15:11  浏览量:1

“要是中日再打仗,我就算拄着拐杖也想上战场!”

九旬老人本该在家含饴弄孙、安度晚年,可日本退伍老兵松本却在采访镜头前大胆发言。

这话从一个满脸皱纹、走路都需搀扶的老人嘴里说出来,透着一股让人不适的狂热。

明明日本当年侵华战争惨败,松本也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残酷,为何到了这把年纪,还对“打中国”如此执着?

这背后的原因,比我们想象的更病态、更值得警惕。

记者在日本走访时发现,像松本这样的退伍老兵不在少数。

他们大多年过八旬,有的甚至已经九十多岁,可一提起“中日战争”,原本浑浊的眼睛会瞬间亮起来,语气里满是不甘,他们坚信如果当年再坚持一下,说不定会改变战败国的结果。

松本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

采访当天,他特意穿上了保存完好的旧军装,虽然军装袖口已经磨白,勋章也失去了光泽,但他还是一笔一划地把领口的纽扣扣到最上面。

当被问到“是否还愿意参战”时,他猛地挺直腰板,声音沙哑却坚定:“为了天皇,为了日本,我随时可以去!”

看着他这副模样,没人会觉得这是老人的“胡言乱语”,这份执着里,藏着他们一辈子没解开的“心结”,更是撕开了部分日本老兵病态心理的遮羞布。

“效忠天皇,是我这辈子唯一的信仰。”松本说这话时,双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眼神里满是“虔诚”,仿佛天皇就站在他面前。

不只是他,在所有日本士兵眼里,天皇是“神”,是至高无上的存在。

当年的侵华战争,根本不是“侵略”,而是天皇下达的“改造劣等民族”的“神圣任务”。

这种想法不是松本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小被“喂”大的。

明治维新后,日本把天皇捧上了“神坛”,从小开始就给孩子洗脑。

课本里画着天皇的画像,老师教孩子唱“效忠天皇”的歌,就连玩游戏都是用木枪刺扎着“敌人”字样的草靶。

到了军队里,这种洗脑更变本加厉,士兵被反复告知“你们是天皇的武器”,杀人不是犯罪,而是“为天皇除草”,是“圣战”。

松本18岁参军时,对着天皇画像磕了三个响头,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为天皇战死,是最大的荣耀。”

可日本战败后,天皇亲自宣布“自己不是神”,这让松本彻底懵了。他没怪天皇“骗”了他,反而把战败的责任全揽到自己身上:“是我们没守护好天皇,是我们不够勇敢。”

直到现在,他还觉得欠天皇一句“对不起”,总想着再打一场仗,用胜利来赎罪。

然而,这份所谓的“信仰”,本质上就是包裹着侵略野心的毒药。

“当年我们当兵的时候,走到哪儿都有人鞠躬!”提起战争初期的日子,松本的语气里满是骄傲。

这也是,他们想要再战的第二个原因。那时候日本打了不少胜仗,军人在国内的地位确实高得离谱。

出门坐电车不用花钱,去商店买东西老板还会额外送礼物,就连街上的孩子都会追着他们喊“大英雄”。待遇更是没话说。

松本记得,1943年他当二等兵时,月工资一开始是6日元,后来慢慢涨到了20日元。

别小看这20日元,当时日本普通工人一个月也就挣5日元,足够一家人吃两个月的米。

而且部队里的伙食也好得很,每天都有精米、鲜肉,偶尔还能分到香烟和清酒,比家里吃得还香。

可战败后,一切都变了。

军队解散,松本没了工作,手里的钱也因为经济崩盘变得一文不值。他只能每天在街头捡剩饭吃,有时候还会被人指着鼻子骂:“就是你们这些败兵,毁了日本!”

这种从“天上”掉到“地下”的落差,让松本心里堵得慌。

他总觉得,只要再打一场仗,只要能打赢中国,就能回到当年那种“受人尊敬”的日子,就能重新当回“英雄”。

可他忘了,当年的“荣光”是用中国百姓的鲜血换来的,这种建立在罪恶之上的“好日子”,本就不该存在。

更荒唐的是,这群老兵对当年战争的胜负,还有着一个极其错误的认知,这也成了他们想“再战”的又一个理由。

“要不是美国扔了原子弹,我们肯定能打赢中国!”说起当年的战败,松本一脸不服气。

在他和不少老兵眼里,日本之所以输,不是因为中国太强,而是因为美国“搅局”。

要是没有那两颗原子弹,日本还能接着打,最后肯定能把中国“拿下”。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看看数据就知道了。

