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市汽车汽配产业实现产值112.5亿元

发布时间:2025-08-26 01:10  浏览量:1

同比增长9.6%

南充日报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南充生产基地总装车间生产忙。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中华 摄

作为全市规模体量最大的主导产业,今年以来,南充汽车汽配产业坚持以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为主线,以创新驱动技术迭代、以集群构建产业生态、以场景激活市场循环,在转型攻坚中展现出强劲韧性。8月24日,记者从市经信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市汽车汽配产业实现产值112.5亿元,同比增长9.6%,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为新型工业化攻坚突破行动注入核心动能,成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创新驱动 点燃转型引擎

在汽车产业“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转型中,创新是穿越周期的“通行证”。南充紧扣新能源与智能网联主线,以技术迭代推动产品升级,让“南充造”汽车汽配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7月17日,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南充基地总装车间内,聚光灯聚焦在缓缓驶下生产线的远程超能VAN上。随着启动按钮按下,生产线齿轮精准咬合,掌声与相机快门声聚成一片热浪——这款被寄予“重塑行业价值标准”厚望的车型,正式宣告在南充投产。

“星享V7E和V8E的落地,让远程VAN家族实现全市场覆盖。”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CEO范现军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车间。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研究院副院长李寅用凝练的语言揭示星享V7E的三大颠覆性优势:超强续航与极速补能,超大空间与领先载重,智能舒适与极致安全。“通过提升方量、载重、续航等核心参数,远程正在有力推动行业技术标准升级,引领新能源物流车从‘工具替代’向‘效率革命’的深刻转型。”

创新的浪潮不仅涌动在整车制造领域,更渗透到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在四川人本轴承有限公司车间,技术改造的红利正转化为生产热潮。机械臂挥舞着银色“手臂”,将轴承坯料精准送入加工机床,传送带末端,质检员正用仪器测量成品精度。“去年我们投入2000余万元完成了‘智改数转’,生产效率显著提升。今年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开发新产品,我们又新增了三条生产线,预计整体生产效益还能再提高20%。”企业设备部经理方雅利介绍说。

在摩托车制造领域,技术升级同样让“南充造”焕发新活力。四川建雅摩托作为阆中市最早入驻的汽摩制造项目,自2023年投产以来,凭借业内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逐步带动阆中汽摩装配产业集群不断壮大。继去年焊接机器人升级后,今年该公司又引入三维激光工作站、全自动门芯机等智能装备,推动产品合格率跃升至99.8%。

集群聚力 构筑产业生态

单个企业是“点”,产业链是“线”,产业集群才是“面”。南充以吉利为“链主”,让配套企业“近水楼台”,形成上下游紧密咬合的产业生态,在成本控制与抗风险能力上构建独特优势。

作为全市汽车汽配产业的核心承载区,嘉陵区通过实施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工程,目前已聚集吉利四川商用车、四川江龙汽车零部件等40余户企业,基本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辐射西南的完整产业集群。今年1至6月,嘉陵区汽车汽配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5%,链主引领的集聚效应持续释放。

远程超能VAN下线仪式当天,嘉陵汽车汽配产业招商推介会同样热度爆表。124家供应商代表围着南充汽车汽配产业图谱讨论,嘉陵区区长张全杰推介:“围绕吉利‘链主’企业,汽车汽配企业加速集聚,覆盖产业链上下游20余个细分领域,初步构建起全链条产业生态圈。”随后,德州锦城电装、格陆博科技等企业代表便走上签约台,落笔间为南充汽车汽配产业再添生力军。

在嘉陵的产业版图上,与链主企业“门对门”的配套场景处处可见。近日,在四川江龙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车间里,智能机械臂精准舞动,传送带载着光洁的内饰件匀速流转,工人们聚精会神地赶制车门板和仪表台总成。“这批货将交付隔壁的吉利,是其重要的配套件。”生产负责人马林来指着生产线旁整齐码放的成品,直言不讳地表示:“我们当初落户嘉陵,就是奔着吉利来的。如今,江龙每月为吉利供应内饰件超5000套,占总产能三成,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铁杆配套商’。”

阆中市新能源汽摩产业园的崛起,则是县域产业集群的典范。近日,四川欧乐奇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烤漆车间里,自动化喷涂机械臂将“小阆”休闲车的外壳涂得锃亮;隔壁四川美邦五羊的总装线上,工人给电动车安装电池——这个近期刚投产的二期厂房,从平地到量产仅用了数月时间。

“我们围绕打造‘省内品牌聚集最多、产业链条最全、产品门类最齐、发展后劲最足’的新能源摩托车制造生产基地目标,积极承接东部汽摩装配制造业产业转移,目前园区已有6家整车企业,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条。”阆中市新能源汽摩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至6月园区产值达3.71亿元,同比增长60.75%,产量达8万台。

场景赋能 激活市场循环

产品好不好,市场说了算。南充打通“生产—应用—反馈”闭环,将本地场景作为“试验场”和“沉淀池”,让“南充造”在熟悉的市场土壤里生根结果。

城乡出行场景中,“南充造”正刷新绿色通勤体验。6月20日,嘉陵区公交总站迎来21辆吉利新能源纯电动客车,这批身披红绸的车辆采用高强度合金结构钢,较行业标杆减重150公斤、能耗降低3%,35+1个座位搭配280公里续航,可满足李渡、金宝等城乡线路日常运营。“凭借绿色节能、舒适安全的特性,这批车将为沿线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出行服务。”嘉陵区城镇公交公司经理朱毅钦说。

在城市通勤领域,另一批“南充造”车辆同样整装待发。7月28日,市公交公司嘉陵高保中心内,45辆吉利醇氢电动公交车列阵待发,8月1日起补充运力,替换多条线路的现有营运车辆。“这是首批醇氢车型,以甲醇为燃料发电驱动,配空气悬挂和安全检测系统,舒适度与安全性双提升。”市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车辆兼顾环保与实用,成为了城市通勤新选择。

从城乡公交的绿色穿梭,到跨江线路的醇氢动力应用,南充正以多元化场景应用,让“南充造”从生产线走进生活场景,在满足民生需求中迭代升级,为建设全国新型汽车汽配产业基地筑牢市场根基。