1931年到1945年,中国战场一共歼灭了近155万日军,占日军二战伤亡总数的70%以上。

而且敌后战场的八路军、新四军,还炸了日占区60%的铁路线,让日本想通过掠夺中国资源支撑战争的计划彻底泡汤。

那时候的日本,早就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兵源不够,很多十几岁的孩子都被拉上了战场。

物资短缺,前线士兵连饭都吃不饱,有时候只能吃草根树皮。就算没有原子弹,日本也撑不了多久,战败是迟早的事。

松本们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只是固执地抱着“日本比中国强”的幻想。

可这份幻想,除了让他们变得更偏执,还会受到现实里其他因素的“推波助澜”。

“日本太小了,又老地震海啸,迟早要被淹!”松本不止一次跟记者说过这话。

日本是个岛国,土地面积小,矿产、石油这些资源几乎没有,还经常遭遇海啸、地震、火山喷发,这些年“日本会沉没”的说法更是时不时冒出来。

这种“生存焦虑”,让不少日本人从小就被灌输“要找个新家”的想法,而中国辽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就成了他们觊觎的目标。

松本当年参军时,长官就跟他们说:“打下中国,我们就有地方住,有东西用了。”

到了现在,松本还是觉得中国的土地好,总想着能通过战争占一块地,让日本有个退路。

可他忘了,中国的土地是中国人民的家园,不是他们想抢就能抢的。

日本经济恢复后,政府给退伍老兵发了不少“福利”。

只要不承认当年的侵略历史,不公开道歉,每个月就能领到一笔可观的津贴,年纪越大,津贴越多。

但这不是“白拿”的。

每年靖国神社春秋大祭的时候,老兵们还得穿上旧军装,去神社门口站着,充当“人形招牌”,吸引民众来参拜。

松本每年都会去,他说:“穿着军装站在那儿,别人会觉得我们还是‘英雄’。”

一边是实实在在的钱,一边是“虚假的尊严”,不少老兵就这样被政府“绑”在了“不认错”的战车上,战争狂热的心态也越来越重。

不过,在日本社会里,也不是所有人都像松本这样执迷不悟,还有一些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勇敢地正视历史。

日本议员山添拓,是少数敢站出来说“侵略历史”的人。

他花了好几年时间,从日本档案馆、私人收藏家手里收集了大量731部队的证据,包括实验报告、士兵日记、受害者名单,

然后在国会大厦里公开了这些资料,还对着媒体说:“731部队在中国做的那些事,是日本永远的耻辱,我们必须道歉!”

这话一出,不少同僚骂他“叛徒”,还有人威胁要让他“滚出国会”,可山添拓没怕。

他说:“一个国家永远不会因时间过去太久而无法谢罪,只有正视历史,才能真正往前走。”

松本有个孙子,今年16岁,可他孙子根本不知道爷爷当年打过中国。

为啥?因为日本的教科书把侵华历史改得面目全非。

“九一八事变”被说成是“日军为了保护侨民采取的行动”,“南京大屠杀”要么只字不提,要么说“死亡人数有争议”,就连“侵略”两个字,都改成了“进出”。

松本的孙子在学校里学的历史,只说“日本当年参加了二战,后来战败了”,至于日本在中国做了什么,老师从来不讲。

在日本,侵略历史学校不教,媒体不报道,家里的老人也很少跟孩子讲。

很多日本人觉得“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没必要再提”,甚至有人觉得“当年日本也是受害者”。

这种“集体失忆”,让日本社会无法从过往的战争中吸取教训,也让松本们的战争狂热有了生存的土壤。

好在,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任人欺凌的国家了。

我们的实力,不仅打碎了松本们的错误认知,更从根本上遏制了他们“再战中国”的幻想。

松本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中国高铁的新闻,也看到过中国航母出海的画面,那时候他沉默了很久,说:“现在的中国,跟当年不一样了。”

是啊,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1931年的中国了。我们有自己的航母、自己的隐形战机,高铁里程全世界第一,5G技术领先全球;我们的军队,有能力保护每一寸国土,有能力应对任何挑战。

松本们或许还抱着“再战中国”的幻想,但他们心里清楚,现在的中国,不是他们想惹就能惹的。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